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班级:
课 题 第六章 复习 杠杆
【复习计划】 在新课学习中,部分学生对杠杆概念理解不透,尤其是力臂的概念认识不到位,从而造成作图困难和不会应用杠杆平衡条件等问题,故本节课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加强对杠杆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众多工具中认识到“能围绕某固定点转动”这一本质,进而加强对杠杆五要素的理解,着重强调对力臂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复习杠杆原理实验,通过系列问题情景的设计,帮助学生提高应用杠杆原理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能从现实生活中感受杠杆,理解力臂,会画有关杠杆受力的力臂。2.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并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3.能联系实际体会简单机械在现实中的广泛运用。
【重点难点】 1.杠杆的概念,会画杠杆所受力的力臂。2.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3.杠杆力臂的动态变化及最小力问题。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点评
一、杠杆的五要素(12分钟) 生活中杠杆应用的例子很多,请举几例。问:这些例子中有何共同特点?教师强调支点后,复习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四个要素。让学生画出羊角锤拔钉子时的杠杆示意图。小结:先确定支点,画出两力,再从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符号标出力臂。概括为“一点二线三垂直四标号”的步骤。强调:①动力和阻力受力物体都是杠杆,画动力或阻力时应注意力的作用点和方向。②力臂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学生举例答:在力的作用下可围绕固定点转动。引导学生画出示意图后,让学生标出五要素。训练:①下图中,F的力臂表示正确的是( ) ②画出右图中杠杆B端所受阻力的示意图。③画出右图中两个力的力臂。④右图是指甲剪的工作示意图,请在图中分别标出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贴近学生生活由实例概括出杠杆的特点。帮助学生对杠杆概念五要素的正确理解。这几道问题从不同侧面帮学生巩固杠杆概念,提高作图能力。教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点拨。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16分钟) 问:①实验中为什么要把杠杆调在水平方向平衡?②怎样调节杠杆水平平衡?③杠杆如何分类?引导学生对前面所举例子进行杠杆分类。小结:先确定两个力臂,比较力臂大小后再分类。强调:省力费距离的含义。引导学生应用杠杆原理解决几道典型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补充说明。引导学生对杠杆原理加以应用。训练:①右图是脚踏式垃圾桶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杠杆均为省力杠杆B.两杠杆均为费力杠杆C.ABC为省力杠杆D.A′B′C′为省力杠杆②右图,OA=25cm,OB=20cm,OC=20cm,AC=15cm,杠杆水平平衡,测力计示数为( )A.36N B.45N C.50N D.60N 帮学生解决实验中的过程性问题。教师概括方法。通过几道代表性的习题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杠杆原理的应用能力。
三、杠杆力臂的动态平衡及最小力问题(17分钟) 问:力臂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什么方向的力臂最长? 学生画图分析。训练:①一块均匀的厚木板长16m重400N,对称地搁在相距8m的两个支架上,如图所示一个体重500N的人,从B点出发向左走去,在木板翘起来之前,此人最远能走到A点左侧的几米处?②如图所示,一根长为1.2米的轻质杠杆OA可绕固定点O转动,C点处悬挂一重为60牛的物体。(已知AB=BC=CD=DO)
(1)若在B点用竖直向上的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求这个力的大小。
(2)若在A点施加一个力使杠杆水平平衡,甲同学认为该杠杆一定是省力杠杆,乙同学认为该杠杆可能是费力杠杆。你赞同哪位同学的观点,并说明理由。③如图杠杆能绕O点转动,若OB长为0.2m,OC长为0.3m,AC长为0.4m,物体重力G为50N.为维持杠杆图示的平衡,请在图中画出最小力F并计算出其大小。② 教师概括规律,小结方法,学生对典型问题进行强化训练以巩固提高。
教学反思
本课围绕复习目标和学生存在的困难与问题设计复习思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注重基础技能的训练及过程方法的引导,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