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基础达标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基础达标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21 15:3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基础达标卷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基础知识巩固(2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缪贤(miào) 渑池(miǎn)
睨柱(mì) 汤镬(huò)
B.牦节(máo) 啮雪(chǐ)
纺缴(zhuó) 斧钺(yuè)
C.弹劾(hái) 更嫁(gēng)
璇玑(xuán) 骸骨(hé)
D.蟾蜍(chán) 鼓瑟(sè)
蛮夷(mán) 喟叹(kuì)
答案 D
解析 A项,“睨”应读“nì”。B项,“啮”应读“niè”。C项,“劾”应读“hé”,“骸”应读“hái”。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空自苦亡人之地
B.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C.衡少善属文
D.信义安所见乎
答案 C
解析 A项,“亡”通“无”,没有;B项,“旃”通“毡”,毛织的毡毯;D项,“见”通“现”,显现。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形容词作动词,尊重
B.毕礼而归
归:使动用法,使……回去
C.空以身膏草野
膏:名词的意动用法,以……肥沃
D.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答案 C
解析 C项,“膏”,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肥沃。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B项,“以”都是连词,来,表目的关系。A项,之:①代词,这件事;②助词,的。C项,因:①连词,于是;②介词,凭借。D项,制:①名词,形制,构造;②动词,遏制,控制,钳制。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3分)(  )
A.宜皆降之
B.而相如廷叱之
C.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D.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答案 A
解析 A项,使动用法,使……投降。
6.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3分)(  )
A.子卿尚复谁为乎
B.何以知之
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答案 C
解析 C项为定语后置句。
7.名篇名句默写。(5分)
(1)在《张衡传》里表现张衡虽然才情很高,但是不骄傲自大的两句话是:“      ,        。”
(2)《琵琶行》中,作者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描写琵琶女一曲终了人们久久沉浸在美妙的乐曲声中的句子是:“        ,        。”
(3)《赤壁赋》一文首段写到苏轼和客人在舟中饮酒吟诗活动的句子有:“        ,诵明月之诗。”
答案 (1)虽才高于世 而无骄尚之情
(2)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3)举酒属客
二、阅读拓展训练(4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段落,完成8~10题。(9分)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律知武终不可胁 胁:威胁
B.羝乳乃得归 乳:生子
C.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弃掉
D.武能网纺缴 网:结网
答案 C
解析 C项,“去”同“弆(jǔ)”,收藏。
9.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苏武不屈品格的一项是(3分)(  )
①单于愈益欲降之 ②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③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④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⑤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⑥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答案 A
解析 ③是单于对苏武的迫害,⑤是苏武的技能,⑥是苏武牛羊被盗的情况。
10.下列对节选部分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卫律知道苏武最终也不可能通过威胁而投降,就把这事告诉了单于,这更激起了单于让苏武投降的愿望。
B.匈奴把苏武囚禁在地窖里,断绝供给食物,雨雪天,苏武只能吃毡毛,饮雪水。但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志向。
C.为了避免苏武和其随属来往,匈奴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进一步孤立他。
D.苏武到北海后,得到了於靬王的敬重;於靬王死后,丁令王令人盗去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陷入了穷困中。
答案 B
解析 B项,“雨雪天”理解错误,“天雨雪”的“雨”是动词,“下”的意思。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9分)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铁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改动)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国弱则诸侯加兵 加:施加
B.王用之治国赋 治:管理
C.兵去邯郸三十里 去:前去
D.秦军鼓噪勒兵 勒:训练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理解的能力。去:距离。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赵奢“胆识谋略不凡”的一组是(3分)(  )
①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
②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③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
④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
⑤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②句说的是赵奢理财的成效;④句说的赵奢严明军纪、行事果断;⑥句说的是赵奢采纳建议之后的立即行动。这三句均没有表现出题干中所提到的“胆识谋略不凡”。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赵奢任田部吏时,有胆识,讲原则,依法惩治了平原君家不肯交租税的主事者。
B.平原君不念旧恶,以德报怨,在国君面前推荐赵奢,赵王让其负责管理全国赋税。
C.在秦伐韩时,赵奢在赵国决策未定之时,认为阏与有可救之机,表现出非凡的胆识。
D.秦军奸细潜入赵营,赵奢施计,使其被表象蒙蔽,中计而归,终使秦军大败。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文中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不念旧恶,以德报怨”分析不正确。赵奢依法行事,与平原君讲明事理,最终并未结下“恶”和“怨”;相反,平原君对他器重并推荐他,所说的“旧恶”,于文无据。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3分)
译文: 
 
(2)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3分)
译文: 
 
(3)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4分)
译文: 
 
答案 (1)国家强盛了赵氏的政权就会稳固,而您身为赵国贵戚,难道还会被天下人轻视吗?
(2)赵军坚守营垒,停留二十八天不向前进发,反而又加筑营垒。
(3)秦兵后到,与赵军争夺北山但攻不上去,赵奢指挥士兵攻击秦军,大败秦军。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关键点:(1)固:稳固。岂:难道。轻:轻视。“轻于天下”,被动句式,被天下人轻视。(2)壁:营垒。益:又,更加。(3)纵兵:发兵。破:打败。注意语句通顺,信息完整。
参考译文
赵奢,本是赵国征收田租的官吏。在收租税的时候,平原君家不肯缴纳,赵奢依法处治,杀了平原君家九个当权管事的人。平原君大怒,要杀死赵奢。赵奢趁机劝说道:“您在赵国是贵公子,现在要是纵容您放任家臣而不遵奉公家的法令,就会使法令削弱,法令削弱了就会使国家衰弱,国家衰弱了诸侯就要出兵侵犯,诸侯出兵侵犯赵国,赵国就会灭亡,(到那时)您还怎能保有这些财富呢?以您的地位和尊贵,能奉公守法就会使国家上下公平,上下公平就能使国家强盛,国家强盛了赵氏的政权就会稳固,而您身为赵国贵戚,难道还会被天下人轻视吗?”平原君认为赵奢很有才干,就把他推荐给赵王。赵王任用他掌管全国的赋税,全国赋税非常公平合理,民众富足,国库充实。
秦国进攻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赵王召见廉颇问道:“可以去援救吗?”廉颇回答说:“道路远,而且又艰险又狭窄,很难援救。”又召见乐乘问这件事,乐乘的回答和廉颇的话一样。又召见赵奢来问,赵奢回答说:“道远地险路狭,(要去救援)就譬如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哪个勇猛哪个得胜。”赵王便派赵奢领兵,去救援阏与。
军队距离邯郸三十里,赵奢就在军中下令说:“有谁来为军事进谏的就处以死刑。”秦军驻扎在武安西边,秦军击鼓呐喊的练兵之声,把武安城中的屋瓦都震动了。赵军中的一个侦察人员请求急速援救武安,赵奢立即把他斩首。赵军坚守营垒,停留二十八天不向前进发,反而又加筑营垒。秦军间谍潜入赵军营地,赵奢用饮食好好款待后把他遣送回去。间谍把情况向秦军将领报告,秦将大喜,说:“离开国都三十里军队就不前进了,而且还增修营垒,阏与不会为赵国所有了。”赵奢遣送秦军间谍之后,就令士兵收拾铁甲,快速向阏与进发,两天一夜就到达前线,(他)下令善射的骑兵离阏与五十里扎营。军营筑成后,秦军知道了这一情况,立即全军赶来。一个叫许历的军士请求就军事提出建议,赵奢说:“让他进来。”许历说:“秦人本没想到赵军会来到这里,现在他们赶来,士气很旺盛,将军一定要集中更多的兵力严阵以待。不然的话,必定要失败。”赵奢说:“请让我接受您的指教。”许历说:“我请求接受死刑。”赵奢说:“等回邯郸以后的命令吧。”许历请求再提个建议,说:“先占据北面山头的得胜,后到的失败。”赵奢同意,立即派出一万人迅速奔上北面山头。秦兵后到,与赵军争夺北山但攻不上去,赵奢指挥士兵攻击秦军,大败秦军。秦军四散逃跑,于是阏与的包围被解除,赵军回国。
赵惠文王赐给赵奢的封号是马服君,并任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的职位相同。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9分)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曒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
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缞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节选自《后汉书·乐恢传》)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
B.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
C.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
D.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构成对偶句,排除D项;“百王之失”的原因在于“权移于下”,“权移于下”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C两项,故选B项。
16.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疏是一种文体,是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说明的意见书。
B.“辟”“征”“除”都是汉代官员选拔方式,“辟”“征”是征召,“除”是选拔。
C.“劾”意为揭发罪状,“劾奏”,向皇帝检举官吏的过失或罪行。
D.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除”是授官。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让县令动了恻隐之心,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人,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C.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窦宪兄弟放纵,乐恢恨他们不依附自己,故不与他们交往。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乐恢还上书弹劾窦宪兄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乐恢恨他们不依附自己”错,由第三段“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可知,应是窦宪兄弟恨乐恢不依附他们。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5分)
译文: 
 
(2)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5分)
译文: 
 
答案 (1)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他)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
(2)后来(乐恢)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杀,朋友中没有谁敢前往奔丧,只有乐恢前往奔丧并为他服丧。
解析 本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为”“之”“交”;(2)“坐”“莫”“独”“奔丧行服”。
参考译文
乐恢字伯奇,是京城长陵人。他的父亲是县里的小吏,得罪了县令,(县令)拘禁了他并要将他杀死。乐恢当时十一岁,常常伏在官署门前,昼夜不停地放声大哭。县令听到之后同情他,就放出了他的父亲。长大后,乐恢喜好经学,跟随博士焦永学习。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他)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后来,焦永因事被劾查,其他弟子都因为替焦永疏通关系被拘禁,只有乐恢保持自己的清白而不玷污法律,立志成为有名的儒生。(乐恢)性情廉洁正直,孤高独立,那些品行不与自己相投合的人,即使尊贵也不肯与他们交往。信阳侯暗中接近乐恢,多次送礼请乐恢,乐恢拒绝他,不予应答。
后来(乐恢)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杀,朋友中没有谁敢前往奔丧,只有乐恢前往奔丧并为他服丧。回来后,他又做了功曹,推选、举荐从不偏袒,别人的请求、托付也从来没有接受。同郡的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乐恢,后来(乐恢)仍举荐了杨政的儿子做了孝廉,从此乡里的人都归附他。被征辟到司空牟融的府中。正赶上蜀郡太守第五伦代替牟融做司空,乐恢因为与第五伦是同郡人,不肯留下来,在举荐了颍川杜安之后辞去官职。许多人都称赞他的行为,接连几次征召他,他都没有应召。
后来朝廷征召他做了议郎。正赶上车骑将军窦宪要出兵征讨匈奴,乐恢多次上书谏诤,朝廷称道他的忠心。入朝为尚书仆射。这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和窦宪关系密切,放纵家人胡作非为。乐恢弹劾王调、李阜以及司隶校尉。众多指责、检举(的事实),(令他们)无法回答,无从逃避,显贵的外戚们非常厌恶他。窦宪的弟弟夏阳侯窦瑰想要问候乐恢,乐恢谢绝了他,不与他交往。窦宪兄弟两个行为放纵,又愤恨乐恢不依附自己。乐恢的妻子常常劝谏乐恢说:“古人有用保全自身来躲避灾祸(的说法),你何必用自己的言论来招致别人的怨恨呢?”乐恢慨叹地说:“我怎么能够容忍朝廷中那些尸位素餐之人呢?”于是上书劝谏说:“我听说众多帝王的过失,都是由于权力下移而造成的。国舅们不应该干预王室的事情,以此来显示天下是个人的天下。政治出差错而不纠正,其最坏的结果不可预测。当下应该做的是,帝王应以大义为重断绝这种联系,国舅应以谦逊为主自行引退。”上书没有取得效果。
当时,窦太后临朝听政,和帝没有亲政,乐恢因为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于是称病回乡。窦宪因为这一缘故,怂恿各州郡对乐恢进行逼迫、威胁,乐恢最后饮药而死。(死后)穿丧服哀悼的弟子有几百人,广大百姓非常悲痛。后来,窦氏被诛杀,和帝开始理政,乐恢的门生何融等人上书陈述乐恢的忠心、气节,(和帝)赐予乐恢的儿子乐己为郎中。
三、写作能力训练(30分)
19.仿照下面的示例,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要求内容贴切,句式基本一致。(4分)
秋天,我倚着门盼望,盼望天空有大雁飞来!
黄昏,我守着窗等待,等待远方有亲人归来!


答案 (示例)①除夕,我点着灯默想,默想窗外有瑞雪飘来!
②雨中,我撑着伞遥望,遥望小巷有斯人到来!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的能力。仿写题的答题方法是:挖掘仿句和例句在内容、结构上的相同点。在内容上,重视“神似”;在结构上,重视“形似”,然后依据例句,仿抄相同点,改写不同点。仿写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仿句与被仿句不能雷同;修辞要准确;除相同词外,仿句的用词尽可能不与例句重复,避免语意雷同。本题依照以上方法答题即可。
20.下图是国防科技大学的校徽,请写出该校徽中小圈内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5分)
答: 
 
答案 图案由“八一军徽”“电子轨道”“展开的书”三个要素构成。“八一军徽”表明该学校是军校,具有国防重任,“电子轨道”体现该校军事科技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办学使命,“展开的书”寓意这是一方博学求知的园地。
解析 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此题属于分析徽标的题目,分析徽标常见的考查点是写出构图要素和分析寓意,写出构图要素即描述图案的内容,注意不得遗漏;分析寓意要结合徽标的名称分析,还要注意徽标中的一些抽象变形的图案的寓意,如“八一军徽”表明学校的军校性质和肩负的国防重任,“电子轨道”代表的科技性,“展开的书”寓意求知、求学的园地。本题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国防科技大学”的校名及其意义和职责综合考虑。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6分)
古代在纸张发明之前,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 ① ,用于写信的简则称为“书简”。在书写之前,要挑选青竹简,在微火上烤炙使之脱水,把竹简的水分蒸发出来。经烤灼, ② ,犹如人体出汗。经烘干的竹简易于书写,且不易为虫蛀, ③ ,“汗青”后来引申为书册、史籍。
答:①


答案 (示例)①这种竹片称为“简” ②竹简表皮渗出水滴 ③所以称烘烤处理过的竹简为“汗青”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语段的中心话题是“竹简”。①处,结合后面内容“用于写信的简则称为‘书简’”可知,应填什么事物称为“简”,故填“这种竹片称为‘简’”之类的语句。②处,结合前后内容“经烤灼”“犹如人体出汗”可知,此处应填烤灼后的结果,而这种结果就像人体出汗,故填“竹简表皮渗出水滴”之类的语句。③处,结合前文对竹简烘烤处理的说明和后文的“汗青”一词可知,此处应该填“汗青”是什么,故填“所以称烘烤处理过的竹简为‘汗青’”之类的语句。
22.阅读下面的文字,续写一段话。要求:使用辩证分析的方法,讨论“长与短”的关系,语言准确、简明、连贯,不少于200字。(15分)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长处常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优点,一个人的短处则常常表现为一个人的缺点。一个人的长处与短处不是绝对的,也不可能一成不变。此一时之“长”可能变为彼一时之“短”;而此一时之“短”,又可能成为彼一时之“长”。
答: 
 
答案 (示例)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正确对待自己的“长”与“短”,既要理性认识自己的长处,又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短处,进而扬长避短,化“短”为“长”。尤其是因自己的长处使人生一帆风顺的时候,不能忘乎所以,而应当虚怀若谷,常想不足,常思进取;而因自己的短处使人生处于艰辛坎坷之时,不能沮丧气馁、心灰意冷,更不能自暴自弃,而应积极取他人之长,主动补己之短,促使自己的短处向长处转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一种健康积极心态。不仅如此,我们还应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多找自己的短处。不能看自己总像一朵花、一个宝,孤芳自赏;更不能看别人总像一棵草、一摊泥,求全责备。
解析 辩证分析要注意全面地看问题。论述时,可以解说一个人不可避免有“长和短”的问题,要学会扬长避短、化“短”为“长”等;也可以从不回避自己的短处入手等。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