(共20张PPT)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这是1979年1月1日的期刊,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学习目标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2.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情况。
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制改革
学
习
内
容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人民公社
农民说:土地归公社所有,农民没有生产自主权都是集中劳动,每天劳动后统一记工分,干多干少一个样。一天混一个杠,一个杠7分钱正好买三盒火柴,干一天活还不如抓一个母蛤蟆。
吃大锅饭,收入少
农民说:
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
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
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实施
(1)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
产到户,自负盈亏。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个好地方。
自从出了个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骡马,
小户人家卖儿郎。
我家没有儿郎卖,
身背花鼓走四方。
凤阳
花鼓词
农村人民公社
安徽:“乞丐大省”
中国第一份农村改革宣言书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试一试:请你从这份协议中,分析农民的责任、利益。
责任:保证国家集体的
利益:剩下全是自己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9年秋天,小岗生产队获得大丰收,粮食总产6 万多公斤,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15年的粮食产量总和;卖给国家粮食12497公斤,超过政府计划的7倍;卖给国家油料12466公斤,超过国家规定任务的80倍。小岗农副产品收入47000元,人均收入由22元升为400元。
——《中国文明网》:小岗村--农村土地包产到户的先行者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实施
(1)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
产到户,自负盈亏。
(2)发展: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安徽、四川开始,之后推广到全国。
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40731万吨,比1978年增长了10254万吨,增长幅度为33.6%。这6年全国增产的粮食,相当于以前21年增长的粮食。 ——《邓小平时代》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有什么变化?
材料一:“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材料二:改革后一年,小岗村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人均收入从22元增加到400元,生活有了改善。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
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又一个农民的烦恼
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的农产品越来越多,卖不掉,怎么办?农民从“大锅饭”里解放了,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怎么办?
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兴办乡镇企事业)
—— 党在农村探索出的致富新路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4.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意义
(1)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2)随着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小岗村责任承包书
1950年
土地改革
1953年
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
人民公社
197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想一想: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
改革全面展开
经济体制改革
学
习
内
容
我们工厂的情况有点糟。“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一个厂长的烦恼????
因为天气很热,工厂为采取降温的措施,打算买风扇、鼓风机,但是工厂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十一个政府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工人生产没有积极性,吃大锅饭
企业没自主权,政企不分
请大家帮帮忙:
如何解决工人没有生产积极性和企业没有自主权的烦恼?
1.背景: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2.展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84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主要内容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单一公有),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政企不分),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平均分配)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5.意义: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6.成就:1987年的经济比1978年翻了一番
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2年
十四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城市
改革全面展开
经济体制改革
学
习
内
容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意义: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地基础性作用。
十四大之后:
在大中型企业推出公司制、股份制,
对小型企业改组、联合。
课堂小结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