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 第7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8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 第7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8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5-21 18:34:20

文档简介

第7课时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自主探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理解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到算法的多样化,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3.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口算。难点:能正确口算整百、整千数进(退)位加减法。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95页例11、例12、“做一做”和第97页“练习十九”的第1、2、3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回顾旧知引入新课(4分钟) 1.引导学生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和100以内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9+6= 11-4= 17-9=30+40= 80-30= 90-20=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我们知道1200是由1个千,2个百组成,利用数的组成规律,我们可以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4分钟)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4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例11,引导学生探究整百、整千数不进(退)位的加减法。(1)引导学生探究整百、整千不进位加法。①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列式。求一共花了多少钱,也就是求两样电器的价钱和,用加法计算,列式为1000+2000。②引导学生探究1000+2000的计算方法。学生讨论计算方法,指名汇报,展示算法:方法一 利用数的组成计算。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就是3000。方法二 想10以内数的加法。想:1+2=3,所以1000+2000=3000。(2)引导学生探究整百、整千的不退位减法。①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列式。求冰箱比电视贵多少钱,也就是求2000比1000多多少,用减法计算,列式为2000-1000。②引导学生探究2000-1000的计算方法。方法一 利用数的组成计算。2个千减1个千是1个千,就是1000。方法二 想10以内数的减法。想:2-1=1,所以2000-1000=1000。2.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例12,引导学生探究整百、整千数进(退)位的加减法。(1)课件出示:学生小组讨论,再独立计算,指名汇报:方法一 利用数的组成计算。80+50可以看成是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即130;130-50可以看成是13个十减5个十,是8个十,即80。方法二 想2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80+50,想:8+5=13,所以80+50=130;计算130-50,想:13-5=8,所以130-50=80。课件出示:学生自己独立计算,再集体订正。小结: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1)把整百、整千数都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再相加减。(2)可以不看整百、整千数末尾的0,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末尾相同个数的0。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9分钟) 1.完成教材第95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97页“练习十九”第1题。3.完成教材第97页“练习十九”第2题。4.完成教材第97页“练习十九”第3题。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3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2.布置作业。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寻计算整百、整千数的算理和各种算法。在这一开放性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想法,并对他们的想法及时地给予肯定,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第2课时 1000以内数的认识(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1000,从多角度表达1000,认识算盘的结构以及各个部分的组成、名称。2.初步会用算盘上的珠子表示一些数,会读写算盘上拨的数。3.了解算盘是古代的伟大发明,知道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000,进一步了解1000的组成,认识算盘的结构及各个部分的组成、名称。难点:会用算盘上的珠子表示一些数,会读、写算盘上拨的数。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77页例3、第78页例4、“做一做”和第80~81页“练习十六”的第8、9、10题。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PPT课件2.学具准备:算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回顾旧知引入新课(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1000以内数的进率及其读写方法。填一填。(1)七百、八百、九百、( )。(2)一个数,百位上是1,十位上是2,个位上是8,这个数读作( );如果百位上是4,个位上是6,这个数写作(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000以内数的认识。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0分钟)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0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例3,引导学生探究千与百之间的关系。(1)提问:右面有多少个彩点?组织学生估一估,再数一数或圈一圈,并思考哪种数数方法更便捷。学生观察、估数,数一数或一百一百地圈起来,明确用“百”来数是最便捷的方式。学生独立填写数轴。(2)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1000:①1000里面有10个100。②900和100合起来是1000。③1000里面有100个10。小结:1000里面有10个100,1000里面有100个10。2.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例4,引导学生认识算盘及用算盘数数和记数的方法。(1)出示算盘,简介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算盘是由梁、档、框和珠子组成的,珠子分上珠和下珠,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2)引导学生用算盘表示数的方法。①认识算盘上0~9的表示方法。②先明确拨珠指法。③了解如何定位。教师先在任意档上拨9,然后让学生想一想怎么拨10。通过观察,无论用哪种方式,都必须确定个位,并做好记号。在比较中,优化方法:通常用最右边一档作为个位。(3)引导学生在算盘上拨数。学生练习在算盘上表示563,明确要先确定个位,个位上拨几就表示几个一,十位上拨几表示几个十,……,某个数位上是0,则不拨珠,以空档表示。小结:在算盘上拨珠记数的关键是确定好个位、十位、百位等数位的具体位置,并明确“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12分钟) 1.完成教材第78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十六”第8题。3.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十六”第9题。4.完成教材第81页“练习十六”第10题。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2.布置作业。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通过情境的引入,让学生观看图片从而进入认识1000以内数的学习,并多角度地表示出1000以内的数。学习用算盘来数数和记数时,首先通过介绍了解算盘,然后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怎样在算盘上定位。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建立知识表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操作,学会用算盘表示多位数的方法。第8课时 用估算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加、减法估算的策略来解决问题,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感受估算的价值。2.经历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的过程,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3.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灵活解决生活中的估算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几百几十加减法的估算。难点: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96页例13和第98~99页“练习十九”的第5~8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回顾旧知引入新课(4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求准确数的近似数的方法。(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989人,约是( )人。(2)小丽家到学校约502米,约是( )米。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用加减法求近似数来解决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估算解决问题。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1分钟)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1分钟) 课件出示教材第96页例13,引导学生探究用估算解决问题。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已知电话机和电吹风的价格,求500元够不够买这两件商品。2.引导学生进行方法探究。提问:如何解答呢?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指名回答:358+218是多位数加多位数,至今为止还没学过,可以选用估算的方法解决此题。方法一 电话机358元,超过了300元,电吹风218元,超过了200元,300+200=500(元),带500元肯定不够。方法二 500元买了300多元的电话机,剩下不到200元,肯定不够买电吹风。方法三 500元买了200多元的电吹风,剩下不到300元,肯定不够买电话机。……3.引导学生回顾反思,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问: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解决呢?与同桌说说你喜欢的方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派代表回答汇报。教师小结:要解决这类问题,不需要准确计算,只要进行估算就可以了。4.引导学生延伸问题。想一想:带700元够吗?学生独立思考,类比上面的解答过程,指名回答:电话机358元不足400元,电吹风218元不足300元。400+300=700(元),所以带700元肯定够。师生共同总结估算的步骤和估算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小结:解决“带的钱够不够”的问题时,可以把已知数估成整千、整百或整十数,用“加一加”或“减一减”的方法来解决。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12分钟) 1.完成教材第98页“练习十九”第5题。2.完成教材第98页“练习十九”第6题。3.完成教材第99页“练习十九”第7题。4.完成教材第99页“练习十九”第8题。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3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2.布置作业。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通过情境的创设,亲身体会到应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来进行估算,在算法交流中体会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估算能力和数感。然后通过与生活接近的习题的练习,让学生再次经历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过程,巩固估算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6课时 认识近似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理解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结合数线图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2.在实际情境的对比中,让学生感受到近似数的方便、好记的优点,突出近似数的现实意义,体会到近似数的价值。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估数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生活中的近似数并理解万以内数的近似数。难点:根据实际情况能够找到一个数的比较恰当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91页例10、“做一做”和第93页“练习十八”的第5~7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回顾旧知引入新课(5分钟) 1.通过猜价格游戏,尝试引入新课。提问:一个足球大约200元,请同学们猜猜这个足球的价格是多少元?引导学生回答:可能是199元,198元,201元或203元……提问:一台电脑大约3000元,请同学们猜猜这台电脑的价格是多少元?引导学生回答:可能2880元,2990元,也可能3010元,3020元。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像大约200元、大约3000元这样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千、整百、整十的数,我们把它们都叫做近似数。这节课我们来认识10000以内的近似数。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0分钟)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0分钟) 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例10,引导学生认识近似数。1.引导学生认识准确数的近似数。提问:这两人关于运动员人数的说法有什么不同?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汇报:9985和10000都表示参赛运动员的人数。但有区别:9985是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的实际人数,这样的数叫准确数。教师指出:像9985这样表示实际数量,这个数称为准确数,像10000与准确数相近,这个数称为近似数。2.引导学生了解应用近似数的必要性。提问:观察9985和10000这两个数,体会一下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更容易记住?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指名回答:9985接近10000,10000更容易记住。教师小结: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为叙述方便往往把一些准确数描述成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整万的近似数。3.引导学生探究找近似数的方法。课件出示例10中的数线图:提问:观察上图,9985和哪个数最接近?学生小组交流,然后汇报。4.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近似数。引导学生说一说身边用近似数的例子。学生小组交流,再汇报。小结:求近似数的方法:看这个准确数更接近哪个整十、整百、整千或整万的数,这个整十、整百、整千或整万的数就是这个准确数的近似数。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12分钟) 1.完成教材第91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十八”第5题。3.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十八”第6题。4.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十八”第7题。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3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2.布置作业。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一开始,用一个“猜价格”的小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接近”的含义,为学生接下来认识“近似数”做了铺垫。接下来,利用教材给出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了近似数的含义。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法来感受近似数和准确数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自己发现。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并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第4课时 10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目标 1.借助计数器,利用知识迁移,使学生理解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2.从一般到特殊,引导学生探究并归纳出万以内数的读、写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感。3.通过读、写生活中的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获得知识的成功感。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并能正确读出和写出万以内的数。难点: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内容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PPT课件2.学具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回顾旧知引入新课(4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1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876 读作:________ 308 读作:________五百二十二 写作:________六百零四 写作:__________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前面我们学习了1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这节课我们学习10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3分钟)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3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85页例7,引导学生探究10000以内数的读法。(1)引导学生分别说出计数器上的第一个数3745,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再读出来。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指名回答:三千七百四十五。提问:后面两个数2080,6009与第一个数3745有什么区别?学生观察数,回答:第二个数中间的百位上没有数,第三个数中间的百位上和十位上都没有数。(2)再问:2080,6009这两个数怎么读?让学生先自己尝试读一读,写一写,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讨论,指名读一读,不正确的给予纠正。教师总结:2080的千位是2,读作二千,百位上是0,读作零,十位上8,读作八十,个位上的0不读出来。这个数读作二千零八十;6009的千位是6,读作六千,百位和十位上都是0,只读一个“零”,个位上是9,读作九。这个数读作六千零九。(3)思考:有“0”的10000以内数应怎样读?学生先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然后指名说一说。师生归纳10000以内数的读法。小结: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按照数位顺序读。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2.课件出示教材第86页例8,引导学生探究10000以内数的写法。(1)课件出示一千三百四十二,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然后写出来。学生独立拨珠,并写数,全班交流。(2)课件出示三千零六十九、七千零一,让学生先拨珠,再写数。学生独立拨珠,写数,教师巡视指导。提问:3069和7001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发现:中间有0。讨论交流,明确中间有零的数的写法。(3)进一步提问:如何写出二千七百和一万呢?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汇报交流。师生共同归纳10000以内的数的写法。小结:写数时,从高位写起,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85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86页“做一做”。3.完成教材第88页“练习十七”第5题。4.完成教材第88页“练习十七”第9题。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3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2.布置作业。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习100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学生如果对10000以内数的概念认识不清,读、写数不熟练,将直接影响对10000以内数的理解和掌握。为了使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10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时,通过借助计数器,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并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进行迁移学习,加深学生对10000以内数读写的认知建构及掌握,同时,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第5课时 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经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2.在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类比迁移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3.增强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难点:掌握把几个数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方法。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90页例9、“做一做”和第92页“练习十八”的第1~3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回顾旧知引入新课(4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比较100以内数大小的方法。在○里填上“>”“<”或“=”。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学们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那么10000以内的数怎样比较大小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1分钟)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1分钟)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9,引导学生探究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一共4台电视机,它们的价格分别是940元、1899元、1350元和2365元。任选两种电视机,比较它们的价格。2.引导学生探究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提问:任选两种电视机,比一比它们的价格,你是怎样比较的?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相互讨论交流,指名说一说比较方法。(1)①号和②号比——位数不同的数的大小比较。940是三位数,不够一千;1899是四位数,超过一千,所以940<1899。(2)③号和④号比——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1350和2365都是四位数,比较它们的最高位,1个千比2个千小,所以1350<2365。(3)②号和③号比——位数相同,最高位也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1899和1350都是四位数,最高位也相同,就比较百位上的数字,8个百大于3个百,所以1899>1350。(4)引导学生归纳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提问:你能归纳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吗?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互相发表意见,形成统一认识,教师指名汇报。小结:10000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一般先看这些数的位数,如果两个数的位数不同,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两个数的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下一位上的数,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12分钟) 1.完成教材第90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92页“练习十八”第1题。3.完成教材第92页“练习十八”第2题。4.完成教材第92页“练习十八”第3题。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3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2.布置作业。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学生有比较数大小的经验,一方面,在学习10以内,20以内,100以内数的时候经历过数的大小比较,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也多次接触甚至解决过类似问题,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地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尝试探究,总结,发现10000以内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第1课时 1000以内数的认识(1)
教学目标 1.掌握数1000以内数的方法,结合具体情境理解1000以内数的意义。2.运用计算工具,使学生会读写1000以内数,掌握1000以内数的组成。3.在数数的过程中,使学生积累对较大数的感性认识,培养数感,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数据信息,感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数数,读数,写数的方法和数的组成。难点:建立数位的概念。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75页例1、“做一做”、第76页例2、“做一做”和第79页“练习十六”的第1~4题。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PPT课件2.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回顾旧知引入新课(4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100以内数的组成。(1)在计数器上拨出24,35,48,并说说它们的组成。(2)10个10个地数,从10数到100,1个1个地数,从90数到100。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课件出示第74页主题图,让学生估一估体育馆的座位数,明确大数产生的意义。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更大的数,认识1000以内的数。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1分钟)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1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例1,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千”。(1)引导学生数一数。课件逐个出示10、100、1000个小正方体,让学生数一数,说一说数数的方法,教师讲解:当数较少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就是十。当数较多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就是一百。当数更大的数时,可以一百一百地数,数到九百时,再增加一百就是10个一百,10个一百就是一千。(2)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千”。提问:你知道一千有多少吗?它跟个、十、百有什么区别吗?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学生回答,全班订正。教师补充:千和前面学过的个、十、百一样,都是计数单位,它和百之间的进率是10,个、十、百、千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小结:(1)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千是比百更大的计数单位。(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2.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例2,引导学生探究1000以内数的组成及读写法。(1)引导学生数一数或估一估有多少个圆点,明确一百一百地数的数数方法比较简便。(2)引导学生先独自用小棒或计数器表示235,然后小组内交流表示方法并说出它的组成:由2个百、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引导学生探究235的读法和写法。学生独立思考,类比两位数的读写方法,交流,汇报:写作:235,读作:二百三十五。师生共同总结归纳10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小结:(1)写数时,从高位写起,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2)读数时,从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读作“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3)数的组成: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是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的。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12分钟) 1.完成教材第75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76页“做一做”。3.完成教材第79页“练习十六”第1、2题。4.完成教材第79页“练习十六”第3、4题。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3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2.布置作业。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针对重点,有目的地采用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对于本节课内容,学生基本都能掌握,但是在“拐弯数”有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应注意让学生表达困惑,寻找解决的办法,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如何数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摆小棒或在计数上拨珠子的方法逐步感知数的组成和读写,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归纳和推理能力。第3课时 100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利用小正方体、计数器、彩星等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万”。2.在操作活动中,理解数位的意义和作用,感受万以内数的组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3.借助生活情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顺序。难点:理解千与万的关系,即10个一千是一万。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82页例5、第83页“做一做”、第83~84页例6、“做一做”和第87页“练习十七”的第1~4题。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PPT课件2.学具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回顾旧知引入新课(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1000以内的数的组成。(1)6个一百是( ),5个十是( )。(2)324是由(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除了一千,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更大的数,例如南京长江大桥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主题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10000以内的数。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19分钟)创设情境自主探究(19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例5,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1)引导学生利用正方体数数。①课件出示例5中正方体,让学生跟着数:一千、二千、三千……②认识一万。在学生数到九千时,教师提问:再增加一千是多少?(10个一千)继而认识10个一千是一万。(2)引导学生利用计数器数数。教师拨学生数。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一千,再边拨学生边数,直到九千时问学生该怎么办。学生独立思考回答:把千位9个珠子归零,然后在万位上拨1个珠子。(3)引导学生制作数位顺序表。①引导观察:在计数器上你发现了哪些认识的数位。②独立制作:数位顺序表(教师巡视引导)。③展示交流:引导学生说说每个数位对应的计数单位。小结:(1)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2)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往左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2.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例6,引导学生认识万以内数及组成。(1)组织学生数星星,并提问:怎样数最简便?学生小组交流数法:可以用圈一圈的方法;可以一千一千地数;一千一千地数最简便。(2)引导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组成。课件出示第84页小正方体图,组织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数一数,并汇报数数的方式和结果。提问:这个数是由什么组成的?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明确二千四百五十八是由2个千、4个百、5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3)引导学生用计数器表示数。学生小组内讨论如何在计数器上表示数。小结:万以内的数,千位、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分别是几,这个数就由相应的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13分钟) 1.完成教材第83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84页“做一做”。3.完成教材第87页“练习十七”第1、2题。4.完成教材第87页“练习十七”第3、4题。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3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2.布置作业。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展示一幅南京长江大桥的画面,让学生想象、了解大桥的长度。重视在实践的感知体验中,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体会“数”就在身边,感受到“数”的趣味和作用,对数产生亲切感,整节课采取“动”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眼、耳、口、手相结合,多种器官来参与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认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