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找规律(2)
教学目标 1.能够发现数列的排列规律和数组的排列规律,并能够按照规律填数。2.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发现数列的排列规律和数组的排列规律,并能按规律填数。难点:探寻数列之间的排列规律,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87页例3、例4、“做一做”和第89页“练习二十”的第3、5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回顾旧知引入新课(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填一填。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本节课我们一起找数列和数组的排列规律。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2分钟)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2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87页例3,引导学生探究数列的变化规律。(1)引导学生寻找例3(1)中的规律并解答。学生尝试找规律,组内交流汇报,指名回答,教师讲解:通过观察发现,后面的小正方形比前面的小正方形增加或减少几个,数就加几或减几。 第一组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每一次都比前一次增加3个,数列的变化规律是前一个数加3就是后一个数,横线上应填的数分别是15,18,21。 第二组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每一次都比前一次减少2个,数列的变化规律是前一个数减2就是后一个数,横线上应填的数分别是3,1。(2)引导学生寻找例3(2)中的规律并解答。学生尝试找规律并解答,组内交流汇报,教师讲解并展示:第一组数,后一个数减前一个数的差总是5,这一组数的变化规律是连续加5,横线上应填的数分别是30,35。第二组数,前一个数减后一个数的差总是4,这一组数的变化规律是连续减4,横线上应填的数分别是4,0。2.课件出示教材第87页例4,引导学生探究数组的变化规律。学生尝试找规律,组内交流汇报,指名回答,教师总结:方法一 左上角花瓣上的数等于另外两个花瓣上的数的和,根据这个规律可以得出第四朵花的括号里的数应是80,第五朵花的括号里的数应是10。方法二 左上角花瓣上的数减去右上角花瓣上的数等于下面花瓣上的数,根据这个规律可以得出第四朵花的括号里的数应是80,第五朵花的括号里的数应是10。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87页“做一做”第1题。2.完成教材第87页“做一做”第2题。3.完成教材第89页“练习二十”第3题。4.完成教材第89页“练习二十”第5题。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3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2.布置作业。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观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发现规律、理解规律和运用规律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第3课时 找规律(3)
教学目标 1.通过穿珠子的活动,在观察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训练思维的灵活性。2.能从多角度进行观察,综合运动知识解决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3.培养认真观察和爱动脑筋的好习惯以及发现和欣赏规律美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学习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难点:根据找出的规律,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88页例5、“做一做”和第89~91页“练习二十”的第4、9、13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回顾旧知引入新课(6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数列和数组的排列规律。找规律,填数。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运用排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1分钟)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1分钟) 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例5,引导学生运用排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小红手链上的珠子是按规律排列的,其中掉了2颗,根据珠子的排列规律,找出掉的是哪2颗。2.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学生尝试寻找规律,组内交流讨论,指名回答,教师总结规律: 手链是按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的规律重复排列穿起来的。3.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解答。学生尝试根据发现的规律解答,指名回答:根据发现的规律可知最后1颗是黄珠子,那么后面的2颗珠子应是1颗黄的、1颗蓝的,所以掉了1颗黄珠子和1颗蓝珠子。4.引导学生进行检验。可以摆出穿的手链,看与规律是否相符。 通过观察和摆放可知,符合2颗黄珠子和1颗蓝珠子的排列规律,解答正确。小结:寻找规律解决问题时,先要找出题目中隐含的规律,再按规律解决问题,并学会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解答是否正确。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88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89页“练习二十”第4题。3.完成教材第90页“练习二十”第9题。4.完成教材第91页“练习二十”第13题。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3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2.布置作业。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锻炼了学生的推理能力,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和爱动脑筋的习惯。第1课时 找规律(1)
教学目标 1.理解规律的含义,能描述和表示规律。2.能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事物的排列方式。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之美,体验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能发现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难点:根据发现的规律确定后续图形或数字的排列方式。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85页例1、“做一做”、第86页例2、“做一做”和第89页“练习二十”的第1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回顾旧知引入新课(4分钟) 1.创设情境,尝试引入新课。课件出示教材第85页情境图——小朋友们在草地上跳舞。提问: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图中的彩旗、彩花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学生观察情境图,自由说一说。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情境图中的人和物都是按照规律排列的,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找规律。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2分钟)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2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85页例1,引导学生探究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图中是一群小朋友在举行联欢会。他们买来了灯笼、彩旗和彩花,按规律排列来布置场地,小朋友们也是按规律排列围成圈载歌载舞。(2)引导学生寻找图中的规律。学生尝试在图中找规律,组内交流汇报,指名回答,教师讲解:确定按规律排列的事物:彩旗、彩花、灯笼,还有人。①彩旗的排列规律。 1面黄旗和1面红旗为一组重复排列。②彩花的排列规律。1朵红花和1朵紫花为一组重复排列。③灯笼的排列规律。 1个红灯笼和2个蓝灯笼为一组重复排列。④小朋友们站队的规律。1个男同学和1个女同学为一组重复排列。2.课件出示教材第86页例2,引导学生探究简单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学生尝试找规律,组内交流汇报,指名回答:(1)2个叠在一起的碗和3个叠在一起的碗重复出现,下面一行的数与碗的个数是相对应的,也就是按数字2和数字3重复出现,即3的后面是2,2的后面是3。(2)1只母鸡和3只小鸡重复出现,下面对应的数字也是按数字1和数字3重复出现,即3的后面是1,1的后面是3。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85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86页“做一做”第1题。3.完成教材第86页“做一做”第2题。4.完成教材第89页“练习二十”第1题。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2.布置作业。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的内容是找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注重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感悟,发现规律感受数学之美,体验数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