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民族大团结【课件】【统编版】(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课件】【统编版】(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21 16:3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苗族 回族 藏族 土家族 布依族 白族 侗族 水族 壮族 满族 瑶族 彝族 蒙古族 哈尼族 哈萨克族 傣族 黎族 佤族 高山族 朝鲜族 柯尔克孜族 土族 羌族 达斡尔族 布朗族 撒拉族 维吾尔族 怒族 乌孜别克族 俄罗斯族 鄂温克族 鄂伦春族
56个民族一家亲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面对一个疆域广大,民族众多的大家庭,我们国家实行哪些政策来解决民族问题呢?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思考?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实施依据
(1)历史依据: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
(2)政治依据:中国各族人民共同为缔造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
(3)现实依据:各民族“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含义
(1)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什么?
国家统一领导下。
(2)实施民族区域自治需要设置什么机构?
自治机关。
(3)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有什么权利?
自治权。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民族自治机关
自治区(5个)
自治州(30个)
自治县(120)
省级民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族
自治区
1955年10月1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9年10月25日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1日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9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5日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区、市一级的民族自治地方
赤水市
正安县
凤冈县
余庆县
湄潭县
仁怀市
桐梓县
绥阳县
红花岗区
汇川区
播州区
务川县
道真县
习水县
县一级民族自治地方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地位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5、制度化、法律化过程
①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②1954年写入宪法。
③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意义
①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②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有重大意义;
③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共同繁荣发展
1、背景——民族发展不平衡
①历史原因:大部分少数民族发展历史较短,有的民族明清时期才形成,社会发展还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
②地理原因:大部分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地区,深处内地,交通闭塞;多是高原、荒漠、山地半山地等地区,发展受到限制。
新中国成立以前各民族发展情况
民族 经济状况
回族、壮族、满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 与汉族地区大体相同
藏族、傣族 农奴制经济
彝族 奴隶制经济
景颇族、佤族、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 保留着原始社会的生活方式
居住在山区的少数民族 有的地方还在使用木器、石器,经济落后,粮食产量很低,人民长期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
主要措施 具体表现 结果
? ?
? ?
? ?
? ?
(自学要求:阅读课本P62-63完成下列表格)
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西部大开发战略
人民翻身做主人
给予政策,技术、资金、物力等支持
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创制文字、尊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建设大批项目,如修建青藏铁路、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川藏公路




青藏公路
“一五”发展计划
新疆塔里木油田公司(1989)
三峡工程
农业总产值
(亿元) 工业总产值
(亿元)
1952年 46.5 11.4
1978年 155.6 212.1
2014年 11352.3 64369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
各民族共同繁荣

族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含义
地位
意义
民族共同
繁荣发展
1.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2.促进经济发展
3.保护民族文化
4.西部大开发战略
课堂小结
原因
1.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的建议;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纲要》公布实施;1954年,《纲要》的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过程反映出
A.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基本实现自治
B.少数民族地区跨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C.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C
学以致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下列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各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所有事务都完全由本民族做主
C.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D.民族自治区域是我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B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重大意义在于
①体现民族平等 ②体现民族团结 ③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④维护祖国统一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
4.同学们应该怎么对待少数民族同胞、处理民族关系?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祖国大家庭中亲如一家,任何分裂祖国的行为都是对祖国利益的最大侵害。
2008年3月14日,西藏地区发生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面对达赖集团的分裂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包括西藏人民,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破坏活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拓展延伸:
下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