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内古诗词曲鉴赏梳理及其练习
课内36首古诗词曲鉴赏分类一览表
分类 篇目名 统编 分类 篇目名 统编
一、山水田园 游山西村 七下 六、爱国诗 木兰诗 七下
钱塘湖春行 八上 春望 八上
饮酒(其五) 八上 七、关注民生 过零丁洋 九下
二、赠别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七上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八下 卖炭翁 八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九上 八、壮志抒怀 满江红(小住京华) 九下
三、思乡怀人 次北固山下 七上 十五从军征 九下
天净沙·秋思 七上 观沧海 七上
夜雨寄北 七上 望岳 七下
黄鹤楼 八上 九、爱情诗 登飞来峰 七下
己亥杂诗(其五) 七下
水调歌头 九上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八上
四、咏史怀古 登幽州台歌 七下 行路难(其一) 九上
赤壁 八上 江城子·密州出猎 九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九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九下
山坡羊·潼关怀古 九下 关雎 八下
五、边塞诗 使至塞上 八上 蒹葭 八下
雁门太守行 八上
渔家傲·秋思(也属于思乡怀人类) 九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九下
一.鉴赏梳理
第1首 关雎
【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原文 参考译文及词解 鉴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①。窈窕②/淑女③,君子/好逑④。 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在河心的陆地上。文静善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①〔洲〕水中的陆地。②〔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③〔淑女〕善良美好的女子。④〔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逑,配偶。 内容:第一章四句,以水鸟和鸣起兴,引出小伙子对文静善良美好的姑娘的爱慕之情。写作手法:开篇即以关雎和鸣引出男女相思之情,比兴手法的运用切合诗意,自然流畅,显现了婉曲动人的艺术魅力。
参差/荇菜,左右/流⑤之。窈窕/淑女,寤寐⑥/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⑦。悠哉/悠哉⑧,辗转/反侧。 水荇菜长短不齐,采荇菜时左右求取。文静善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追求她。追求她成了空想,日日夜夜不停思念。思念之情绵绵不尽,翻身直到天亮。⑤〔流〕求取。⑥〔寤寐(wù mè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⑦〔思服〕思念。服,思念。⑧〔悠哉悠哉〕形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悠,忧思的样子。 内容:第二章八句,写小伙子对意中人的思念、追求,和因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情形。写作手法:运用了双声词(如“参差”)、叠韵词(如“窈窕”),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的生动性。炼字:两个“悠”字以感叹语气给出,着重表现了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致难耐的相思之苦。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⑨。参差/荇菜,左右/芼⑩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长和短的水边荇菜,采荇人左采右采。文静善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水荇菜长长短短,采荇人左右挑选。文静善良美好的女子,敲钟击鼓使她快乐。⑨〔琴瑟友之〕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⑩〔芼(mào)〕挑选。?〔钟鼓乐之〕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内容:第三章八句,写小伙子想象中的与意中人热恋的美好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诗的格调变为轻松明快,与第二章的迂回低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琴瑟友之”表现恋爱生活的和谐美满,以“钟鼓乐之”来描绘婚礼的盛况。“采之”“芼之”“乐之”等一系列描写,写出了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主旨】本诗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的过程,把青年男子的爱慕之情和相思之苦,以及对美好爱情大胆热烈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2首 蒹葭
【文学常识】《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爱情诗。全诗分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每章都是前两句写景,三四句点明主题,五至八句描绘追寻的情状。此外每章的开头均以景起兴。
原文 参考译文及词解 鉴赏
蒹葭/苍苍①,白露/为霜。所谓/伊人②,在水/一方③。溯洄/从之④,道阻⑤/且长。溯游⑥/从之,宛在/水中央⑦。 芦花一片茂盛的样子,清早露水变成霜。所爱的人她在哪,那人正在水的另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路途艰险而且漫长。顺流而下去找她,好像在水的中央。①〔苍苍〕茂盛的样子。②〔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③〔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④〔溯洄(sù huí)从之〕逆流而上去追寻。溯洄,逆流而上。洄,逆流。从,跟随、追寻。之,代“伊人”。⑤〔阻〕艰险。⑥〔溯游〕顺流而下。⑦〔宛在水中央〕好像在水的中央,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接近。 内容:以“蒹葭”起兴,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图,既点明了地点和景物,又点明了时节,渲染了凄清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追寻伊人却不得的凄婉惆怅之情。表达方式、内容:运用描写的手法,前两句写景,既烘托环境的凄清,又流露出主人公思念心切,望眼欲穿而幻想追随却不得的凄婉之情。
蒹葭/萋萋⑧,白露/未晞⑨。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⑩。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芦花一片茂盛的样子,露水珠儿不曾干。所爱的人儿她在哪,那人正在岸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越走越高。顺流而下去找她,好像在小洲上水中间。芦花一片茂盛鲜明的样子,太阳不出露水还没有干。所爱的人儿她在哪儿,那人正在水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且向右迂曲。顺流而下去找她,好像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⑧〔萋萋〕茂盛的样子。⑨〔晞(xī)〕干。⑩〔湄(méi)〕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跻(jī)〕(路)高而陡。?〔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未已〕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涘(sì)〕水边。?〔右〕向右迂曲。?〔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内容:这两章描述了主人公追寻伊人之路困难重重,表现出主人公急切的心情。表现形式:用反复咏叹的手法,进一步写出了主人公追求伊人而不得的怅惘之情。情感:“苍苍”“萋萋”“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萋青再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为霜”“未晞”“未已”的变化,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方”“湄”“涘”从上游到下游,从此岸再到彼岸,地点的变化,写出了主人公不畏险阻地一再追寻、几度求索,也暗示了“伊人”的踪迹飘忽不定,难以寻觅。
【主旨】本诗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与伤感。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情感韵味浓郁。塑造了一个不懈追求心上人的形象,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第3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文学常识】这是一首歌行体古诗。
【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二年,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又辗转经同谷到了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但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上元二年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
原文 参考译文及词解 鉴赏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①。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②/长③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④。 八月深秋时节,狂风怒号,卷走了我屋顶上的多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江去,散落在对岸的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挂结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到池塘水中。①〔三重( chóng)茅〕多层茅草。②〔挂罥(juàn)〕挂着,挂住。罥,挂结。③〔长(cháng)〕高。④〔沉塘坳(ào)〕沉到池塘水中。坳,水势低的地方。 内容:先写秋风的威力,“怒号”是其声势,卷走屋上的茅草是其“战绩”;再写自己无可奈何的情状,面对这大自然的强者,只好任其所为,眼看着自己的茅草渡江而去,高的挂在了树梢,低的沉到了塘坳,表现出诗人的痛惜之情。炼字:“怒”写出了秋风之狂,“风怒号”,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秋风声势之盛。“卷”“飞”“渡”“洒”“挂”等动词组成了一幅鲜明的秋风怒号图,渲染了凄苦的氛围,衬托出诗人焦灼的心情,为下文作铺垫。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⑤。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⑥,归来/倚杖/自叹息。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做偷窃的事。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⑤〔忍能对面为盗贼〕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做偷窃的事。忍,狠心。能,如此、这样。⑥〔呼不得〕喝止不住。 内容:村童偷茅而去,表现出诗人焦灼而又无可奈何的情绪。“老无力”“呼不得”“叹息”等词语写出了诗人的老态、愤懑和无奈,反映了诗人年迈穷困的现实,为后文中的悲惨遭遇埋下伏笔。
俄顷⑦/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⑧/向昏黑⑨。布衾⑩/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的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粗布被子盖了好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一下雨屋顶就漏水,床边没有一点儿干的地方,房顶的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不停地往下漏。自从遭受安史之乱,我睡觉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如何挨到天亮!⑦〔俄顷〕一会儿。⑧〔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⑨〔向昏黑〕渐渐黑下来。向,接近。⑩〔衾(qīn)〕被子。?〔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何由,怎能、如何。彻,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 表现手法:景物描写,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气氛;二是烘托出诗人黯淡愁惨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的阔大胸襟蓄势。修辞:“雨脚如麻未断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雨”比作“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秋雨的连绵细密,从侧面表现出诗人的生活十分凄苦。内容:写秋雨漏屋,生活简陋,表现出自我反思、自我哀怜的情感。“何由彻”与“未断绝”照应,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护天下贫寒的士人,让他们开颜欢笑!任凭风吹雨打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才能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寒士〕贫寒的士人。?〔突兀(wù)〕高耸的样子。 表达方式: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振臂高呼的宽广胸怀。内容:写广厦存寒士的人生理想,坦露出诗人不顾己身、“大庇天下”的广阔无私胸怀。情感:表明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和急切希望实现理想的强烈愿望,把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主旨】全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
第4首 卖炭翁
【写作背景】唐德宗贞元末,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低价买物,名为“宫市”,实为掠夺。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唐宪宗元和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十分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因此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
原文 参考译文及词解 鉴赏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①/十指黑。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指漆黑。①〔苍苍〕灰白。 内容:开头先概括交代卖炭翁的基本情况,继而对他的肖像做了精练传神的描绘。写两鬓可见其苍老,写面庞、十指可见其生活之艰辛。
卖炭/得钱/何所营②?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得到的钱做什么用?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气更寒冷。②〔何所营〕做什么用。营,谋求。 内容:运用设问。前两句一问一答,将老翁的命运与他所烧所卖的炭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愿望的卑微表现生活的贫困。炼字:诗人先用“可怜”二字倾注了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无限同情,再以“忧”“愿”来写卖炭老人的悲惨境遇和极度反常、扭曲的矛盾心理,真实反映出老翁的悲惨境遇。与《观刈麦》“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心理如出一辙。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内容:写老翁赶车卖炭的情景。炼字:“辗”字既写出了雪天路难行,突出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从侧面表现了卖炭翁早起驾车、踏雪碾冰的艰辛,生活的不易。表现手法:对比。“一尺雪”与上文“衣正单”突出表现了卖炭翁生活的艰难。
翩翩③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④/口称敕⑤,回⑥车/叱⑦牛/牵向北。 那骑着轻快的两匹马的来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他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公文,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调转炭车吆喝着牛朝宫廷拉去。③〔翩翩〕轻快的样子。④〔文书〕公文。⑤〔敕(chì)〕指皇帝的命令。⑥〔回〕调转。⑦〔叱(chì)〕吆喝。 内容、炼字:描绘“宫使”横行霸道的丑恶行径:“翩翩”写出宫使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动作和神态,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形成鲜明的对比;“手把”“口称”可见宫使仗势欺人、专横跋扈;“回”“叱”“牵”这一连串的动作,则刻画出其蛮不讲理、霸道凶残的面目。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层的控诉。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⑧。半匹红纱/一丈绫,系⑨向/牛头/充炭直⑩。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夺走,吝惜不得。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⑧〔惜不得〕吝惜不得。⑨〔系〕挂。⑩〔直〕同“值”,价钱。 内容:写被掠夺的结果。表现手法:“一车炭,千余斤”极言其多,和“半匹红纱一丈绫”数量极少,构成强烈的反差,反衬出“宫使”掠夺的残酷。炼字:“惜不得”写出了老人的炭被夺走,可惜但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主旨】这首叙事诗,没有直接议论,而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反映了中唐以后统治阶层直接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二.经典练习
(一).阅读《诗经两首》(11分)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窹寐求之。
求之不得,窹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唏。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1)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2)《关雎》所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2分)
答:
(3)判断下面各句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不正确的打“×”。(4分)
①“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
②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 )
(4)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答:
(二)【2016·河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5-6题。(5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溪。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5.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2分)
译文: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三)【2015年广西百色市】(二)古诗词鉴赏(4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5.⑴诗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句中“飞”“渡”“洒”“挂罥”“飘转”,几个动词,写暴风对茅屋的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⑵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请你谈谈杜甫这首诗是如何“为时”“为事”而写的?
“为时”(为反映社会现实):
“为事”(为体现诗人思想):
(四)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沈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死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归来倚仗自叹息中的“倚仗”与诗中哪个词相照应?“我”叹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经丧乱少睡眠”变现了“我”怎么样的情感?(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节选),回答7—9题。(6分)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7.这段文字节选自唐代诗人杜甫的 《 》 (1分)
8.这段文字中,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对这段文字中划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2分)
答:
(六)(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卖炭翁(节选)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6. 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 和 。(2分)
7.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三、附中考古诗词曲赏析知识整合梳理
1. 中考古诗词曲赏析要点
常见考点 具体考点 作品 题型 答案示例
理解诗意 炼字 《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见”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见”是无意中看到,诗人采菊时无意中看到南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然闲适和恬静的心境。答题思路:字词含义+句子描述+表达作用(感情、意境)
炼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说说它好在哪里? 远离,并不能分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心在一起就算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邻一样,这两句诗不同于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现了诗人开朗、乐观、豪放的情怀。答题思路:诗句含义+表达作用、艺术效果(景、情、意、理等)
内容 《卖炭翁》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这首叙事讽喻诗,写了卖炭老人辛勤劳动所得被宫使掠夺一空的经过,揭露了“宫市”制度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答题思路:确定题材+具体分析
思想感情 《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简要分析词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答“思乡”或“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也可)答题思路:知作者,审题目,明内容,把握关键词句
哲理 《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本诗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它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答题思路:表层含义+深刻意义(人生道理)
品味语言 豪放婉约恬淡清新 《饮酒》(其五) 本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语言风格艺术) 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诗情自然流露,韵味隽永。前四句写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真谛,“心远地自偏”强调内心的宁静。后四句具体描绘隐居生活。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答题思路:点明特色+具体分析
感知形象 景物 《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水上的风吹拂着,一叶白帆高高悬挂。
人物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 本句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塑造了一个壮志难酬的壮士形象。
分析主旨 主题思想 《雁门太守行》 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这首诗描写了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坚定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答题思路:具体内容+抒发感情
分析技巧 表现手法 《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这句词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效果? 运用典故,借“遣冯唐”表达了词人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情怀。答题思路:指出手法+具体分析+表达作用(感情或旨意)
抒情手法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请对这两句诗表达的情感作简要赏析。 这两句诗寄情明月,赋予明月以人情之美,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同情、思念、惆怅之情。
修辞手法 《望岳》 请从修辞的角度对本诗前三联作简要赏析。 本诗前三联运用设问、对偶、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表达方式 《己亥杂诗》(其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请分析这两句诗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来抒发诗人的离京感受。 这两句诗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虽然离开官场,但依然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热情。
2. 赏析诗词曲写作技巧归类梳理
分类 具体 作品 赏析
表现手法 烘托渲染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景物描写,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人物的惆怅心情。
比兴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用关雎的叫声起兴,写出男子对意中人的爱慕之情。
以小见大 《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以两个美女的命运代表东吴命运,以小见大,耐人寻味。
运用典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用“向秀闻笛、王质烂柯”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对旧友的怀念及对世事沧桑、人事全非的无限悲痛与怅惘之情。
动静结合 《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动态静态相映衬,描写了大海苍茫、壮阔,草木欣欣向荣的景色,表现了山河的雄伟壮丽。
以乐写哀 《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深切地抒发了诗人面对国都沦陷、山河破碎而产生的沉痛和忧伤之情。
抒情手法 直抒胸臆 《满江红》(小住京华):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茫茫红尘世界,去哪里寻找我的知音呢?想到这里眼泪不由得打湿了青衫!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的痛苦之情。
借景抒情 《饮酒》(其五):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诗人通过黄昏中飞鸟结伴归林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自己因摆脱束缚而自由自在的思想情感。
情景交融 《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渲染孤寂愁苦的气氛,表达了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 对偶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两句词对仗工整,声韵和谐,寓意深刻,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对好景不长的惋惜以及对青春易逝的感伤,被称为“天下奇偶”。
比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两句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春花喻冬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地银装素裹、玉树琼枝的壮丽美景,既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又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颇富浪漫色彩。
拟人 《望岳》:造化钟神秀。 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和秀丽聚集于泰山的情感。
设问 《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运用设问,一问一答,写出了卖炭翁卑微的愿望,表现了他生活的贫困。
夸张 《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 “千寻”是用夸张手法来写古塔之高。
对比 《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 “一杯”和“万里”形成强烈的对比,描写了饮下一杯浊酒,思念着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乡,但如今功业未成,敌患未除,无法归家的复杂情况。
反复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节奏鲜明,旋律感强,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互文 《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互文,概括了战事频繁,战斗激烈悲壮的情景。
表达方式 叙述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诗人回顾自己一生中的两件大事:一是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抗元。意在暗示自己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
描写(外貌) 《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运用外貌描写,生动地刻画出卖炭翁的形象,表现了他年老体弱、劳动艰辛。
抒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是作者由衷的感叹,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及伟大的牺牲精神。
议论 《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通过议论,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积极进取精神,体现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启迪人们要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决心。
3. 典故、哲理、意象类诗句归类梳理
典故
诗句 典故及情感分析
《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雁足传书:出自《汉书·苏武传》。苏武被困匈奴多年,单于诡称苏武已死。后来汉使探知实情,声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得大雁,雁足系有苏武所写帛书,云其在某泽中。单于不得已,交还苏武等九人。后遂以“雁足传书”指大雁能传递书信。【情感】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乡愁)。
《行路难》(其一):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垂钓碧溪:相传姜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后辅佐周武王灭商。乘舟梦日: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情感】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行路难》(其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风破浪: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宋书·宗悫传》载,南朝时宗悫用“乘长风破万里浪”来形容自己的抱负。【情感】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玉龙: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龙。【情感】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表达了诗人忠君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东风:赤壁之战中周瑜利用东风之势火烧赤壁,大败曹军。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建于邺城,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曹植所作《铜雀台赋》中的“连二乔”,指的是铜雀台旁的两座桥。诸葛亮游说东吴,为了说服东吴联蜀抗魏,就说《铜雀台赋》说的是“揽二乔”,曹操父子以此侮辱东吴无人,要攻下东吴,霸占东吴二乔(孙策之妻和周瑜之妻)。所以诗里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就是说如果不是有东风成全周瑜的火攻之计,曹操恐怕早就破了东吴,把二乔抢去锁在铜雀台了。【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周瑜的不屑与嘲讽,以及胸怀大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山:神话中海上的仙山,这里借指所思女子的住处。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 后为信使的代称。【情感】表达相互关切之情。
《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雁去衡阳:秋季北雁南飞,传说至湖南衡阳城南的回雁峰而止。【情感】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
《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燕然勒功: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后以“燕然勒功”(亦称为“燕然勒石”)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勒,雕刻;勒功,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即刻石记功。亦指建立或成就功勋。【情感】表现了词人既渴望杀敌报国又思亲念乡的复杂感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亲射虎,看孙郎。 看孙郎亲射虎: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孙权曾经“亲乘马射虎”。【情感】表现词人打猎时的英勇形象和壮志未已的英雄本色。
《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遣冯唐:《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汉文帝时,云中郡守魏尚抵御匈奴有功,却因为上报战功时多报了六颗首级而获罪削职。冯唐为之向文帝辩白此事,文帝即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复为云中郡守。【情感】这里作者以魏尚自许,表达了词人希望得到朝廷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思想感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八百里分麾下炙。 八百里:《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王济与之比射,以此牛为赌物,恺输,杀牛作炙。【内容】描写出战前的给养准备。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马作的卢飞快。 的卢:《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三丈”,驮他脱险。【情感】抒发了词人决心杀敌卫国的思想感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子规: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鸣声异常凄苦动人。【情感】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被贬而悲伤的情感。
《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陈叔宝)溺于声色,作此靡靡之音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杀害,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到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了《思旧赋》来表示对嵇康的怀念。【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人已逝的伤感之情。王质烂柯:南朝梁任昉所撰《述异记》载,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斧子柄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发现已经过了上百年,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去世了。常用来形容人世间的沧桑巨变。【情感】既暗示了自己遭遇贬谪的时间之久,又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满江红》(小住京华):四面歌残终破楚。 四面楚歌:《史记·项羽本纪》载:公元前202年楚汉交兵时,楚军被围在垓下,项羽夜闻四面汉军都唱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丧失信心,引兵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后用“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这里喻指八国联军攻破北京之事。【情感】西方列强逼近,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前途危殆的愤恨之情。
哲理
诗句及出处 哲理(寓意)
《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揭示出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必将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会有美好的事物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机遇造就人才;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必定会有所作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
《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现在常用于歌颂无私奉献的精神。
《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就能“绝处逢生”。
《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情,要有豁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态度。
《己亥杂诗》(其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有用”和“无用”是相对的,歌颂了勇于献身、无私奉献的精神。
《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只有不畏艰险地去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事物的新陈代谢规律;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在社会发展中,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意象
意象 诗句及出处 情感/思想
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对远行朋友的关切、思念和同情之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表现了词人的豪放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表现了词人的孤独与寂寞。
西风 《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 衰败、落寞之景,表现了游子思归的情感。
夕阳(落日) 《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表达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
《渔家傲·秋思》:长烟落日孤城闭。 渲染边地荒凉、肃杀的氛围,表现了守边将士孤独难耐的悲凉之情。
《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以及惊喜之情,暗含了诗人的孤寂之感。
杜鹃(子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点明了暮春特定的节令,渲染了伤感的气氛,象征着漂泊之感和离别之痛,表达了对友人深切关心之情。
雁 《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表达了思乡之情。
《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反衬边塞的荒凉寒冷,表现了戍边将士的艰辛。
《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表达了诗人的飘零之感,以及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抑郁、愤激不平之情。
莺、燕 《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写出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之景,展现出早春的一派生机与活力。
落花(落红、残红) 《己亥杂诗》(其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表明诗人虽脱离官场但依然担心国家命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眷恋,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表明有情人情意深重,离别时难舍难分。
菊 《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表现诗人闲适、悠然的心境。
杨花(柳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象征离别,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心之情。抒发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 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浮萍 《过零丁洋》:身世浮沉雨打萍。 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自己身世的哀伤。
酒 《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表现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也反衬了作者内心的苦闷茫然。
《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表现戍边将士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酒酣胸胆尚开张。 表现词人的豪情壮志和开阔的胸襟。
羌笛/琵琶 《渔家傲·秋思》: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表现了戍边将士思乡却因功业未成,难以归家的哀伤之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渲染悲凉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惆怅之情。
经典练习答案
(一)(1)A 【解析】
(2) 由爱情引起的相思之苦.比兴手法
【解析】试题分析:这类题往往从内容主题上、语言表达上、技巧手法上对诗歌进行鉴赏。要求学生能体会诗歌所描写和表达的情、理、景;同时从语言上抓住传神的字词;更要学会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等手法角度来对诗词进行赏析。
(3) (1)X、(2)√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理解原文内容,判断正误。(1)写的是早晨的白露;(2)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4)首先,它点明了时间和环境;其次,它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上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再次、以蒹葭、白露起兴,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
【解析】
(二)一、5.主人公追寻的那个人,在河的那一边。意思对即
6.D
(三)15.⑴描写 肆虐 ⑵民生疾苦(民生艰苦) 忧国忧民
(四)12.(1)老无力。叹息的内容: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2)作者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
展到战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思路解析】杜甫这位诗人和他的生活背景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这首诗只要把握住了作者由己及人,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情感,难度也就不大了。
【小结】第7题的第(1)小题,虽然考的不是大家较熟悉的句子,但是这一次选的是错误的两项,而且这两项都是顺序调乱,所以难度也降低了不少。文言文《陈涉世家》平时出现频率较高,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古诗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的作品,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非常明显。总体来说,这次中考的古诗词以及文言文难度都不大。同学们,你们觉得呢?
(五)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面内容作铺垫。
9.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秋雨的细密连绵。
(六)6.身上衣裳 口中食 7.C(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