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 走向整体的世界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件(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 走向整体的世界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件(4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21 09:3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高一年级 历史
走向整体的世界与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中古时期的世界:
独立发展,多元并存;
区域性的联系;
整体呈现分散、隔绝的状态。
思考问题:
1.新航路开辟如何推动世界从分散开始走向整体?
2.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理念是如何形成的?
3.政治思想理念对资产阶级革命(改革)和资本主义制
度的确立产生哪些影响?
4.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不同途径及意义?
一、世界由分散开始走向整体
马克思在1857-1858年撰写的《经济学手稿》中指出:
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欧洲人继续海上探险,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
1.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直接联系,初步形成了全球交通网络。
一、世界由分散开始走向整体
人口迁移

欧洲人将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原住民大量死亡,导致原有社会的解体,是欧洲人能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的重要原因。
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牲畜和作物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
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牲畜和作物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
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都有族群混合现象。
动植物交换
疾病传播
1.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直接联系,初步形成全球交通网络。
2.推动人口、动植物和病原体的跨区域流动,引发全球性物种交流。
一、世界由分散开始走向整体
欧洲
美洲
非洲


枪支、纺织品等
黑人奴隶
中程
蔗糖、烟草、
金银等
归程
“三角贸易”
三角贸易示意图
白银贸易网络
中国
菲律宾马尼拉
(生丝、丝织品、瓷器等)
墨西哥
(白银)
日本长崎
(白银)
中国澳门
印度果阿
(生丝、瓷器等)
里斯本
(白银)
中国与世界
明朝后期,手工业发展。南方丝织业、制瓷业等开设手工工场,使用雇佣劳动进行大规模生产,为贸易提供物质供应;大量白银的流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欧洲
美洲
非洲
枪支、 纺织品等
白银
蔗糖、烟草、
金银等
亚洲
黑人奴隶
丝织品、瓷器、
香料等
白银
丝织品等
跨洋贸易示意图
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与传统的印度洋贸易齐头并进,构成全球贸易网络。
1.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直接联系,初步形成全球交通网络。
2.推动人口、动植物和病原体的跨区域流动,引发全球性物种交流。
3.拓展海上航路,带来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形成全球性经济关系,
推动国际分工初步发展。
一、世界由分散开始走向整体
“垄断公司”是资本积聚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以及由市场垄断所引起的成倍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德]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
思考:殖民扩张有哪些方式?给欧洲和殖民地带来哪些影响?
方式:垄断贸易;暴力掠夺。
影响:
欧洲获得大量财富,转化为资本。
殖民地遭到摧残,成为销售市场。
大量财富,促进资本原始积累。
殖民扩张
暴力掠夺
垄断贸易
奴隶贸易
西班牙
荷兰
英国
法国
葡萄牙
亚洲
非洲
美洲
走向衰落,逐渐成为商品、
劳动力和原料市场。
1.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直接联系,初步形成全球交通网络。
2.推动人口、动植物和病原体的跨区域流动,引发全球性物种交流。
3.拓展海上航路,带来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形成全球性经济关系,
推动国际分工初步发展。
一、世界由分散开始走向整体
4.殖民扩张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改变了世界格局。
新航路的开辟是世界历史形成的重要环节。
二、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理念的形成
1.文艺复兴(14-17世纪)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和发展。
精神内核: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反对宗教禁欲主义,抨击教会的腐败和守旧思想;
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崇尚理性;
实质:采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在继承古典人文精神基础上,创造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
1.文艺复兴(14-17世纪)
思想解放 资产阶级诉求
文艺复兴
主张肯定人的价值;
关注创造现世幸福
反对封建道德;
反对宗教戒律
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表现形式:建立新教
主要有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
2.宗教改革(16、17世纪)
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
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
建立廉俭教会;
2.宗教改革(16、17世纪)
加尔文主张:简化宗教仪式;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鼓励经商致富。
利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英国国教: 不接受罗马教皇的控制,必须服从国
王的意志和国家的法律。
思想解放 资产阶级诉求
宗教改革 反对天主教的统治;
反对罗马教皇的权威
提倡个人信仰自由;
主张民族国家的权力
3.启蒙运动(17、18世纪)
背景:
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要求扫除君主专制制度和教会的阻碍;
科学革命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的武器,
人们观念转变:从信仰到理性。
精神内核:理性
3.启蒙运动(17、18世纪)
强调独立思考,运用智力去认识、理解和判断事物的能力。
理性是判断是非的标准。
主要内容
国家 思想家 代表作品 主要思想
英国 洛克 《政府论》 保护人的自然权利;国家权力分立
法国 伏尔泰 《哲学通信》
《路易十四时代》 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法国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法国 卢梭 《社会契约论》 主权在民;直接民主制
国家 思想家 代表作品 主要思想
英国 亚当·斯密 《国富论》 劳动是财富源泉和衡量
价值的尺度;自由竞争
德国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民主、自由、平等
主要内容
思想解放 资产阶级诉求
启蒙运动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反对教会压迫
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治、权力制衡
思想解放 资产阶级诉求
文艺复兴 反对封建道德;
反对宗教戒律 主张肯定人的价值;
关注创造现世幸福
宗教改革 反对天主教的统治;
反对罗马教皇的权威 提倡个人信仰自由;
主张民族国家的权力
启蒙运动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反对教会压迫 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法治、权力制衡
二、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理念的形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示意图
1640年
革命
爆发
1649年
建立
共和国
1653年
军事
独裁
1660年
斯图亚特
王朝复辟
1688年
光荣
革命
三、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1689年《权利法案》
主要内容:议会必须定时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议会下院议员自由选举产生;未经议会的同意,国王不得废止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实施;国王不得随意征税,和平时期不得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保障自由权利和私有财产;权力分立
联邦法院可宣布法律违宪
(2)1701年《王位继承法》
规定: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
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3)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8世纪20年代,担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
议会
立法权
议会监督内阁
下院选举多数党领袖
国王
元首
内阁集体负责
首相可以解散议会
国王形式上任命
内阁
行政权
首相
提名内阁成员
政治共进退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示意图
2.美国独立战争和共和制度的建立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才在人们之间成立政府,政府的正当权力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当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人们就有权来改变或者废除它,并建立新的政府。
——1776年《独立宣言》
思考:《独立宣言》体现了哪些启蒙思想?思想起到什么作用?
作用:促进民族觉醒,坚定人们信念,推动独立战争。
启蒙思想: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社会契约、主权在民。
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
美国1787年宪法
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有效结合。
思考:体现了哪些启蒙思想?
三权分立,相互制约;
总统
行政权
国会
立法权
最高法院
司法权
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违宪
总统提名大法官
参议院批准大法官的任命
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违宪
有权否决国会的立法
三分之二可推翻否决;
监督弹劾总统
美国三权分立示意图
重视法律,政治自由受到法律制约。
3.法国大革命和共和制度的建立
第二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即自由、财产、安全及反抗压迫。
第六条:?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1789年《人权宣言》
思考:《人权宣言》体现了哪些启蒙思想?起到了什么作用?
启蒙思想: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作用: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引领大革命发展。
1791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选举的暂时性的代表们所构成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由人民选出的审判官行使。
启蒙思想:三权分立,相互制约。
思考:宪法体现了哪些启蒙思想?
1793年宪法宣布:主权属于人民。它是统一而不可分的,不可动摇的和不可让与的。主权的人民包括法国公民的全体。人民直接选任代表。人民议定法律。
思考:宪法体现了哪些启蒙思想?
启蒙思想:主权在民、直接民主制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1)立法权属于议会,由参、众两院组成,众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
(2)国家的行政大权由总统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3.法国大革命和共和制度的建立
启蒙运动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思想解放运动起到了先导作用。
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也是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四、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德、意、日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实行君主立宪制。
德意志帝国宪法主要内容:
(1)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
官员。
(2)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
任期由皇帝决定,只对皇帝负责。
(3)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作用很小,它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
意大利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1870年实现国家统一。
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日本19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明治维新”改革,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制。宪法规定:天皇总揽一切大权;议会可以参与制定法律,权力很有限。
国家 途径 政治制度
英国 内战、“光荣革命” 君主立宪制
美国 独立战争 共和制
法国 激烈革命 共和制
德国 王朝战争 君主立宪制
日本 明治维新 君主立宪制
思考:途径和制度是否相同?如何认识这些异同?
2. 英、美、法、德、日制度比较
途径不同:不同规模和形式的革命或者改革。
英国:议会限制王权的传统。
原因: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
北美:自治传统;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
法国:专制王权和等级制度;启蒙运动深入。
德国:德意志四分五裂。
日本: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基本特征: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议会等机构,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强调权力的分立和制衡。
类型: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
通过法律的方式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民主政治为基本特征的新型政治体制成为西方国家的普遍政治体制。
(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产物,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具有进步意义。
3.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评价
(1)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是通过革命或改革实现的,各国根据国情选择了不同的途径和制度类型,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3)资产阶级民主和人权具有局限性。
民主取代专制;法治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
由于1832年的改革,(英国)全国选民人数从1831年的48.8万人上升到1833年的80.8万人,由占人口比例的约2%增加到3.3%。
——王觉非主编《近代英国史》
杰克逊总统实行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政策……印第安人在迁徙中约减少了1/3的人口。美国的大陆扩张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坟场上。
——杨生茂、陆镜生《美国史新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