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二章第二节 食物链和食物网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冀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二章第二节 食物链和食物网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21 17:4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食物链与食物网
学习目标
1.描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重点)
2.理解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有限性。
3.正确认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力流动。
4.了解有毒物质生物富集现象。
猜谜语:
草原上来了一群羊? (打一水果)
草莓
杨梅
然后又来了一群狼? (打一水果)
描述了生物之间的哪种关系?
讨论:这里的动物吃什么?它们有什么样的食物关系?请大家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用简单的文字或者箭头表示出来。

螳螂
黄雀
树叶
下图中的生物与环境能否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就叫做食物链。
什么叫食物链?
探究活动一:食物链
1.起始环节是_________;终止环节是______________
3.食物链包括_______和_______,没有________和
___________。
2.箭头指向___________。

生产者
最高级消费者
捕食者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成分
小辞典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
括生产者、消费者、
分解者和非生物成
分。

请判断下列食物链正确吗?为什么?
(1)阳光 草 鼠 蛇
(2)草 昆虫 食虫鸟 蛇 鹰
(3)蘑菇 草 鹰
(4)虾 小鱼 大鱼
(5)树 虫 鸟 鹰
请同学们把你们所吃的食物名称都写下来,然后写出每种食物分别来自哪种动物或植物。别忘了把自己的名字写上,然后用箭头把它们连接起来。找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说出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的名称。
阅读课本99页探究竟·资料分析,尝试用箭头连接出其中的食物链。并思考在该图中共有几条食物链?

(一)3分钟时间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答案并改正; (二)其他同学认真观看,纠错或对没有提到的食物链进行补充。
探究活动二:食物网
食物网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相互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
其中的食物链数量就越_____
彼此之间的联系也就越______。

复杂
假如食虫鸟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食虫鸟减少
猫头鹰减少
蛇增加
青蛙减少
昆虫增加
食虫鸟慢慢恢复
阳光
能量
当某种生物摄取食物时,它从食物中获取了什么?
从食物中获得了物质和能量。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食物网)传递给消费者、生产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碳元素如何循环的?
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等元素在生态系统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体,又从生物体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运动。
谁得到的能量最多?
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最初来源于太阳能。
小资料—可怕的水俣病
水俣病是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富集的典型例子。1953年,日本的水俣市出现了病因不明的“狂猫症”和人的“水俣病”,成群的家猫狂奔乱跳,集体跳入水中,病人感到全身骨痛难忍。直到1965年才查明,此病是由该市60 km以外的一家公司排出含汞废水进入水体引起的,汞在水体中沿着食物链逐级富集,水体硅藻等浮游植物→食硅藻的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石斑鱼→肉食性鲟鱼和鲶鱼→人或猫,鲶鱼体内含汞量达到10~20 mg/kg,最高达50~60 mg/kg,比原来含汞废水中的汞浓度高1万~10万倍,人或猫吃了鲶鱼,就会出现汞中毒。
探究活动三:有毒物质的富集
1、什么叫有毒物质的富集?
2、为什么消费者级别越高,体内的浓度越大?
有毒物质(如汞)一旦被生物吸收就很难分解,通过食物链在生物内不断地积累,有毒物质的浓度也会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
生物体内的污染物超过一定的浓度时,生物就会出现受害症状。
重金属 正常含量 超标症状
铅 0.1mg/L 易贫血、损害神经系统
砷 ≦100?g/L 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并可能致癌
镉 ≦5 ?g/L(血液)
≦1 ?g/L(尿) 易引起骨痛病
汞 ≦5 ~10?g/L(血液)
≦20 ?g/L(尿) 诱发肝炎和血尿
工业生产
生活垃圾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请保护生态环境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对这句成语从生物学的角度正确的理解是( )
A.蝉和螳螂是捕食关系 B.蝉是生产者
C.蝉、螳螂和黄雀构成食物链 D.黄雀是食物链的起点
2.“水稻→蝗虫→青蛙”表示 ( )
A.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食物链 D.食物网
3.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
A.阳光→草→牛→虎 B.草→兔→鹰
C.鹰→蛇→青蛙→昆虫 D.阳光→玉米→老鼠
4.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
A.种子→麻雀→鹰 B.麻雀→鹰→种子
C.鹰→种子→麻雀 D.鹰→麻雀→种子
A
C
B
A
课堂练习
6.下列构成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食物关系的是( )
A.荷叶和青蛙 B.蝗虫和麻雀
C.棉花和蚜虫 D.蚜虫和瓢虫
7.食物链通常开始于 ( )
A.植食性动物 B.肉食性动物
C.杂食性动物 D.绿色植物
8.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富集。在河水、浮游生物、鱼、鸭中,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是( )
A.河水 B.浮游生物 C.鱼 D.鸭
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成语从食物链的角度看,缺少的成分是( )
A.非生物部分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C
D
D
B
右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 B C
据图回答: A F G
(1)图中共有食物链——条。 D E
(2)图中生产者指——。
(3)图中B和C的关系是————————。
(4)除图中表示的成分外,生态系统的其他组成成分还有—————和——————。
(5)若该生态系统被DDT污染,则含DDT最多的生物是—,原因是————————————-。
(6)图中最长的含生物C的食物链是—————————。
4
A
捕食和竞争
非生物成分
分解者
G
DDT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富集
生物入侵一种生物(外来物种)进入到以往未曾分布过的地域并且繁衍后代的现象
地中海实蝇
薇甘菊
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
紫茎泽兰:又名解放草、破坏草。原产中美洲,全株有毒、排挤其他植物,危害农田、畜牧业有植物杀手之称。自漂洋过海来到我国之后一路疯长,所到之处破坏大量良田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目前还没有很好的防治方法。
????水葫芦:原产巴西,堵塞河道、污染水质,危害环境。由于不合理的引进物种对我国水产业造成了极大危害。
还有很多入侵海南物种,比如含羞草、飞机草、假臭草等几百种。
知识总结
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点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食物链书写: 生产者+消费者
箭头指向捕食者
考一考
C
60分以上
B
80-90分
A
100分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对这句成语从生物学的角度正确的理解是( )
A.蝉和螳螂是捕食关系 B.蝉是生产者
C.蝉、螳螂和黄雀构成食物链 D.黄雀是食物链的起点
A
2.“水稻→蝗虫→青蛙”表示 ( )
A.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食物链 D.食物网
C
3.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
A.阳光→草→牛→虎 B.草→兔→鹰
C.鹰→蛇→青蛙→昆虫 D.阳光→玉米→老鼠
4.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
A.种子→麻雀→鹰 B.麻雀→鹰→种子
C.鹰→种子→麻雀 D.鹰→麻雀→种子
B
A
5.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狐、青草、野兔,它们形成的食物链是( )
A.狐→青草→野兔 B.青草→狐→野兔
C.野兔→狐→青草 D.青草→野兔→狐
D
6.下列构成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食物关系的是( )
A.荷叶和青蛙 B.蝗虫和麻雀 C.棉花和蚜虫 D.蚜虫和瓢虫
7.食物链通常开始于 ( )
A.植食性动物 B.肉食性动物 C.杂食性动物 D.绿色植物
8.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富集。在河水、浮游生物、鱼、鸭中,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是( )
A.河水 B.浮游生物 C.鱼 D.鸭
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成语从食物链的角度看,缺少的成分是( )
A.非生物部分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C
D
D
B
明代有个叫陈经纶的人在教人种甘薯时,看到天边飞来了一群蝗虫,把薯叶全部给吃光了,一会儿飞来了几十只鹭鸟,把蝗虫又给吃掉了。他从中受到启发,认为鸭和鹭鸟的食性差不多,于是便养了几只鸭子,放在鹭鸟活动的地方,结果发现,鸭子吃起蝗虫来,比鹭鸟又多又快,于是就号召当地老百姓大量养鸭。每当春夏之间,便将鸭子赶到田里去吃蝗虫。(明《《治蝗笔记》》)。
(1)春夏季甘薯田里蝗虫的体色与薯叶相似,这种体色是一种_________
(2)鹭鸟以蝗虫为食,鹭鸟与蝗虫之间是________关系。
(3)在“甘薯→蝗虫→鹭鸟”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_________,消费者是___________。
(4)除“甘薯→蝗虫→鹭鸟”这条食物链外,结合上文,请再写出一条食物链。
保护色
捕食
甘薯
蝗虫和鹭鸟
甘薯 蝗虫 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