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曲鉴赏梳理及中考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曲鉴赏梳理及中考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21 16:2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曲鉴赏梳理及其练习
课内36首古诗词曲鉴赏分类一览表
分类 篇目名 统编 分类 篇目名 统编
一、山水田园 游山西村 七下 六、爱国诗 木兰诗 七下
钱塘湖春行 八上 春望 八上
饮酒(其五) 八上 七、关注民生 过零丁洋 九下
二、赠别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七上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八下 卖炭翁 八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九上 八、壮志抒怀 满江红(小住京华) 九下
三、思乡怀人 次北固山下 七上 十五从军征 九下
天净沙·秋思 七上 观沧海 七上
夜雨寄北 七上 望岳 七下
黄鹤楼 八上 九、爱情诗 登飞来峰 七下
己亥杂诗(其五) 七下
水调歌头 九上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八上
四、咏史怀古 登幽州台歌 七下 行路难(其一) 九上
赤壁 八上 江城子·密州出猎 九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九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九下
山坡羊·潼关怀古 九下 关雎 八下
五、边塞诗 使至塞上 八上 蒹葭 八下
雁门太守行 八上
渔家傲·秋思(也属于思乡怀人类) 九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九下
一.诗词梳理
第1首 野 望
[唐]王绩
【整体感知】山水田园,写景抒情: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诗人的归隐不能“忘怀得失”,写田园生活,笼罩着一种落寞和苦闷的情绪。
原诗呈现 赏 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炼字:“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用典:“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出作者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内容、手法:动静结合。“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静态,侧重宏观描绘。“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动态、近景。炼字: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情感:诗人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呈现出忧郁、孤独、清冷的色彩,这是诗人心绪投射于外物的反映。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内容:夕阳下景色的宁谧,农人们归家的喜悦,都冲淡不了诗人心头的忧郁。诗人感觉自己虽身处陶渊明般的境地,却与之若即若离,只好向前贤那里寻找慰藉,放声高歌,怀念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
【主旨】全诗借景抒情,描绘了诗人身处东皋怅望远方的景色,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风格】遣词造句朴素自然,意境清新恬淡,一洗齐梁以来的雕饰浮艳之气,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
第2首 黄鹤楼
【文学常识】崔颢,唐代诗人。早期诗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后历边塞,诗风转为雄浑奔放。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诗集》。
【写作背景】这首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即创作了这首诗。
原文 参考译文及词解 鉴赏
昔人①/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①〔昔人〕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内容:首联扣题,从神话传说落笔, 起笔高远。诗人先悬想“昔日”仙人费祎乘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再从遥远的古代回到现实中来,写现在的鹤去楼空。炼字:“空”字表达了鹤去楼空的无限感慨。读首联,仿佛看到诗人凭栏远眺,吊古伤今,陷入无限沉思之中的形象。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②。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飘飘荡荡的白云。②〔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内容:颔联是首联的延伸,这两联四句,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前两联中两个“空”字,怅惘之情昭然可见。炼字:“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时空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抒发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晴川③/历历④/汉阳树,芳草/萋萋⑤/鹦鹉洲。 晴日里的原野中汉阳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盛。③〔川〕平川、原野。④〔历历〕分明的样子。⑤〔萋(qī)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内容:颈联写诗人登楼所见的明丽景象,诗人也从怀古之思回到现实中来。语言: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日暮/乡关⑥/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⑥〔乡关〕故乡。 炼字:全诗以一个“愁”字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修辞: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在自问自答中以“愁”结束,表达了游子思乡心切的情感。情感:以抒情作结,由景生情,形象鲜明,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的形象仿佛可见。
【主旨】本诗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第3首 使至塞上
【文学常识】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诗人、画家。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与孟浩然齐名,并称为“王孟”。苏轼评价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写作背景】开元二十五年,唐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后留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任节度判官,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了朝廷。这首诗所写的即为此次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
原文 参考译文及词解 鉴赏
单车①/欲问边②,属国③/过居延④。 (我独自)轻车简从去慰问边关守军,行进在辽远的边塞地区。①〔单车〕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②〔问边〕慰问边关守军。③〔属国〕典属国的简称。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④〔居延〕这里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 内容: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诗人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要经过辽远的边塞地区。情感: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出诗人孤寂的心境。
征蓬⑤/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我)像飘飞的蓬草一样飘向塞外,像振翅北飞的大雁进入胡人的地方。⑤〔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修辞、内容:承接首联,直抒内心感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写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飘转出关塞,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出诗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炼字:“出”“入”二字描绘动态景物,与颈联“直”“圆”二字描绘的静态景物相结合,使画面富有变化感,意境深远
大漠/孤烟⑥直,长河⑦/落日圆。 茫茫大漠上一柱烽烟笔直地升上天空,夕阳西下,黄河上一轮落日又大又圆。⑥〔孤烟〕指烽烟。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⑦〔长河〕指黄河。 炼字:“大”字写出了边疆沙漠的茫茫无边,“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表现出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孤”“直”二字写出景物的简单纯净。“长”字表现了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渺无尽头;“圆”字写出了落日之低之大,落日孤悬于地平线之上,更衬托出大漠之苍茫。四个景物,描绘了雄浑辽阔、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
萧关/逢候骑⑧,都护⑨/在燕然。 在萧关遇到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得知都护正在前线大破敌军。⑧〔候骑〕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⑨〔都护〕官名,汉代始置,唐代边疆设有大都护府,其长官称大都护。这里指前线统帅。 内容:尾联与首联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诗人行至萧关,探马来报,都护逐杀敌军,已到了最前线,流露出诗人对都护的赞扬,也表现出诗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心。用典:运用典故“燕然勒功”,“燕然”不是实指燕然山,而是借指最前线,暗示前方战事取得了胜利。
【主旨】本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出朝廷而产生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的情怀。
第4首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整体感知】首联写诗人远离家乡,来到荆门外,尾联写故乡水万里送行,前后呼应,既有对未来的憧憬、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了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原诗呈现 赏 析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内容: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随着船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开、变换。接下来,诗人很自然地描绘了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炼字:“外”紧密地连接了下句“来从楚国游”,以紧凑的节奏防止意境松散,表现出诗人此刻心理上的敏感。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内容、手法:化静为动,以移动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这两句诗,看似无理,却正是行舟观景时真实的体验,也符合江水进入楚地后一马平川的特征。炼字:“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把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原野奔腾而去的景象写得富有气势。修辞:对偶、拟人。“山”对“江”,“平野”对“大荒”,“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内容、手法: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写朗月映照下的夜景。恰似“江天一色无纤尘”,写出江水与江上空气的澄净明澈。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写黄昏的风景。颔联、颈联所写景物,或天高地远,气象阔大,或风物灵动,景色优美,正是诗人喜悦开朗心境的展现,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修辞:比喻、夸张。将明月映入江水的状态比作飞下的明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江水的平静、美丽。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修辞:拟人,家乡之水深情款款,不舍游子,显得意味悠长。情感: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思乡之叹。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意重,恋恋不舍,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
【主旨】全诗通过描绘荆门至楚国一路的景色变化,把诗人振羽欲飞之际对故乡的回首顾眷,转化为故乡山水对诗人的难舍难分,写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了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手法】全诗借景抒情,大量使用修辞手法,重在情景交融,意境和谐。
第5首 钱塘湖春行
【文学常识】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同期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著有《白氏长庆集》。文学上,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
原文 参考译文及词解 鉴赏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①平/云脚/低。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①〔初〕刚刚。 内容:首联点题,交代游踪。第一句点明地点,第二句写景,从大处落笔,描绘了诗人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勾画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几处早莺/争/暖树②,谁家新燕/啄/春泥。 几只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不知哪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泥在筑巢。②〔暖树〕向阳的树。 内容:颔联写禽鸟的活动。炼字:“几处”说明早莺还少,“争暖树”说明尚是乍暖还寒时候,“谁家新燕”说明燕子始回,尚未筑巢。“争”和“啄”两个动词描绘出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春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图,生动地展示了初春时节的勃勃生机。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繁茂又五彩缤纷的春花渐渐使人眼花缭乱,才长出来的小草刚刚能够遮盖住马蹄。 内容:颈联写植物的变化。炼字:“乱”“浅”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初春生机盎然的特点。“渐欲”“才能”写出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突出早春景物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是观赏不够,尤其是那绿杨浓阴下的白沙堤。 炼字:“湖东”点明诗人行踪,与首联呼应;“绿杨阴”“白沙堤”颜色鲜明,呈现出一派春和景明的气象;“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阑,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情感: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主旨】本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第6首 饮酒(其五)
【文学常识】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诗人,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写作背景】陶渊明曾做过几次官,但因个性高洁,与污浊的官场格格不入,后辞官回家,归隐田园。《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话题,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原文 参考译文及词解 鉴赏
结庐①/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把房舍建造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感觉不到车马往来的喧嚣。①〔结庐〕建造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内容:前四句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况。情感:写诗人虽身处闹市,却不受尘俗的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采菊/东篱下,悠然③/见南山。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闲适淡泊中看见了远处的南山。③〔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炼字:“悠然”写出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字写出了采菊时无意间偶见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惬意。这两句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表现手法:以景物衬托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
采菊/东篱下,悠然③/见南山。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闲适淡泊中看见了远处的南山。③〔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炼字:“悠然”写出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字写出了采菊时无意间偶见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惬意。这两句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表现手法:以景物衬托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
山气/日夕④佳,飞鸟/相与还。 山间的云气在傍晚时分更加秀丽,成群的小鸟结伴而归。④〔日夕〕傍晚。 内容:前句承上启下,承上点明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飞鸟结伴归林。这两句描写眼前景物,脱口而出,不事雕琢,自有神韵。修辞: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飞鸟自喻,借飞鸟结伴飞返山林,表达出诗人弃官归隐后的自在心境。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情景中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内容:“真意”指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以哲理句结尾,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陶醉自然、物我两忘的境界。
【主旨】本诗融情入景,描写了物我合一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悠然自得的心境以及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第7首 春望
【文学常识】本诗是一首古体诗。作者是杜甫。
【写作背景】天宝十四载十一月, 杜甫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不久,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鄜州(今陕西富县)。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
原文 参考译文及词解 鉴赏
国破/山河在,城①春/草木深。 国都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①〔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内容: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炼字:“破”字写尽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使人触目惊心;“深”字再现荒无人迹的凄凉情状,令人满目凄然,为全诗营造了一种荒凉凄惨的氛围。修辞: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对仗工整,“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之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时事,看到鲜花反而落泪,久别家人,听到鸟鸣反而心惊。 内容:本联以“感时”承上,以“恨别”启下,章法分明。炼字:“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诗人移情于物,见花开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表达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感时伤世的深沉感情。“感时”“恨别”都凝聚着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愁思。
烽火②/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事持续好几个月仍不停息,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②〔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 修辞: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家书抵万金”与“恨别”相照应,写出了诗人因战事使消息隔断,久盼家信不至的焦急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白头/搔更短,浑③欲/不胜簪④。 头上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住了。③〔浑〕简直。④〔不胜簪(zān)〕插不住簪子。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炼字:“白头”是写实,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可以想见诗人的苍老之态。“搔”字是诗人想要排解忧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更短”可见愁的程度,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伤时、思家之情。
【主旨】本诗通过写诗人困居长安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第8首 雁门太守行
【文学常识】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世称“诗鬼”。《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旧题,多写边塞征战之事。“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本诗是一首古体诗。
【写作背景】《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旧题,唐人好用这样的诗题写当时的题材,作品极多。
原文 参考译文及词解 鉴赏
黑云压城①/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敌军如黑云压城,城墙仿佛将要坍塌,(守城将士的)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①〔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内容:描写敌军云集而来,官军戒备森严。炼字:“压”和“摧”两个动词,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衬托出将士们饱满的情绪和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借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角②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③。 号角声中冲锋陷阵,秋风为之助威,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②〔角〕军中号角。③〔塞上燕(yān)脂凝夜紫〕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燕脂,胭脂,色深红。此句中“燕脂”“夜紫”皆形容战场血迹。 修辞: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铺垫。表现手法:从侧面来表现战争的惨烈,用“角声满天”表现战争的规模,将双方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进行点染,衬托出战地的悲壮之感。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军队半卷着红旗悄悄靠近易水,夜寒露重连进攻的战鼓也难擂响。 内容:写夜晚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先以“半卷红旗”写乘夜奔袭之状,“临易水”表明地点正是燕、赵英雄慷慨悲歌之地,暗示将士们具有悲壮激烈的豪情。接着写苦战的场面:援军到来立即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鼓寒”的声音细节,使悲壮的气氛更浓了。
报君/黄金台④上意,提携/玉龙⑤/为君死。 为了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视,手持宝剑奋力杀敌,视死如归。④〔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⑤〔玉龙〕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龙。 用典:用燕昭王黄金台上延揽天下之士的典故,写出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表达了诗人忘身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主旨】本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出悲壮的战争场面,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将士们高昂的士气和爱国热情,表达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和爱国情怀。
第9首 赤壁
【文学常识】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文学家,诗文多以咏史抒怀为主。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写作背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而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乃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只是借相同的地名,寄寓吊古之意,并抒写自己的感慨。
原文 参考译文及词解 鉴赏
折戟沉沙/铁未销①,自将②磨洗/认前朝③。 折断的戟沉埋在泥沙中还未销蚀,我拿起来磨光洗净,辨认出是前朝遗物。①〔销〕销蚀。②〔将〕拿,取。③〔前朝〕这里指赤壁之战的时代。 表现手法:借物起兴。以古战场上的遗物兴起对前朝英雄人物和战事结果的慨叹,暗寓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叹,引出对古人和古事的感慨,为后两句的论史抒怀作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④便,铜雀春深/锁二乔⑤。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④〔周郎〕即周瑜,字公瑾,东汉末孙策、孙权手下的重要将领。他曾利用东风之势火烧赤壁,大败曹军。⑤〔二乔〕即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东吴美女,被称为大乔、小乔。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内容:发议论,抒感慨,深刻警策。用典、表现手法:化用典故,以“二乔”可能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从反面落笔,假设周瑜失败的后果,表露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需要某种机遇,借史事以吐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含蓄蕴藉。
【主旨】这首怀古咏史诗借一件古物起兴,引出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女子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含蓄地表现出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第10首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文学常识】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写作背景】《渔家傲》大约是李清照南渡之后的作品。一般说来,李清照南渡后的词作大多沉痛愁苦,而这一首却充满了浪漫幻想的气息。
原文 参考译文及词解 鉴赏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①/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②问我/归何处。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流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相邀,情意恳切地问:归宿何处请相①〔星河欲转〕银河流转,指天快亮了。星河,银河。②〔殷勤〕情意恳切。告。 内容:开头便写梦中所见景象。词人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词人在梦中穿过云涛、晓雾、星河,来到天帝居住的宫殿,用一个“归”字,好像她本是从天上宫阙来到人间,经历了千辛万苦后又回到天帝身旁。回到“帝所”听到天帝殷勤的垂问,多少心愿终于得到了诉说的机会,于是自然地引出下片。炼字:“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二字化静为动,变平凡为神奇,既生动地描绘了繁星的闪烁流逝,也传神地写出了词人魂魄的昂扬飞动,又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我报③路长/嗟④/日暮,学诗谩⑤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⑥。风休住,蓬舟⑦/吹取/三山去! 我回答(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息日暮已到,我学作诗,空有妙句(又有什么用)。(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如飞蓬般轻快的船,直送往蓬莱三岛去!③〔报〕回答。④〔嗟〕叹息,慨叹。⑤〔谩(màn)〕同“漫”,空、徒然。⑥〔九万里风鹏正举〕(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举,高飞。《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⑦〔蓬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 内容:词人回告天帝:我所走的路很漫长,天色却已黄昏,前程遥远,难以到达。我学习作诗,空自写出惊人的诗句,又有什么用呢?“学诗谩有惊人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空有才华,但毕竟是个弱女子,难有作为;二是正值战乱年代,国难当头,诗词文章无用。现实如此,只有把希望寄托于虚幻的想象。炼字:一个“嗟”字,生动地传达出词人对日暮途远的叹息。这两句把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痛苦经历,以及空有才华却遭逢不幸表现得淋漓尽致。情感:借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以喻腾飞之志。词人以记梦的特殊方式,抒发心中抑郁不平之气,反映了她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主旨】本词通过记梦,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了词人内心的苦闷,也表现词人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和向往。这首词想象丰富,意境壮阔,带有气魄雄壮的豪放词风,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二.经典练习
(一).(2019?泰安)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下列对颔联和颈联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颔联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意境开阔。
B.两联均用语清新,不事雕球,且对仗工整。
C.颈联是牧人与猎马的特写,“驱“带”两字写活了画面。
D.两联景中含情,突出表现诗人融入田园生活的喜悦之情。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该诗是现存较早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
B.首联的“徙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C.颈联中的“返”与“归”,重在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
D.尾联诗人放声高歌,怀念伯夷和叔齐,希望与他们为伍。
(二).(2019?东莞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三)(2019?大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传说落笔,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
B.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C.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草木荒芜衰败。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历来为人传诵。
(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尾联。
(四).(2019?梧州)古诗赏析,完成下列各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从神话传说落笔,遥想“昔人”已乘鹤而去,既写出了黄鹤楼的历史悠久,又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
B.诗歌前四句三见“黄鹤”,二见“去”“空”,回环咏叹,抒发了诗人那种求而不得、待而不来的迷惘与惆怅之情。
C.诗人登高远眺,长江对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长势喜人,此时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D.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偶句押“ou”韵,韵脚是“楼”“悠”“洲”“愁”,读起来朗朗上口,音调和谐,旋律优美。
(五).(2019?贺州)按要求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请你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的画面。
(2)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耐人寻味,请从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六).(2019?百色)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写诗人乘船来到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颔联以移动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由蜀地到荆州,两岸的地势由平原过渡到山地。
C.尾联采用拟人手法,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恋恋不舍。
D.这首诗明丽流畅,写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2)简要分析颈联如何体现“诗中有画”的特点。
(七).(2019?湘潭)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请赏析“城春草木深”一句中的“深”字。
(2)诗人时年四十多岁,却说“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原因是什么?
(八).(2019?衡阳)诗歌鉴赏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送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別从 听觉 和 视觉 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
(2)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首联“黑云圧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
C.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祥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
D.尾联“扱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
(九)【18届北京市延庆区初三统一练习语文】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5.婉约派词宗李清照所写《渔家傲》,描写的是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这样的景象显示出作者性情中___________的一面。
6.阅读画线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句诗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7.下面是三幅“九万里风鹏正举”的书法作品,请选出你认为最符合本诗词意境的一幅,结合书体特点简要写出选择理由。


(十)、【18届北京市丰台区初三毕业及统一练习】阅读《饮酒》,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诗歌的前四句,诗人通过自问自答表明了他①______的处世态度,这种态度就体现在 “②_______”两字中。
5.诗中两处画线句是诗人田园生活的写照,请任选其一,说说你的阅读感受。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借菊花抒归隐之情,“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借苔花寄凡人之志……梅、杏、桃、荷、海棠等花朵的芳姿,始终摇曳在诗文中,历久弥新。《桃花源记》中的渔人,因“①________,夹岸数百步”而找到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六月西湖,因“接天莲叶无穷碧,②________”而格外引人遐思。李白的“③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尽写悲愁之思;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④________”满溢惊喜之情。“⑤________,________”,染有花香的诗句往往在不经意间就被我们随口诵出。花语就是心声,不厌百回吟咏。
(十一)、【18届北京市东城区初三第二学期统一测试(一)】阅读《饮酒》,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 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7.诗中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了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卷,表现出作者 的心境。
8.阅读划线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联诗句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十二)、【18届北京市大兴区初三检测】阅读《渔家傲》,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0.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星河欲转千帆舞”在你脑海中所呈现的画面。
11.这首词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词人处境的凄凉,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命运抗争的不
屈形象。请从词中任选一处,说说你阅读后的体验。
(十三)【2016·四川省雅安卷】 21. 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3 分)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感情强烈, 情景兼具, 含蓄蕴藉, 耐人寻味。
B. 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 人烟稀少, 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 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 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C. 这首诗的颈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欣喜愉悦之情, 尾联则写出了诗人忧愤之深。
D. 全诗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 保家卫国的感情。
(十四)【2016·湖北省襄阳卷】(一)古诗赏析(4 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0.本诗通过描写西湖早春明媚的风光,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尤其是“ ”三个字更是直抒胸臆,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的情景。(2 分)
11.这首诗处处紧扣初春的季节特征,把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请从诗歌画线句中选择一
个体现季节特征的词语加以说明。(2 分)
答:
(十五)(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0-12题。(7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0.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 ”终。以“ ”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2分)
1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12.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3分)
①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 、 。
②赏析:
三、附中考古诗词曲赏析知识整合梳理
1. 中考古诗词曲赏析要点
常见考点 具体考点 作品 题型 答案示例
理解诗意 炼字 《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见”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见”是无意中看到,诗人采菊时无意中看到南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然闲适和恬静的心境。答题思路:字词含义+句子描述+表达作用(感情、意境)
炼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说说它好在哪里? 远离,并不能分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心在一起就算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邻一样,这两句诗不同于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现了诗人开朗、乐观、豪放的情怀。答题思路:诗句含义+表达作用、艺术效果(景、情、意、理等)
内容 《卖炭翁》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这首叙事讽喻诗,写了卖炭老人辛勤劳动所得被宫使掠夺一空的经过,揭露了“宫市”制度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答题思路:确定题材+具体分析
思想感情 《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简要分析词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答“思乡”或“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也可)答题思路:知作者,审题目,明内容,把握关键词句
哲理 《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本诗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它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答题思路:表层含义+深刻意义(人生道理)
品味语言 豪放婉约恬淡清新 《饮酒》(其五) 本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语言风格艺术) 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诗情自然流露,韵味隽永。前四句写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真谛,“心远地自偏”强调内心的宁静。后四句具体描绘隐居生活。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答题思路:点明特色+具体分析
感知形象 景物 《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水上的风吹拂着,一叶白帆高高悬挂。
人物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 本句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塑造了一个壮志难酬的壮士形象。
分析主旨 主题思想 《雁门太守行》 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这首诗描写了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坚定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答题思路:具体内容+抒发感情
分析技巧 表现手法 《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这句词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效果? 运用典故,借“遣冯唐”表达了词人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情怀。答题思路:指出手法+具体分析+表达作用(感情或旨意)
抒情手法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请对这两句诗表达的情感作简要赏析。 这两句诗寄情明月,赋予明月以人情之美,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同情、思念、惆怅之情。
修辞手法 《望岳》 请从修辞的角度对本诗前三联作简要赏析。 本诗前三联运用设问、对偶、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表达方式 《己亥杂诗》(其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请分析这两句诗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来抒发诗人的离京感受。 这两句诗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虽然离开官场,但依然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热情。
2. 赏析诗词曲写作技巧归类梳理
分类 具体 作品 赏析
表现手法 烘托渲染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景物描写,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人物的惆怅心情。
比兴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用关雎的叫声起兴,写出男子对意中人的爱慕之情。
以小见大 《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以两个美女的命运代表东吴命运,以小见大,耐人寻味。
运用典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用“向秀闻笛、王质烂柯”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对旧友的怀念及对世事沧桑、人事全非的无限悲痛与怅惘之情。
动静结合 《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动态静态相映衬,描写了大海苍茫、壮阔,草木欣欣向荣的景色,表现了山河的雄伟壮丽。
以乐写哀 《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深切地抒发了诗人面对国都沦陷、山河破碎而产生的沉痛和忧伤之情。
抒情手法 直抒胸臆 《满江红》(小住京华):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茫茫红尘世界,去哪里寻找我的知音呢?想到这里眼泪不由得打湿了青衫!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的痛苦之情。
借景抒情 《饮酒》(其五):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诗人通过黄昏中飞鸟结伴归林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自己因摆脱束缚而自由自在的思想情感。
情景交融 《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渲染孤寂愁苦的气氛,表达了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 对偶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两句词对仗工整,声韵和谐,寓意深刻,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对好景不长的惋惜以及对青春易逝的感伤,被称为“天下奇偶”。
比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两句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春花喻冬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地银装素裹、玉树琼枝的壮丽美景,既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又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颇富浪漫色彩。
拟人 《望岳》:造化钟神秀。 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和秀丽聚集于泰山的情感。
设问 《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运用设问,一问一答,写出了卖炭翁卑微的愿望,表现了他生活的贫困。
夸张 《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 “千寻”是用夸张手法来写古塔之高。
对比 《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 “一杯”和“万里”形成强烈的对比,描写了饮下一杯浊酒,思念着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乡,但如今功业未成,敌患未除,无法归家的复杂情况。
反复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节奏鲜明,旋律感强,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互文 《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互文,概括了战事频繁,战斗激烈悲壮的情景。
表达方式 叙述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诗人回顾自己一生中的两件大事:一是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抗元。意在暗示自己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
描写(外貌) 《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运用外貌描写,生动地刻画出卖炭翁的形象,表现了他年老体弱、劳动艰辛。
抒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是作者由衷的感叹,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及伟大的牺牲精神。
议论 《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通过议论,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积极进取精神,体现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启迪人们要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决心。
3. 典故、哲理、意象类诗句归类梳理
典故
诗句 典故及情感分析
《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雁足传书:出自《汉书·苏武传》。苏武被困匈奴多年,单于诡称苏武已死。后来汉使探知实情,声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得大雁,雁足系有苏武所写帛书,云其在某泽中。单于不得已,交还苏武等九人。后遂以“雁足传书”指大雁能传递书信。【情感】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乡愁)。
《行路难》(其一):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垂钓碧溪:相传姜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后辅佐周武王灭商。乘舟梦日: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情感】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行路难》(其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风破浪: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宋书·宗悫传》载,南朝时宗悫用“乘长风破万里浪”来形容自己的抱负。【情感】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玉龙: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龙。【情感】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表达了诗人忠君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东风:赤壁之战中周瑜利用东风之势火烧赤壁,大败曹军。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建于邺城,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曹植所作《铜雀台赋》中的“连二乔”,指的是铜雀台旁的两座桥。诸葛亮游说东吴,为了说服东吴联蜀抗魏,就说《铜雀台赋》说的是“揽二乔”,曹操父子以此侮辱东吴无人,要攻下东吴,霸占东吴二乔(孙策之妻和周瑜之妻)。所以诗里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就是说如果不是有东风成全周瑜的火攻之计,曹操恐怕早就破了东吴,把二乔抢去锁在铜雀台了。【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周瑜的不屑与嘲讽,以及胸怀大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山:神话中海上的仙山,这里借指所思女子的住处。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 后为信使的代称。【情感】表达相互关切之情。
《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雁去衡阳:秋季北雁南飞,传说至湖南衡阳城南的回雁峰而止。【情感】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
《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燕然勒功: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后以“燕然勒功”(亦称为“燕然勒石”)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勒,雕刻;勒功,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即刻石记功。亦指建立或成就功勋。【情感】表现了词人既渴望杀敌报国又思亲念乡的复杂感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亲射虎,看孙郎。 看孙郎亲射虎: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孙权曾经“亲乘马射虎”。【情感】表现词人打猎时的英勇形象和壮志未已的英雄本色。
《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遣冯唐:《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汉文帝时,云中郡守魏尚抵御匈奴有功,却因为上报战功时多报了六颗首级而获罪削职。冯唐为之向文帝辩白此事,文帝即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复为云中郡守。【情感】这里作者以魏尚自许,表达了词人希望得到朝廷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思想感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八百里分麾下炙。 八百里:《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王济与之比射,以此牛为赌物,恺输,杀牛作炙。【内容】描写出战前的给养准备。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马作的卢飞快。 的卢:《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三丈”,驮他脱险。【情感】抒发了词人决心杀敌卫国的思想感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子规: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鸣声异常凄苦动人。【情感】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被贬而悲伤的情感。
《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陈叔宝)溺于声色,作此靡靡之音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杀害,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到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了《思旧赋》来表示对嵇康的怀念。【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人已逝的伤感之情。王质烂柯:南朝梁任昉所撰《述异记》载,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斧子柄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发现已经过了上百年,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去世了。常用来形容人世间的沧桑巨变。【情感】既暗示了自己遭遇贬谪的时间之久,又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满江红》(小住京华):四面歌残终破楚。 四面楚歌:《史记·项羽本纪》载:公元前202年楚汉交兵时,楚军被围在垓下,项羽夜闻四面汉军都唱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丧失信心,引兵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后用“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这里喻指八国联军攻破北京之事。【情感】西方列强逼近,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前途危殆的愤恨之情。
哲理
诗句及出处 哲理(寓意)
《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揭示出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必将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会有美好的事物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机遇造就人才;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必定会有所作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
《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现在常用于歌颂无私奉献的精神。
《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就能“绝处逢生”。
《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情,要有豁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态度。
《己亥杂诗》(其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有用”和“无用”是相对的,歌颂了勇于献身、无私奉献的精神。
《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只有不畏艰险地去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事物的新陈代谢规律;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在社会发展中,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意象
意象 诗句及出处 情感/思想
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对远行朋友的关切、思念和同情之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表现了词人的豪放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表现了词人的孤独与寂寞。
西风 《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 衰败、落寞之景,表现了游子思归的情感。
夕阳(落日) 《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表达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
《渔家傲·秋思》:长烟落日孤城闭。 渲染边地荒凉、肃杀的氛围,表现了守边将士孤独难耐的悲凉之情。
《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以及惊喜之情,暗含了诗人的孤寂之感。
杜鹃(子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点明了暮春特定的节令,渲染了伤感的气氛,象征着漂泊之感和离别之痛,表达了对友人深切关心之情。
雁 《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表达了思乡之情。
《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反衬边塞的荒凉寒冷,表现了戍边将士的艰辛。
《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表达了诗人的飘零之感,以及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抑郁、愤激不平之情。
莺、燕 《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写出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之景,展现出早春的一派生机与活力。
落花(落红、残红) 《己亥杂诗》(其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表明诗人虽脱离官场但依然担心国家命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眷恋,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表明有情人情意深重,离别时难舍难分。
菊 《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表现诗人闲适、悠然的心境。
杨花(柳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象征离别,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心之情。抒发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 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浮萍 《过零丁洋》:身世浮沉雨打萍。 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自己身世的哀伤。
酒 《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表现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也反衬了作者内心的苦闷茫然。
《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表现戍边将士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酒酣胸胆尚开张。 表现词人的豪情壮志和开阔的胸襟。
羌笛/琵琶 《渔家傲·秋思》: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表现了戍边将士思乡却因功业未成,难以归家的哀伤之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渲染悲凉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惆怅之情。
经典练习参考答案
(一).【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各个选项的表述,逐项判断正误。
ABC.分析正确。
D.有误;颔联,写秋天山林之静景,从正面进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闷的心绪;颈联,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从反面反衬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两联都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情怀。而非“喜悦之情”。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BD.分析正确。
C.有误;颈联中的“返”与“归”,指猎人骑着骏马,大声吆喝着,带着猎物满意而归,从反面反衬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而非“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
故选:C。
答案:
(1)D
(2)C
(二).【解答】(1)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描述。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句意: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注意抓住“牧人”“犊”“猎马”“禽”的特点描述。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的意思是: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傍晚时分,诗人望着山野景色,看到打猎的人各自随意而归,不禁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伯夷、叔齐,心情抑郁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的“采薇”之句。这里诗人借伯夷、叔齐不愿为周臣的典故,流露出几分彷徨苦闷,孤独抑郁的心情以及避世退隐的欲望。
答案:
(1)示例: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
(2)举头四望,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无人共分此刻的心情,惘然若失。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共享心境,抒发诗人孤独无依的荒凉之感和隐逸山林之志。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三).
(1)C
(2)【解答】(1)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ABD.正确;
C.有误,“萋萋”是形容草木茂盛的意思,故“芳草萋萋鹦鹉洲”并不是“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而是长势茂盛。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诗歌的技巧主要有四个方面:描写方面、修辞方面、表现手法、抒情技巧。而题干中已经给了限定,“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尾联”。情和景的关系主要有:触景生情、借景抒情、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思路如下,先找出景,再看情。如果先有景,后有情,定是触景生情,比如尾联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象化表达,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景和情相反的,是以景衬情。
答案:
(1)C。
(2)尾联情景水乳交融,那长江的浩浩烟波,形象地代表了诗人无边的乡愁,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四).(1)C
【解答】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赏析。
ABD.正确;
C.有误,登高远眺,长江对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长势喜人,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并不是抒发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故选:C。
(五).
【解答】(1)此题考查对诗句画面的描绘。解答此题要理解诗句的大意,然后发挥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诗句中描绘了边塞独有的美丽,其中的意象有“漠”“烟”“河”“落日”,景物的特点“大”“孤”“长”“直”“圆”等,抓住景物的特点,描述即可。
(2)此题考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重点句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运用的修辞,注意重点的诗句中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情感。诗句的意思“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像北归大雁飞入胡人的云天。”作者把自己比作“征蓬”“归雁”,抒写了诗人漂泊感受,表达了思乡的情怀,也透露了被排挤出朝廷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答案:
(1)广阔无壤的大漠上,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烽烟直上云霄;黄河如带,一轮落日孤悬于地平线之上,显得又大又圆。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征蓬”“归雁”自比,抒写了诗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表达了思乡的情怀,也透露了被排挤出朝廷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六).
【解答】(1)本题考查句意理解、赏析,解答时明确全诗的每一句话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ACD.正确;
B.有误,这一句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色,而不是由平原过渡到山地。
故选:B。
(2)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要找出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再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结合所用修辞的特点,结合写作背景,整首诗的意思,加以赏析。颈联将明月比作天镜,将云霞比作海市蜃楼,描绘出眼前看到的绮丽景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意思是: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这一句写的是远景,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
答案:
(1)B。
(2)颈联描绘了两幅图画: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七).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做此题要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熟悉古诗内容,再进行赏析。深”字用的好,这个字体现了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以此表现国家残破、人烟稀少,给人以满目凄然的感觉。
(2)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意思是: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诗人的愁绪源自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对亲人的思念还有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答案:
(1)“城春草木深”写作者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渲染了残破凄凉景象。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情景交融。极富表现力。
(2)国家残破(忧国);惦念远方亲人的安危(思家)
(八).【解答】(1)本题考查诗句写作角度的把握。“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句意: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这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
(2)本题考查内容赏析,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ABD.正确;
C.有误,“无力击鼓,斗志难振”错误,不起:是说鼓声低沉不扬。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
故选:C
答案:
(1)听觉;视觉
(2)C
(九)5.豪放6.天苍苍,云莽莽,晨雾蒙蒙,天与云与雾连成一片。看那苍穹中浩浩银河飘动流转起来,银河中千帆如梭正在逐浪起航。
7.示例一:甲图中草书最符合诗词意境,字体笔画纵横飘逸、作品气势磅礴,很符合作者在词中所描绘的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的神奇意境。学科%网
示例二:乙图行书简洁流便的行笔和线条,在一定程度上率意表情,生动流畅,很符合作者在词中酣畅淋漓地描绘自己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的率性情感。
示例三:隶书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庄重工整。作者在词中所描绘的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的神奇想象,大气而稳重,符合隶书的特点。
【解析】
5.此题考查学生对词的艺术风格以及作者性情的理解。这首词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错的一般格局,以故事性情节为主干,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用典巧妙,景象壮阔,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7.此题考查学生对词的意境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对书法作品的赏析能力。甲为草书作品,乙为行书作品,丙为隶书作品。作答时可以结合这三种字体的特点来分析其与该词的意境的关系,表述要简明准确。
(十)【答案】4.(1).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2).心远
5.第一处示例: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我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闲适。诗人洁身自好,远离世俗的喧嚣,过着东篱采菊、南山栖身的生活,自在悠闲。第二处示例:阅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句诗,我感受到了田园景色的静谧和美好。傍晚时分,山中的烟云聚拢,天边的飞鸟结伴而归,这美好温馨的画面,让人的内心恬静、安宁。
6.(1).忽逢桃花林 (2).映日荷花别样红 (3).杨花落尽子规啼 (4).一枝红杏出墙来 (5).墙角数枝梅 (6).凌寒独自开
【解析】
4.试题分析:考查诗句所反映的诗人人生态度。“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所以一空应概括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二空,这种态度就体现在“心远地自偏”的“心远”二字上。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前提。
5.试题分析:写读诗的感受。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让我们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和闲适。抒发了诗人洁身自好,自在悠闲的感情。答题时,一定要把情感分析出来。把人物的处世态度与启迪写出来。
(十一)【答案】7.陶醉于其中的悠然自得
8.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
【解析】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答。
8.试题分析: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用自己的话,描绘某一句(联)所展现的画面”。解答这类题目,要读懂诗句、理解内容。“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思是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在此句意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描绘画面即可。
(十二)【答案】10.答案示例: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那银河中汹涌的波涛真像将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船舟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11.答案示例:“九万里风鹏正举”这句让我感受到困境中的李清照不甘心在寂寞困苦中沉默,正奋力抖落身上的忧郁与疲惫,以大鹏展翅的雄姿,去勇敢地迎接命运的挑战。
【解析】

1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说说你阅读后的体验。此题根据题干要求,要么体会词人处境的凄凉,要么体会一个与命运抗争的不屈形象。从词中任选一处进行分析。如“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
(十三)21. D ( 全诗表现了作者感时恨别, 忧国思家的感情)
(十四)(―)古诗赏析(4分)10. 喜悦(对西湖美景喜爱);行不足。(每空1分,共2分)11. 示例1: “早莺”——初春时飞来的莺,争着飞落到暖树上,表明鸟儿为避春寒而栖于 初春的暖枝,体现了季节特征。或“早莺”——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一展歌喉,体现了季节特征。示例2: “新燕”——似曾相识的燕子飞回来了,这是初春的信号,体现了季节特征。 或:“新燕”——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体现了季节特征。(意对即可, 2分)
(十五)【答案】10.(2分,每句1分)绿杨阴里白沙堤 最爱湖东行不足
11.(2分)思恕感情:抒发了诗人观赏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答“对西湖日早春美景的热爱或赞美之情”也可)。
12.(l)争、啄。(1分)(2)一个“争”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生动地描绘出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青春的活力与生机。(2分,言之成理即即可)
【解析】10.试题分析:根据题中的提示“全诗以‘行’为线索”,阅读诗歌,通过诗人写景的顺序了解诗人的行踪,判断诗句作答。【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试题分析:此类写景的古诗,可以通过诗人所写景物的特点来体会诗人的情感。抓住本诗中“行不足”一 词结合全诗所写丰富的景物即可体会到诗人对自然之景的赞美之愔。【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2.试题分析:本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所谓“炼字”,指某一字在写景表意上有独特的效果,这类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往往用“以动写静”和“比喻拟人”等方法,来突出景物的奇特之处,表达作者情感。【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