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年级下册生物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2+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一年级下册生物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2+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21 10:21:03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1课时
高一年级 生物学
历史的步伐
1866年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
1891年
科学家描述减数分裂全过程
1903年
萨顿假说:基因和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
1909年
摩尔根证明:
基因在染色体上
20世纪中叶
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遗传物质是蛋白质还是DNA?
染色体
蛋白质
DNA
主要 成分
活动一:分析推理——谁是遗传物质?
蛋白质 DNA
支持的材料
否定的材料
蛋白质 DNA
支持的材料
否定的材料
1.亲子代之间联系的桥梁是生殖细胞。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存在规律性的变化。
1
蛋白质 DNA
支持的材料
否定的材料
2. 人们推测,既然基因能够控制那么多、那么复杂的生物性状,那么构成基因的遗传物质也一定是一种非常复杂、非常多样的化学物质,才能承担做为基因的艰巨任务。蛋白质恰好是结构最复杂、最多样的分子。
1
2
组成蛋白质的主要氨基酸约有20种。
组成DNA的核苷酸有4种。
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信息。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
蛋白质有复杂的空间结构,但在高温下空间结构会被破 坏,容易变性。
DNA结构稳定,耐高温。
蛋白质不能进行自我复制,而且它在染色体中的含量往往是不固定的。
DNA能自我复制、并且在复制的过程中有多种机制保证准确性。
一般情况下,同一种生物在不同发育时期或不同组织的细胞中,DNA的含量基本相等,而生殖细胞中的DNA含量恰好是体细胞中的一半。
同一生物的不同组织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和质量差异较大。
分析推理——谁是遗传物质?
蛋白质 DNA
支持的材料 2、3、5、6 1、8、10、11
否定的材料 7、9、12 4
信息整合归纳
1. 亲子代之间联系的桥梁是生殖细胞。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存在规律性的变化。
9. 蛋白质不能进行自我复制,而且它在染色体中的含量往往是不固定的。
10. DNA能自我复制、并且在复制的过程中有多种机制保证准确性。
遗传物质应在亲子代间有连续性
2. 人们推测,既然基因能够控制那么多、那么复杂的生物性状,那么构成基因的遗传物质也一定是一种非常复杂、非常多样的化学物质,才能承担做为基因的艰巨任务。蛋白质恰好是结构最复杂、最多样的分子。
3. 组成蛋白质的主要氨基酸约有20种。
4. 组成DNA的核苷酸有4种。
5. 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信息。
信息整合归纳
遗传物质应具有:多样性
组成DNA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7. 蛋白质有复杂的空间结构,但在高温下空间结构会被破坏,容易变性。
DNA结构稳定,耐高温。
11. 一般情况下,同一种生物在不同发育时期或不同组织的细胞中,DNA的含量基本相等,而生殖细胞中的DNA含量恰好是体细胞中的一半。
12. 同一生物的不同组织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和质量差异较大。
信息整合归纳
遗传物质应具有:稳定性
小结:遗传物质应该具有的特点
(1)多样性。具有贮存巨大数量遗传信息的潜在能力。
(2)连续性。能够精确地复制自己,保证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3)稳定性。结构稳定,保证遗传信息的准确,同时又具有可变化的机制。
(4)能够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
节选自必修1教材第44页
活动二:寻找直接证据——实验
Frederick Griffith
(1877-1941)
Oswald Avery
(1877-1955)
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R型菌
S型菌
Rough
Smooth
菌落光滑、可使小鼠致死
菌落粗糙、小鼠不致死
了解肺炎链球菌:
1928年
格里菲思
肺炎链球菌
体内转化实验
问题1:
第一、二两组实验在整个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问题2:
对比第二、三组实验,说明什么?
问题3:
请描述第四组小鼠做了怎样的处理?实验结果是什么?
问题4:
第四组小鼠为何死亡?死亡小鼠体内能分离出S型活菌,说明什么?推测导致小鼠死亡的S型活菌是从哪里来的?
推论:
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含有某种物质,能把无毒的R型活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菌。我们把这种物质叫做“转化因子”。
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质呢?
设计实验
要解决的问题——
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
已有背景知识——
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有蛋白质、DNA、酯类、荚膜多糖等物质
如何设计实验?
思路1:将加热致死S型菌各种物质分离提纯后与R型混合,观察是否发生转化。
思路2:用酶解法分别去除细胞提取液中各种成分后,观察能否将R型菌转化。
转化因子是什么?
如何判断?
检测的因变量指标是什么?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自变量:
因变量:
肺炎链球菌
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各种物质成分
R型菌是否被转化
菌落特征为R型还是S型
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1944年,艾弗里
肺炎链球菌
体外转化实验
一、R型菌+S型菌细胞提取物
二、R型菌+S型菌细胞提取物+蛋白酶
三、R型菌+S型菌细胞提取物+RNA酶
四、R型菌+S型菌细胞提取物+酯酶
五、R型菌+S型菌细胞提取物+DNA酶
R型菌+ S型菌
R型菌+ S型菌
R型菌+ S型菌
R型菌+ S型菌
R型菌
是转化因子
DNA
自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
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
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
例如:“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实验组分别作加温、滴加FeCl3溶液、滴加肝脏研磨液的处理。
例如: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艾弗里的实验结论:
DNA是转化因子
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微生物中可以实验诱导、重复发生的、可遗传的特殊变化的最好例子是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摘自1944年艾弗里论文)
艾弗里实验引发的思考
——理应万众瞩目,缘何备受冷落?!
“四核苷酸假说”DNA不可能作为遗传物质?
提取的DNA分子和DNA酶纯度不够?
DNA只是对荚膜的形成有直接效应,而非遗传物质?
1948年
1949年
1950年
小结:
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科学结论的获得离不开严谨的推理和确凿的实验证据。
突破思维定势,摆脱固有观念,是正确对待新事物的态度。(共27张PPT)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2课时
高一年级 生物学


DNA结构
DNA纯度
DNA作用
质疑:DNA是遗传物质。
回顾:
噬菌体增殖示意图
引自Brock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 (13th Edition)
德尔布吕克
(Max Delbrück,
1906-1981)
10
20
30
40
0
0.1
1
10
100
噬菌体数量(个)
时间(min)
菌体外
菌体内
引自Ellis EL, Delbrück M. THE GROWTH OF BACTERIOPHAGE. J Gen Physiol. 1939;22(3):365‐384.
10
20
30
40
0
0.1
1
10
100
噬菌体数量(个)
时间(min)
思考:
1.噬菌体的数量是如何变化的?
2.两条曲线之间有什么逻辑关系?
3.细菌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潜伏期
生长期
释放期
菌体外
菌体内
引自Ellis EL, Delbrück M. THE GROWTH OF BACTERIOPHAGE. J Gen Physiol. 1939;22(3):365‐384.
噬菌体侵染细菌电镜图
问题: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作为噬菌体遗传物质的条件
进入细菌细胞中,指导子代噬菌体的形成。
可将遗传信息传递到子代噬菌体,保持亲子代噬菌体性状的连续性、稳定性。
推测:哪种成分进入,则哪种成分是遗传物质。
蔡斯(左)赫尔希(右)
思考1:如何知道哪种成分进入菌体内?
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大肠杆菌的病毒。
在T2噬菌体的化学组成中,60%是蛋白质,40%是DNA。
对这两种物质的分析表明:仅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硫(S),磷(P)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
35S—标记蛋白质、32P—标记DNA
T2噬菌体电镜图和模式图
头部
尾部
尾丝
DNA
思考2:怎么标记噬菌体?
利用含放射性的培养基先标记细菌
带标记的噬菌体
分别得到
思考3:实验用噬菌体可否带2种标记?
思考4:带标记的噬菌体感染什么样的细菌呢?
无放射性标记的细菌
Waring 搅拌器
[保存在斯普林港实验室的档案室]
搅拌后
思考5:怎样使菌体外侧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开?
离心后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现象:噬菌体可侵染细菌,并释放子代噬菌体。
假说:遗传物质会进入菌体,指导子代噬菌体的增殖过程。
演绎:若菌体内出现35S,且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5S,则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若菌体内出现32P,且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则DNA是遗传物质。
上清液中放射性成分?
沉淀中放射性成分?
观察指标:
时间
(min)
上清液放射性相对百分比(%)
5
6
7
总的百分数
引自HERSHEY AD, CHASE M. Independent functions of viral protein and nucleic acid in growth of bacteriophage. J Gen Physiol. 1952;36(1):39–56.
思考:
1.受侵染细菌的存活数量变化不大,能说明什么?
2.由菌体外35S和32P百分比变化,能分析得出什么结论?
受侵染细菌存活数量
引自HERSHEY AD, CHASE M. Independent functions of viral protein and nucleic acid in growth of bacteriophage. J Gen Physiol. 1952;36(1):39–56.
时间
(min)
上清液放射性相对百分比(%)
5
6
7
推论:
1.含35S的蛋白质主要分布于上清液。
2.大部分含32P的DNA进入细菌内部。
总的百分数
受侵染细菌存活数量
译自HERSHEY AD, CHASE M. Independent functions of viral protein and nucleic acid in growth of bacteriophage. J Gen Physiol. 1952;36(1):39–56.
搅拌时间 噬菌体浓度 32P标记的噬菌体 35S标记的噬菌体
同位素百分比 存活率 同位素百分比 存活率
0 min 0.6 10% 120% 16% 101%
2.5 min 0.6 21% 82% 81% 78%
侵染倍数对从侵染细胞中甩脱噬菌体的影响
0 min 6 13% 89% 46% 90%
2.5 min 6 24% 86% 82% 85%

资料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资料
细菌溶解后的结果
引自HERSHEY AD, CHASE M. Independent functions of viral protein and nucleic acid in growth of bacteriophage. J Gen Physiol. 1952;36(1):39–56.
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结论: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启示:
1.科学发现是以前人的发现和事实作为基础的
2.简单的研究模型
3.假说-演绎的研究思路
烟草正常叶片
烟草花叶病叶片
细菌过滤器示意图
问题:引起烟草花叶病的病原体是什么?
烟草花叶病病斑
TMV电镜图和模式图
设计思路:将蛋白质和RNA分开,分别感染健康烟草叶片。
四、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
结论:TMV的遗传物质是RNA。
原核
细胞
DNA是遗传物质
真核细胞
DNA病毒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核酸是
遗传物质
DNA是遗传物质
RNA是遗传物质
RNA病毒
小结
DNA是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推翻

修正
烟草花叶病毒对烟草细胞的感染实验
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科学知识可能随着研究的深入而改变;
2.科学工作采用实证的范式;
3.科学是创造性的工作。
个体水平→细胞水平→染色体水平→分子水平
故事未完,
精彩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