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二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21 22:0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三章 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学习目标:
1、掌握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3、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实验材料:
两种肺炎双球菌
R型菌
粗糙,
无荚膜,无毒
S型菌
光滑,
有荚膜,有毒
一.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体内)
阅读教材P43-44 ,思考概括科学问题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分类
相应的科学家、过程、现象与结论

(1)过程:
(2)现象
分析
(3)结论: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有某种活性物质—“转化因子”,将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1、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的实验
共四组实验
① R菌不致死,无毒
② S菌使小鼠致死,有毒性
③ S菌死亡后失去毒性,不致死

转化
(有毒有荚膜)
细菌发生转化,性状的转化可以遗传。
S型活菌
S型活菌
S型加热
R型活菌
混合
后代
转化
R型活菌
R型活菌
结论: 已经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即遗传物质。
格里菲思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在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哪些物质?
但究竟哪一个才是转化因子呢?
R型细菌
二、 艾弗里确定转化因子的实验(体外)
R型细菌
R型细菌
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DNA是转化因子,即遗传物质。
实验结论:
新问题
DNA纯度不够,是否是0.02%的蛋白质在起遗传作用呢,如何获取单独的DNA或者蛋白质进行实验?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952年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
C、H、O、N、P
C、H、O、N、S
(标记32p)
(标记35s )
用14C、18O等标记?
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活页P132/12)
吸附
注入
合成
组装
释放
首先用含放射性同位素如32P(如35S )的培养基培养 ,然后再用上述细菌培养 ,就可得到含放射性元素,如DNA分子中含32P(如蛋白质外壳中含35S )的T2噬菌体。
细菌
噬菌体
思考 :
如何制备32P( 35S )标记的噬菌体?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第一步:标记细菌
第二步:标记噬菌体
第三步: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第四步:检测放射性
设计
思路 P是T2噬菌体的DNA的特征元素,S是T2噬菌体的蛋白质的特征元素,用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一)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35S标记
噬菌体
+细菌
搅拌
离心
上清液:噬菌体外壳 放射性高
沉淀物:细菌
放射性低
细菌内无放射性
使细菌与噬菌体分开
被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内,在上清液。
Why?
Why?
【问题1 】实验中搅拌离心的目的是什么?
上清液
沉淀物
【问题2 】离心后上清液、沉淀物分别是什么?
上清液
沉淀物
【问题3 】为什么含35S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沉淀物中还有很低的放射性?
细菌内
有放射性
32P标记噬菌体
+细菌
搅拌
离心
(二)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上清液:噬菌体外壳, 放射性低
沉淀物:细菌
放射性高
上清液
沉淀物
【问题4 】为什么含32P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上清液中还有很低的放射性?
①时间过短,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可能还没有完成侵染过程, ②时间过长,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经离心到了上清液中显示放射性。
1.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培养噬菌体(侵染细菌),②35S和32P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                 
A.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结论:
是烟草花叶病毒 遗传物质
RNA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
结论5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单独实验不能证明)
只有RNA病毒是以RNA为遗传物质
细胞结构生物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遗传物质是DNA
非细胞结构生物
(遗传物质 是RNA)
只含DNA病毒:
只含RNA病毒:
1.噬菌体外壳的合成场所是
A.细菌的核糖体 B.噬菌体的核糖体
C.噬菌体的基体 D.细菌的拟核
2.噬菌体在繁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
A.自己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B.自己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D.自己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
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
A.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B.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C.细胞里的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
D.染色体在遗传上起主要作用
4.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大量3H细菌,待细菌解体后,3H应
A.随细菌的解体而消失
B.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和DNA中
C.仅发现于噬菌体的DNA中
D.仅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中
5.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沉淀物中,则获得侵染噬菌体的方法是(  )
A.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B.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D.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