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21 10:0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教案
课标要求
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本课有三个子目,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三个地区虽然都是反对殖民统治,但是思想、组织各具千秋。印度尼西亚的苏加诺主义是一种服务于民族团结、主张各派政治力量合作平衡的“综合型”民族主义理论。印度的甘地思想带有宗教色彩,他将印度教宗教道德融入自己的思想中,提出“非暴力不合作”思想。非洲的华夫脱派运动则是有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并在国内进行改革。
拉美的民族民主革命分为两派,一派代表是尼加拉瓜的桑地诺,他的思想不乏民主内容,但是具有强烈反帝倾向,主张用武装斗争方式实现民族独立。第二派称之为“民众主义”,其代表人物有墨西哥的卡德纳斯。他们主张政治民主化改革、土地和工业国有化,坚持拉美团结和发展民族经济,反对外国资本的控制。
尽管亚非拉三洲千差万别,但有一个共同点,即这一时期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帝国主义压迫下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社会,即使是取得独立的国家,并没有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结构性变革,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解决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地图,知道亚非拉进行民族民主运动的国家位置,培养时空观念的历史核心素养。
2.运用文本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了解亚非拉国家进行民族民主运动的过程及采取的方式,理解不同的历史背景对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不同的影响。
3. 通过学习亚非拉人民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感悟国家独立自主的重要性;通过学习甘地、扎格鲁尔、卡德纳斯的事迹,感悟他们为了国家的独立和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培养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计划”、埃及华夫脱运动,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计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辽阔,社会经济结构、阶级结构、人口、民族、宗教的复杂性,决定了民族民主运动的多样性和多类型性。
尽管亚、非、拉三洲千差万别,但有一个共同点,即这一时期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帝国主义压迫下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社会,即使是取得独立的国家,也没有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结构性变革,都在艰难地寻觅世俗化、现代化的出路。
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仍是许多国家存在的基本矛盾,这就决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的日渐发展,因国情不同会表现为不同的形态。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让学生知道同样是民族民主运动,各国各有不同,带着对亚非拉各国的初步的理解进入课堂学习。
【讲授新课】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涨
1.亚洲民族民主运动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这一时期对外,民族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实现民族解放;对内,民主运动反对专制独裁,实现民主自由。
2.亚洲民族民主运动概况
亚洲民主运动体现在四个地区,五个国家。分别是东亚的中国,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北伐战争中,中国收回汉口、九江的英租界,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势力。
东南亚,越南掀起反对法国殖民者的斗争,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发动反对荷兰殖民者的民族起义。
在南亚,印度人民在甘地和国大党的领导下爆发“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对英国统治。
在西亚, 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爆发反对英国占领的斗争。在诸多的运动中,印度尼西亚、印度的运动最为典型。
3.印度尼西亚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斗争
(1)印尼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
荷兰殖民者长期统治印度尼西亚,一贯实施压迫,奴役,掠夺的残酷政策。1920年,印尼共产党成立。1926—1927年,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统治者的武装起义,工人和农民纷纷响应。起义扩展到全国多个地区,得到世界革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展示材料:
1926年11月,雅加达郊区的农民首先起事,分三路攻入市区,占领电话局、警察局和监狱,与荷兰军警浴血奋战两昼夜。起义迅速席卷到万隆等地。
1927年苏门答腊起义,起义队伍同荷兰军警展开激战,逮捕和惩办了殖民官吏,荷兰殖民者血腥镇压起义者。先后逮捕13000多人,其中4500人被杀害或判刑,起义失败。
这次起义是印尼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民族大起义,它教育和锻炼了广大群众,进一步唤起了印尼民族的觉醒。同时,起义沉重地打击了荷兰殖民者,震撼了荷兰在印尼殖民统治的根基。
——林家恒 赵菊玲《世界现代简史》
(2)印尼民族党领导的独立运动
1927年,苏加诺等人成立印尼民族党,采取与殖民当局不合作政策,争取民族独立。
展示材料:
苏加诺采用民族主义反对殖民者。这种思想的主旨是:为了摧毁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实现印度尼西亚的独立自由,用民族主义这涵盖一切的体系,把伊斯兰教、马克思主义团结起来。后来,苏加诺的思想围绕着建立统一的印度尼西亚民族国家这个主轴发展,核心是印度尼西亚团结和亚非团结。
原来受印尼共产党影响的大批群众中转向印尼民族党,苏加诺一直坚持领导印尼的独立,直到1949年荷兰政府被迫承认印度尼西亚独立。
4.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非暴力不合作”是指采用非暴力的手段,进行罢工等不合作行为,以此来抗议英国的殖民统治。
(1)第一阶段(1920-1922)
背景:英印当局实行《罗拉特法案》国大党发动“总罢业”的非暴力抵抗运动,英军制造了阿姆利则惨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印度社会带来巨大影响。英国为了自身利益,把150万印度人征入军队,从印度运走500多万吨物资。农业歉收导致了粮荒,战争带来的生活贫困,激化了印度广大人民群众同英国殖民统治者之间的矛盾。1919年3月英国颁布《罗拉特法案》,规定总督有镇压之权,殖民当局随时可宣布戒严;不经起诉可逮捕、搜查和监督任何一个印度人;不加审讯就可以判刑;警察有权解散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等。4月13日,旁遮普的阿姆利则市二万多群众举行抗议集会,遭到英国驻军血腥屠杀,这就是阿姆利则惨案。
内容:阿姆利则惨案发生后,甘地号召印度人民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地位; 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恢复手工纺织和不买英国布,抗税等手段。
展示材料:
本届大会进一步认为,印度人民没有其他道路可走,只有承认和采纳渐进的非暴力不合作政策,直到……自治得以确立为止。
……
本届大会热诚地建议:
(1)放弃职衔和荣誉职位,辞去地方机构中的委派职位;(2)拒绝参加政府的招待会,正式接见,和政府官员或以他们的名义举行的其他官方和半官方的宴会;(3)逐步撇出各省学校和学院的学生:(4)律师和诉讼当事人逐步抵制英国法庭,由他们自己成立私人裁决法庭,解决私人争端;(5)军事、文书和劳工阶级方面的人员拒绝充当新兵
(6)参加改革议会选举的候选人退出竞选,选举人拒绝选举任何违反大会建议而参加竞选的候选人;(7)抵制外国货物。
——印度国大党关于不合作运动的决议
结果:1922 年 2 月联合省乔里乔拉村农民火烧警察局,21 名警察被烧死。甘地认为这是破坏非暴力原则,在国大党工作委员会上,主持通过了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决议。
(2)第二阶段(1930-1934)
背景:甘地向英印当局提出的降低地税、废除食盐专卖、取消盐税、实行关税保护、释放政治犯等要求遭到拒绝。
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严重冲击了印度的经济,加剧了印度社会的各种矛盾,而英国为转嫁危机却强化了对印度的剥削。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再次激化,民族解放运动重新高涨。在工农运动推动下,1929年12月,国大党拉合尔代表大会通过了“争取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1930年1月底,甘地向印度总督提出的11项要求被拒绝后,宣布开展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内容:进行“食盐进军”,亲自到海滨取海水制盐。
1930年3月,甘地带领 80 名非暴力反抗者,从阿默达巴德步行3周,到达丹地海滨,自取海水制盐,以示破坏食盐专卖法。这次徒步前往西海岸,行程240英里的象征性挑战,被称为“食盐长征”。“食盐进军”点燃了全国抗英运动的烈火,示威游行、罢工和农民抗税斗争风起云涌。运动很快在一些地方冲破了甘地所限定的非暴力框框,开始转化为武装斗争。
展示图片:

结果:双方妥协,国大党停止文明不服从运动;英国废除一切戒严令,释放政治犯,实行保护关税。
(3)第三阶段(1940-1942)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印当局擅自宣布印度参战,激起印度各界不满。
内容:国大党和甘地发动了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
结果:殖民当局逮捕了甘地和国大党重要领导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谷。
由于甘地对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巨大贡献,被尊为“圣雄”, 第61届联合国大会也通过决议,决定将每年的10月2日,即印度圣雄甘地的诞辰,定为“国际非暴力日”,以表彰他的行为。
【合作探究】如何理解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给出材料总结:
1.斗争性、革命性:从历史背景上看,由于受到英国长期的殖民剥削,领导着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国大党及其领袖甘地比较弱小,但是一直在坚持斗争。
2.策略性、现实性:面对强大敌人,甘地提出的惟一斗争武器就是坚持真理与非暴力。因为在印度这样一个种族混杂、宗教信仰多,种姓隔离和英国实行“分而治之” 的殖民地国家,“真理是神”实际上是把各印度宗教、种姓、地区的人民团结起来。
3.第三,软弱性、妥协性:甘地把非暴力作为宗教信仰和不可更改的原则,当绝对的非暴力不可能实现时,贬斥一切暴力,给群众运动制定清规戒律,束缚群众的积极性。
——祝红德《全面理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教师出示材料,带领学生回顾印度“非暴力不合作”政策。
材料一 就我所知,我们的斗争之所以引起全世界的注意,并不是因为印度正在为自己的解放而战,而是因为我们为争取解放而采取的方式是独一无二的,不曾为历史上有过记录的任何民族所采用。
——甘地《论非暴力》
材料一中“独一无二”的方式指的是什么?甘地是如何实践上述方式的。
方式:非暴力不合作(非暴力抵抗)。
实践:①放弃英国人授予的职位荣誉等;
②抵制英国殖民机关;
③提供手纺车运动;
④抵制洋货和抗税等。
材料二 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甘地)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们永远牢记他。
——泰戈尔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印度人民“永远牢记他”的主要原因。
①甘地创立了一条别具特色的民族独立道路;
②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和经济侵略,并最终领导印度赢得了民族独立;
③提倡仁爱和坚持真理、持之以恒和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高尚的品德情操等,“对子孙是一种教益”。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知道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内容,通过文本分析、材料阅读使学生正确认识印度 “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理解甘地为什么备受推崇。
过渡:学完了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我们接着看非洲这一时期的民族民主运动有什么特点呢?看和亚洲一样吗?
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1.华夫脱与埃及民族独立运动
(1)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加强控制和奴役埃及,英国宣布埃及处于英国的保护下,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战后,英国继续维持埃及的保护国地位,激起埃及人民的强烈反对。
(2)过程:
①第一阶段:领导埃及独立
华夫脱党成立,和平手段谋取独立(英国在埃及实行殖民保护制度以后,扎格鲁尔民族主义思想有了飞跃发展,他认为,在政治上埃及必须脱离英国而独立,经济上必须自主,在此前提下,英军可以驻扎在苏伊士运河区。1918年,他把立法议会的代表和各爱国阶层的代表们团结在自己周围,组成了“埃及代表团”。“代表团”阿拉伯语为“华夫脱”)
英国拒绝,逮捕扎格鲁尔(1919年,殖民政府逮捕了扎格鲁尔等人,激起了人民的不满)
武装起义(埃及各大城市出现了和平示威高潮,部分地区爆发了武装起义)
英国释放了扎格鲁尔,但是不承认埃及独立。
1922年,埃及独立(经过埃及人民的反复斗争,1922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承认埃及独立)。
②第二阶段:埃及立宪
1922年3月,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1923颁布第一部宪法。确立埃及为君主立宪制的自由独立国家,伊斯兰教为国教,阿拉伯语为国语。非洲现代史上第一个民族独立国家从此诞生了。1924 年1月,埃及国王任命大选获胜的华夫脱党领袖扎格鲁尔组阁。
展示材料:
1923年4月19日,埃及颁布有史以来第一部宪法,从此开始埃及历史上的君主立宪制时期。宪制虽未能成功,但这个时期作为在埃及建立现代议会制度的初步尝试还是引起了学者们的研究兴趣。
有人称之为“宪政试验”,有人称为“自由主义时期”,也有人称为“自由试验”。
关于宪政失败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有人甚至归因于伊斯兰教和埃及人的民族特性,说埃及这块充满敌意的政治土壤不适合宪政机构扎根生长,埃及人奴性十足,只懂得暴力和专制,伊斯兰教也鼓励了人们对专制主义的偏爱,造成宪制的失败。
——孟庆顺《1923-1952年埃及的宪政试验》
③第三阶段:护宪运动
1928年,埃及国王下诏解散议会,宣布宪法失效三年。三年内,由国王和内阁掌握立法和行政大权,实际上是由英国操纵一切大权。埃及又恢复了由英国高级专员指挥的国王独裁专制政权。华夫脱党号召人民反对破坏宪法的倒行逆施行为,开始了从 1928 年下半年到 1935年的护宪运动。1935年,护宪运动基本成功,但是要求英国放弃特权,未获完全成功。
展示材料:
1928年7月,国王下诏解散议会,中止宪法3年,恢复英国操纵下的国王专制。从1928年——1935年,华夫脱党领导人民开始了护宪运动。要求恢复1923年宪法,1935年,英国政府被迫接受,埃及护宪运动取得胜利。
但是英国并未放松对埃及的控制。1936年8月,英国借口意大利威胁埃及安全,诱使埃及政府签订《英埃同盟条约》,两国结成20年军事同盟。条约巩固了英国在埃及的特权,严重损害了埃及主权,加深了埃及对英国的依赖关系。
——黄正柏主编《世界现代史》
(3)意义:
华夫脱运动是一个持续了近30年的爱国民族主义运动。扎格鲁尔和他领导的华夫脱党迫使英国废除了殖民保护制度,促成了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加快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埃及民族解放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非洲其它地区民族独立运动
(1)摩洛哥里夫人民与西班牙、法国殖民者的斗争
摩洛哥里夫地区的人民在酋长克里姆领导下,多次打败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1923年,克里姆联合12个部落,建立里夫共和国。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
(2)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斗争
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一度得逞,埃塞俄比亚皇帝流亡英国,墨索里尼宣布兼并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人民坚持游击战争,最终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知道非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内容,并且通过埃及的独立和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理解为什么本目的标题是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1.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
(1)背景:1925年,美国扶持保守党人迪亚斯建立亲美独裁政府,激起尼加拉瓜人民的反对。
1925年,美国支持迪亚斯为尼加拉瓜总统,引起许多地方的起义。起义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都支持立宪政府。为了反对立宪政府,美国派到尼加拉瓜的占领军,在1927年达到5000多人,还有许多美国顾问、专家、教官,派到了迪亚斯的军队中。此外,美国还供应武器和弹药。
(2)过程:1926年,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以玻利瓦尔为“精神之父”,以“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为目标,高举象征“自由或死亡”的红黑双色战旗,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桑地诺的部队与美军及政府军战斗近两百次,迫使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1934年2月,桑地诺在谈判后返回途中被捕杀,桑地诺游击队及其根据地也随后被消灭。
(3)意义:桑地诺领导的游击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其目标是反对美国的侵略和占领,维护尼加拉瓜的独立和主权。他领导的民族革命战争的精神长期激励着后来尼加拉瓜人民的斗争。

2.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1)背景
墨西哥和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不同,它在 1910—1917 年间经历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颁布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但未有效实施。1934年,卡德纳斯当选墨西哥总统,为保证宪法的实施,推行一系列改革。
(2)内容
政治改革:改组国民革命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
土地改革:实行新型土地政策。
国有化运动:捍卫民族主权和本土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
教育改革:发展教育,限制教会。
(3)意义
卡德纳斯的改革是1910-1917年墨西哥革命后的一系列护宪运动的最高峰。护宪运动包括民主化、恢复经济和解决所有制三大内容。卡德纳斯的贡献就是依靠政权力量,自上而下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完成了护宪运动的任务。

3.拉丁美洲其它地区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1)智利的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
(2)阿根廷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甚至筑起街垒与警察战斗。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学习,学生知道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内容,并且理解尼加拉瓜和墨西哥会采取截然不同的运动方式的原因。
【课堂小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亚非拉大地上的民族民主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
进入20世纪后,以列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和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
随着历史的发展,一大批获得独立和解放的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彻底瓦解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世界各民族平等交往、共同发展展现出光明前景。
14 / 1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