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综合检测(二)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下列过程中一定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
A.导体和磁场做相对运动
B.导体一部分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C.闭合导体静止不动,磁场相对导体运动
D.闭合导体内磁通量发生变化
解析:选D.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电路闭合;②磁通量变化.A和B选项中电路不一定闭合,A、B错误.C选项中磁场相对导体运动,穿过回路的磁通量不一定变化,也不正确.
2.关于磁通量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磁感应强度越大,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也越大
B.磁感应强度越大,线圈面积越大,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也越大
C.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时,磁感应强度不一定为零
D.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磁感应强度一定发生变化
答案:C
3.如图2-3,半径为R的圆形线圈和矩形线圈abcd在同一平面内,且在矩形线圈内有变化的磁场,则( )
图2-3
A.圆形线圈有感应电流,矩形线圈无感应电流
B.圆形线圈无感应电流,矩形线圈有感应电流
C.圆形线圈和矩形线圈都有感应电流
D.圆形线圈和矩形线圈都无感应电流
答案:C
4.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任何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等于光速
B.电磁波是横波
C.电磁波可以脱离“波源”而独自存在
D.任何变化的磁场都可以产生电磁波
答案:D
5.德国《世界报》曾报道过个别西方发达国家正在研制电磁脉冲波武器——电磁炸弹.若一枚原始脉冲波功率10 kW、频率5千兆赫的电磁炸弹在不到100 m的高空爆炸,它将使方圆400 m2~500 m2地面范围内电场达到每米数千伏,使得电网设备、通信设施和计算机中的硬盘与软盘均遭到破坏.电磁炸弹有如此破坏力的主要原因是( )
A.电磁脉冲引起的电磁感应现象
B.电磁脉冲产生的动能
C.电磁脉冲产生的高温
D.电磁脉冲产生的强光
答案:A
6.在图2-4中,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n1∶n2=2∶1,A、B为完全相同的灯泡,电源电压为U,则B灯两端的电压有( )
图2-4
A.U/2 B.2U
C.U/5 D.
解析:选D.B灯泡两端的电压为变压器的输出电压U2,则变压器的输入电压
U1=U2=×U2=2U2
设两灯电阻都为R,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为I1和I2
则I2=,那么I1=I2=I2
A灯泡两端的电压UA=I1R=R=
由电路可知U=UA+U1
即U=+2U2
∴U2=U.
7.如图2-5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副线圈上接有三个灯泡,原线圈与一个灯泡串联接在交流电源上,若四个灯泡完全相同,且都正常发光,则电源两端的电压U1与灯泡两端的电压之比为( )
图2-5
A.1∶1 B.2∶1
C.3∶1 D.4∶1
答案:D
8.如图2-6所示,通过水平绝缘传送带输送完全相同的铜线圈,线圈均与传送带以相同的速度匀速运动.为了检测出个别未闭合的不合格线圈,让传送带通过一固定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于传送带,线圈进入磁场前等距离排列,穿过磁场后根据线圈间的距离,就能够检测出不合格线圈,通过观察图形,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6
A.若线圈闭合,进入磁场时,线圈相对传送带向前滑动
B.若线圈不闭合,进入磁场时,线圈相对传送带向后滑动
C.从图中可以看出,第2个线圈是不合格线圈
D.从图中可以看出,第3个线圈是不合格线圈
解析:选D.若线圈闭合进入磁场时,由于电磁感应现象,由楞次定律可判断线圈相对传送带向后滑动,故A错误;若线圈不闭合,不会产生感应电流,故线圈相对传送带不发生滑动,故B错误;由图知1、2、4、5、6线圈都发生了相对滑动,而第3个线圈没有,则第3个线圈为不合格线圈,选项D正确.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的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9.下述用电器中,哪些利用了电磁感应现象( )
A.小电动机 B.小变压器
C.日光灯镇流器 D.电磁式电流表
答案:BC
10.关于变压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原线圈中的电流随副线圈中输出电流的增大而增大
B.原线圈两端的电压随副线圈中输出电流的增大而增大
C.当副线圈上并联的负载增多时,原线圈中的电流增大
D.当副线圈空载时,副线圈上电压为零
解析:选AC.原线圈的电流由副线圈决定,副线圈电压由原线圈决定.当负载增多时,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增大,决定了输入功率也增大,原线圈中的电流增大.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5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或按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1.(8分)如图2-7所示的理想变压器,它的原线圈接在交流电源上,副线圈接一个标有“12 V,100 W”的灯泡,已知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8∶1,那么小灯泡正常工作时,图中的电压表的读数为________ V,电流表的读数为________ A.
图2-7
解析:由公式=得U1=U2=18×12 V=216 V
由公式=得I2=I1=× A=0.46 A.
答案:216 0.46
12.(8分)一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的匝数n1=1100,接在电压220 V的交流电源上,当它对11只并联的“36 V,60 W”灯泡供电时,灯泡正常发光,由此可知该变压器副线圈的匝数n2=______,通过原线圈的电流I1=________.
解析:由题意可知,11只灯泡并联在副线圈上,那么U2=36 V
由=,得
n2=n1=×1100匝=180匝
每只灯泡的电流I0== A= A
那么通过副线圈的电流
I2=11I0= A
由=得I1=I2=×A=3 A
.
答案:180 3 A
13.(8分)如图2-8是法拉第做成的世界上第一个发电机模型,在磁铁两极间放一铜盘,转动铜盘,就可以获得持续的电流,试解释其原理.
图2-8
答案:铜盘可以看成是无数根从铜盘圆心到边缘的导体棒组成的,这些导体棒就像自行车的辐条,当圆盘转动时,总有幅条在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相当于电源,如果和外界组成闭合电路,就可以向外界供电,有感应电流.
14.(10分)变压器原理可以用来测量线圈的匝数:把被测线圈作原线圈,用一个匝数已知的线圈作副线圈,通入交流,测出两线圈的电压,就可以求出被测线圈的匝数.已在副线圈有400匝,把原线圈接到220 V的线路中,测得副线圈的电压是55 V,求原线圈的匝数.
答案:1600匝
15.(10分)收音机中的变压器,原线圈有1210匝,接在220 V的交流电源上.要得到5 V、6.3 V和350 V三种输出电压,求这三个副线圈的匝数.
解析:由=可知要得到5 V的电压时n=5×匝≈28匝;要得到6.3 V时n=匝≈35匝;要得到350 V时n=匝≈1925匝.
答案:匝数分别为28、35、1925.
16.(12分)某车间用变压器对40盏“36 V 40 W”电灯供电.设变压器的原线圈为1320匝,接在220 V照明线路上,问:
(1)副线圈应为几匝,才能使40个灯正常发光?此时原、副线圈的电流各为多少?
(2)如只用20盏灯,能否正常发光?原线圈电流变为多少?
解析:(1)变压器副线圈的电压U2=36 V,由=,得副线圈匝数n2=n1=×1320 匝=216 匝
副线圈输出的总功率等于40盏电灯功率之和,即
P2=40×40 W=1600 W
所以,副线圈的电流和原线圈的电流分别为
I2== A=44.44 A
I1=== A=7.27 A.
(2)当只用20盏电灯时,副线圈输出功率减少,原线圈输入功率也相应减小,它们均为
P1′=P2′=20×40 W=800 W
所以,原、副线圈的电流变为
I1′== A=3.64 A
I2′== A=22.22 A.
答案:(1)216匝 7.27 A 44.44 A
(2)能 3.64 A
PAGE
7本章优化总结
对电磁感应现象和规律的理解
1.关于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应用
(1)电磁感应现象:由于磁通量的变化而产生电流的现象,所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回路闭合;②磁通量变化.
(3)电磁感应的本质: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
(1)感应电动势:回路有电流必须有电源,电源产生电动势.
电磁感应中相当于电源的那部分产生的电动势叫感应电动势.
产生感应电流的本质是因为产生了感应电动势,与电路是否闭合没有关系,若电路不闭合,仍有感应电动势而没有感应电流.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个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3)磁通量变化快慢的描述方法:在相同的时间内,磁通量的变化越大,磁通量的变化越快;如果有相同的磁通量的变化,时间越短,磁通量的变化越快.
(单选)如图2-1所示,在匀强磁场中,MN和PQ是两条平行的金属导轨,而ab与cd为串有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两根金属棒,当两棒以相同速度向右运动时,正确的有( )
图2-1
A.电压表有读数,电流表有读数
B.电压表无读数,电流表无读数
C.电压表有读数,电流表无读数
D.电压表无读数,电流表有读数
[解析] 由于ab棒和cd棒以相同的速度平动,两棒和轨道围成的面积不变,磁场也不变,因此回路内的磁通量的变化量为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零,感应电流也为零.这里要注意ab棒和cd棒都切割磁感线产生电动势,但总的电动势为零,回路电流为零,没有电流流入的电压表,也不可能测出任何电压,所以答案选B.
[答案] B
3.对Φ、ΔΦ、的理解
(1)磁通量:在匀强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某一面积与磁感应强度B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积的磁通量.Φ=BS.
(2)磁通量的变化率:单位时间内磁通量的变化量,用来描述磁通量变化的快慢.
(3)磁通量很大,磁通量变化率不一定很大,磁通量很小,磁通量的变化率不一定很小,磁通量的大小和磁通量的变化率没有必然联系.
(单选)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均匀地增加,感应电动势也均匀增加
B.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时,感应电动势也一定为零
C.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量相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也必相同
D.产生相同的磁通量的变化,所用的时间越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越大
[解析] 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跟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磁通量的变化率是描述磁通量变化快慢的,其含义是在单位时间内的磁通量的变化量.磁通量均匀地增加,表示在相同的时间内,磁通量的变化量相同,那么感应电动势也应该是恒定的,A选项错误.磁通量的变化率有两种表示方法,可以用在相同的变化量时所用时间的多少表示,也可以用在相同的时间内,磁通量的变化量的大小表示,C选项没有确定时间,不能确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若变化量相同,所用时间越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越大,D选项正确.磁通量和磁通量的变化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磁通量为零,其变化率可以不为零,B项错误.
[答案] D
变压器各物理量的决定因素及计算
1.变压器是把交流电压升高或降低的装置,其基本构造是由原线圈、副线圈和闭合铁芯构成,原线圈和副线圈分别绕在同一个闭合铁芯上.
2.工作原理:变压器是通过电磁感应来改变交流电压的,原线圈n1接交流电源,由于电流的变化在闭合铁芯中产生变化的磁通量也通过了副线圈,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便在副线圈n2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如果输出的电压高于输入电压,为升压变压器,如果输出的电压低于输入电压,为降压变压器.
3.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基本量的关系
电压关系:=
电流关系:=
功率关系:P1=P2
变压器不改变交流电的频率.
4.各物理量的决定因素
(1)输出功率决定输入功率,无输出功率也就无输入功率,且P1=P2.
(2)输入电压U1决定输出电压U2,只要匝数比一定,对一定的输入电压U1,输出的电压也恒定和负载的大小均无关.
(3)输出电流I2决定输入电流I1.
(单选)如图2-2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副线圈上通过输电线接有两个相同的灯泡L1和L2,输电线的等效电阻为R,开始时,开关S断开,当开关S接通时,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2-2
A.副线圈两端M、N的输出电压减小
B.副线圈输电线等效电阻R上的电压降增大
C.通过灯泡L1的电流减小
D.通过电流表A的电流增大
[解析] 副线圈两端电压U2=U1,电源电压不变,则U2不变.M、N两端电压不变,开关闭合,L2与L1相并联,使副线圈的负载电阻的阻值变小,M、N间的输出电压不变,副线圈中的总电流I2增大,电阻R上的压降UR=I2R亦增大,灯泡L1承受的电压减小,L1中的电流减小,B、C正确.由I2增大,导致原线圈中电流I1相应增大,D正确.故选A.
[答案] A
关于机械波和电磁波的区别与联系
对于电磁波与机械波的区别可以由下表描述:-
机械波 电磁波
对象 研究力学现象 研究电磁现象
周期性变化的物理量 位移随时间和空间做周期性变化 电场E和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和空间做周期性变化
传播 传播需要介质,波速与介质有关,与频率无关 传播无需介质,在真空中波速总是c,在介质中传播时,波速与介质及频率都有关
产生 由质点(波源)的振动产生 由周期性变化的电流(电磁振荡)激发
干涉 可 可
衍射 可 可
横波 可 可
纵波 可 无
(单选)对于机械波和电磁波的比较,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都能发生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现象
B.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是频率不同而已
C.它们有可能是横波,也可能是纵波
D.机械波的传播速度只取决于介质,跟频率无关;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只与频率有关
[解析] 机械波和电磁波都是波,它们都有波的特性,都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与物质相互作用时都能发生反射和折射,所以A选项正确.电磁波是横波,机械波可以是横波,也可以是纵波,C选项不正确.机械波和电磁波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机械波是机械振动,这种振动形式传播开来,而电磁波是把电磁场这种特殊物质传播开来,所以B选项不正确.机械波的传播速度仅由介质决定,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和频率共同决定,D项不正确.
[答案] A
PAGE
5(共20张PPT)
本章优化总结
第二章 电磁感应与电磁场
机械波 电磁波
对象 研究力学现象 研究电磁现象
周期性变化的物理量 位移随时间和空间做周期性变化 电场E和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和空间做周期性变化
传播 传播需要介质,波速与介质有关,与频率无关 传播无需介质,在真空中波速总是c,在介质中传播时,波速与介质及频率都有关
机械波 电磁波
产生 由质点(波源)的振动产生 由周期性变化的电流(电磁振荡)激发
干涉 可 可
衍射 可 可
横波 可 可
纵波 可 无
知识体系网络构建
宏观把握·理清脉络
专题归纳整合提升
归纳整合·深度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