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19-2020年第二学期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四章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单元测试题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3.0分,共45分)
1.从化学成分上讲,油脂属于酯类化合物,对于油脂和酯类化合物认识正确的是( )
A. 油和脂肪都属于酯类化合物,所以油和脂肪的结构相似
B. 酯类化合物不是高分子化合物,自然界中的油脂是混合物,以甘油三酯为主要成分
C. 酯类化合物是高分子化合物,自然界中的油脂是纯净物,以甘油三酯形式存在
D. 油脂属于酯类化合物,天然油脂是纯净物,没有固定熔、沸点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油脂的摄入有利于人体对某些维生素的吸收
B. 铝硅酸盐分子筛能用于分离提纯气体或液体混合物,不能做干燥剂和催化剂
C. 水在4℃时有(H2O)2存在,两个水分子间以某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
D. 利用乙醇的还原性,可用经硫酸酸化处理的三氧化铬硅胶检验酒后驾车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H2N﹣CH2﹣COOH 能与酸、碱反应生成盐
B. 葡萄糖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
C. 浓硝酸和醋酸铅溶液均可使鸡蛋清溶液中的蛋白质变性
D. 1 mol油脂完全水解的产物是1 mol甘油和3 mol 高级脂肪酸(或盐)
4.央视记者分别在北京崇文门附近的麦当劳、肯德基以及真功夫3家大型快餐店取回可食用冰块进行抽样检测.检测结果显示:3家快餐店食用冰块菌落总数严重超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肉毒杆菌有毒,可在其中加入硫酸铜使其变性后食用
B. 肉毒杆菌在体内水解生成的氨基酸不能成为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
C. 大肠杆菌分子中不一定含羧基和氨基
D. 出血性大肠杆菌和油脂均为能水解的高分子化合物
5.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都是物理变化
B. 塑料、橡胶和蚕丝都是合成高分子材料
C. 淀粉、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
D. 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6.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应用正确的是( )
A. 福尔马林可用于保存海鲜产品
B. 油脂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C. 乙醇、糖类和蛋白质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D. 合成橡胶与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油脂是高分子化台物,水解可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
B. 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不属于胶体
C. C3H8和C5H12不一定互为同系物
D. 煤干馏可获得煤中含有的煤焦油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和蔗糖互称同系物
B. 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氯气反应可制取纯净的一氯甲烷
C. 用NaOH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和乙醇
D. 甲苯能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酿酒过程中,葡萄糖可通过水解反应生成酒精
B. 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钠溶液,生成的沉淀物不能再溶解
C. 酸性高锰酸钾紫色溶液中加入植物油充分振荡后,溶液颜色会褪去
D. 维生素C ()溶液中滴加KI淀粉溶液,立即变蓝色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麦芽糖属于还原型二糖
B. 一种塑化剂的结构为,该物质属于油脂
C. 氨基酸是两性化合物,能与酸、碱反应生成盐
D. 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土吸收水果释放出的乙烯,可达到水果保鲜的目的
1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 (NH4)2SO4、CuSO4溶液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都出现沉淀可知二者均可使人中毒
B. 塑料的老化是由于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加成反应
C. 粮食酿酒的过程:淀粉葡萄糖乙醇
D. 可以用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的方法去吧地沟油(分离过的餐饮废弃油)与矿物油(汽油、煤油、柴油等)
12.化学无处不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用于制造生物柴油
B.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1μm=1×10﹣6m)的颗粒,“PM2.5”与空气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C. 红宝石、水晶、玻璃、陶瓷等都是硅酸盐制品
D. 分馏、裂化、裂解是利用化学变化来炼制加工石油的三种重要方法
13.下列有机物既能在常温下溶于水,又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
A. 甲醇
B. 甲酸乙酯
C. 葡萄糖
D. 苯酚
14.下列关于常见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棉、麻、羊毛秀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
B. 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C. 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
D. 分子式为C10H14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的香烃,其可能的结构有3种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油脂都不能使溴水褪色
B. 氨基酸是两性化合物,能与酸、碱反应生成盐
C. 福尔马林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D. 蔗糖和麦芽糖的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共55分)
16.某学习小组对人教版教材实验“在200mL烧杯中放入20g蔗糖(C12H22O11),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15mL质量分数为98%浓硫酸,迅速搅拌”进行如下探究;
(1)观察现象:蔗糖先变黄,再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黑色物质,同时闻到刺激性气味,按压此黑色物质时,感觉较硬,放在水中呈漂浮状态,同学们由上述现象推测出下列结论:
①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③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④浓硫酸具有酸性 ⑤黑色物质具有强吸附性
其中依据不充分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2)为了验证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气态产物,同学们设计了如下装置: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1的A中最好选用下列装置_________(填编号);
②图1的 B装置所装试剂是_________;D装置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E装置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
③图1的A装置中使蔗糖先变黑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后体积膨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④某学生按图2进行实验时,发现D瓶品红不褪色,E装置中有气体逸出,F装置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浅,推测F装置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浅的原因_________,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17.亚甲基蓝(Methylnene Blue)在碱性条件下与葡萄糖作用生成亚甲基白(Methylene White),亚甲基蓝的结构简式:
著名的蓝瓶子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如图示在250mL锥形瓶中,依次加入2g NaOH、100mL H2O和3g葡萄糖,搅拌溶解后,再加入3滴~5滴0.2%的亚甲基蓝溶液,振荡混合液呈现蓝色;
②塞紧橡皮塞(活塞a、b关闭),将溶液静置,溶液变为无色;
③再打开瓶塞,振荡,溶液又变为蓝色;
④再塞紧橡皮塞,将溶液静置,溶液又变为无色,以上③、④可重复多次。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某学生将起初配得的蓝色溶液分装在A,B两支试管中(如上图,A试管充满溶液,B中有少量溶液),塞上橡皮塞静置片刻,两溶液均显无色,若再同时振荡A,B试管,能显蓝色的是_________(填“A”或“B”);
(2)若塞紧锥形瓶塞并打开活塞a、b,通入足量氢气后,再关闭活塞a、b并振荡,溶液能否由无色变为蓝色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若塞紧锥形瓶塞并打开a、b通入足量氧气,溶液能否由无色变为蓝色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3)上述转化过程中,葡萄糖的作用是_________,亚甲基蓝的作用是_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葡萄糖也可用鲜橙汁(其中含丰富维生素C)代替,这是因为维生素C具有_________;
(5)该实验中③、④操作能否无限次重复进行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_________。
18.下面是一个四肽,它可看作是4个氨基酸缩合掉3分子水而得,,式中的R,R′、R″、R?可能是相同的或不同的烃基或有取代基的烃基.﹣NH﹣CO﹣称为肽键,今有一个“多肽”,其分子式是C55H70O19N10,已知将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
问:(1)这个“多肽”是_________肽;
(2)该多肽水解后,有_________个谷氨酸;
(3)该多肽水解后,有_________个苯丙氨酸。
19.(1)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都是人类的基本营养物质,下表为某品牌燕麦片标签中的一部分。
该燕麦片的营养成分中,能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_,每克营养物质氧化时放出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_,一般营养、健康类杂志中提到的“碳水化合物”是指_________,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_________;
(2)维生素C易溶于水,向其水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变红色,加热该溶液至沸腾,红色消失,因此,烹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时,应该注意_________;在碱性条件下,维生素C易被空气氧化,烧煮时最好加一点_________;
(3)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常见的纤维有棉花、羊毛、涤纶等.用灼烧法可初步鉴别三种纤维,给三种纤维编号后,分别灼烧产生的气味如下:
则羊毛的编号为_________,棉花的编号为_________,涤纶的编号为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形成油的高级脂肪酸是不饱和的,形成脂肪的高级脂肪酸是饱和的,结构完全不同,A错。酯类化合物不是高分子化合物,自然界中的油脂是混合物,C,D错。B对。
2.【答案】B
【解析】A.油脂的摄入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故A正确;
B.某些铝硅酸盐形成的分子筛中有许多笼状空穴和通道,常用于分离、提纯气体或液体混合物,还可作干燥剂、离子交换剂、催化剂及催化剂载体等,故B错误;
C.水在4℃时主要以(H2O)2存在,水分子间存在氢键,为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故C正确;
D.CrO3变为绿色的Cr2(SO4)3化合价降低,将乙醇氧化,利用了乙醇的还原性,故D正确。
3.【答案】B
【解析】A.氨基能与酸反应,羧基能与碱反应,H2N﹣CH2﹣COOH 能与酸、碱反应生成盐,故A正确;
B.葡萄糖是单糖,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B错误;
C.浓硝酸是强酸;醋酸铅溶液是重金属盐,均可使鸡蛋清溶液中的蛋白质变性,故C正确;
D.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1 mol油脂完全水解的产物是1 mol甘油和3 mol 高级脂肪酸(或盐),故D正确。
4.【答案】B
【解析】A.肉毒杆菌是一种生长在缺氧环境下的细菌,在罐头食品及密封腌渍食物中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是毒性最强的毒素之一.铜离子是重金属离子,它可以使肉毒杆菌变性,但也会对人造成危害,导致中毒,所以不能再食用,故A错误;
B.肉毒杆菌产生的肉毒毒素可阻断神经末梢分泌乙酰胆碱,麻痹肌肉.人体在进食含有肉毒杆菌外毒素的食物引起中毒后,临床上以恶心、呕吐,所以肉毒杆菌在体内水解生成的氨基酸不能成为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故B正确;
C.大肠杆菌是细菌,细菌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区组成,蛋白质广泛分布于细胞膜,细胞质以及核区中,只要含有蛋白质,就必然在其分子中含有羧基和氨基,故C错误;
D.油脂能水解,但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故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
5.【答案】C
【解析】A,煤的干馏是指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生成煤焦油、焦炭、焦炉煤气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石油分馏是指通过石油中含有的物质的沸点不同而使各种物质分离开的一种方法,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蚕丝是天然高分子材料,橡胶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塑料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故B错误;
C,淀粉属于多糖能水解生成单糖,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能发生水解反应,蛋白质能水解生成氨基酸,所以淀粉、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故C正确;
D,酒精能与水互溶,所以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故D错误。
6.【答案】B
【解析】A.甲醛有毒,不能用于食品生产,故A错误;
B.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故B正确;
C.乙醇不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故C错误;
D.光导纤维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错误。
7.【答案】B
【解析】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达不到高分子的标准,油脂可以在酸性、碱性、酶催化三种条件下发生水解,而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就不是甘油和高级脂肪酸,而是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故A错;
B,在三种分散系中,只有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不属于胶体,应该属于溶液,故B正确;
C,C3H8和C5H12均符合通式CnH2n+2,故均属于烷烃,所有烷烃结构都相似,C3H8和C5H12在分子组成上相差2个CH2,故C3H8和C5H12互为同系物,故C错误;
D,煤通过干馏可以生成煤焦油,属于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而不是煤中本身含有煤焦油,煤焦油是后来反应得到的,故D错误。
8.【答案】D
【解析】A.葡萄糖和蔗糖,结构不相似,不是同系物,故A错误;
B.甲烷和氯气反应有多种产物生成,得不到纯净的一氯甲烷,故B错误;
C.NaOH溶液能使乙酸乙酯水解,将原物质除掉,故C错误;
D.苯环活化了甲基,甲基能发生氧化反应;苯环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故D正确。
9.【答案】C
【解析】A.葡萄糖分解生成葡萄糖,未发生水解,故A错误;
B.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钠溶液发生盐析,盐析是可逆的,故B错误;
C.植物油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紫色退去,故C正确;
D.维生素C有还原性,不能将碘化钾氧化为碘单质,故D错误。
10.【答案】B
【解析】A.麦芽糖含有醛基,因此麦芽糖属于还原性二糖,故A正确;
B.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故B错误;
C.氨基酸中含有氨基和羧基,氨基能与酸反应生成盐,羧基能与碱反应生成盐,故C正确;
D.乙烯是水果的催熟剂,高锰酸钾溶液能氧化乙烯,故可达到水果保鲜的目的,故D正确。
11.【答案】D
【解析】A.重金属盐可使蛋白质变性,硫酸铜属于重金属盐可使蛋白质变性,硫酸铵不属于重金属盐,不会使蛋白质变性,故硫酸铵无毒,故A错误;
B.塑料老化是指塑料在加工、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其组成和结构发生了如分子降解(大分子链断裂解,使高聚物强度、弹性、熔点、粘度等降低)、交联(使高聚物变硬、变脆)、增塑剂迁移、稳定剂失效等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导致塑料发生变硬、变脆、龟裂、变色乃至完全破坏,丧失使用功能的现象.老化是一种不可逆的变化,它是材料的通病,老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结构或组分内部具有易引起老化的弱点,如具有不饱和双键、支链、羰基、末端上的羟基,等等.外界或环境因素主要是阳光、氧气、臭氧、热、水、机械应力、高能辐射、电、工业气体(如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海水、盐雾、霉菌、细菌、昆虫等等,故B错误;
C.酿酒一定要加入酒曲,酒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和霉菌,其中霉菌主要起到糖化的作用,把米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再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硫酸,故C错误;
D.地沟油属于酯类,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可溶性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矿物油属于石油加工产品,属于烃类混合物不和氢氧化钠反应,故可区分开,故D正确。
12.【答案】A
【解析】A.地沟油是一种质量极差、极不卫生的非食用油,将地沟油回收加工为生物柴油,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故A正确;
B.PM2.5的颗粒大小不在1﹣100nm之间,所以“PM2.5”与空气形成的分散系不属于胶体,故B错误;
C.宝石是氧化铝,水晶是二氧化硅,陶瓷、玻璃是硅酸盐,故C错误;
D.分馏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13.【答案】C
【解析】甲醇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甲酸乙酯不溶于水;苯酚常温下微溶于水。A,B,D错。C对。
14.【答案】C
【解析】A.棉、麻、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羊毛是蛋白质含有N、S等元素,燃烧生成CO2和H2O、二氧化硫等物质;有些合成纤维如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含有N等元素,所以完全燃烧不都只生成CO2和H2O,故A错误;
B.甲烷和Cl2的反应为取代反应,而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不是同一类型的反应,故B错误;
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C3H8)、丁烷(C4H10)等;汽油是石油产品之一,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8H18,都是碳氢化合物,故C正确;
D.分子式为C10H14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的芳香烃,为丁基(﹣C4H9)的异构体种类数,应为4种,故D错误;故选C。
15.【答案】B
【解析】A.不饱和油脂可使溴水褪色,故A错误;
B.氨基酸含氨基显碱性,含羧基显酸性,故B正确;
C.福尔马林有毒,不能作食品添加剂,故C错误;
D.蔗糖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故D错误。
16.【答案】(1)②④
(2)①Ⅱ ② 品红溶液;检验SO2是否被除尽;溶液出现白色浑浊
③C12H11O11(蔗糖)12C+11H2O; 2H2SO4(浓)+CCO2↑+2SO2↑+2H2O ④CO气体能还原热的酸性高锰酸钾;5CO+6H++2MnO45CO2↑+2Mn2++3H2O
【解析】(1)①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③蔗糖先变黄,再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黑色物质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⑤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黑色物质说明黑色物质具有强吸附性;
②④不能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酸性;
(2)①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为固液不加热装置,故答案为:Ⅱ;
②B中盛放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用E中的氢氧化钡溶液检验二氧化碳,但要先除去二氧化硫,因为二氧化硫也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所以C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硫,D中品红溶液检验SO2是否被除尽;
③浓硫酸有脱水性,能使蔗糖脱水生成C,方程式为:C12H11O11(蔗糖)12C+11H2O;浓硫酸有强氧化性能将C氧化成二氧化碳,方程式为:2H2SO4(浓)+CCO2↑+2SO2↑+2H2O;
④D瓶品红不褪色,说明气体无二氧化硫,E装置中有气体逸出,气体不是二氧化碳,气体可能是浓硫酸将C氧化成一氧化碳,CO气体能还原热的酸性高锰酸钾,故F装置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浅。
17.【答案】(1)B (2)不能;能 (3)还原剂;催化剂(或催化剂兼作指示剂)
(4)还原性 (5)不能;一段时间后,葡萄糖全部转化为其他物质
【解析】(1)试管B中含有氧气,能将葡萄糖氧化,溶液显蓝色,而试管A中物氧气,不能将还原性葡萄糖氧化,故答案为:B;
(2)由于充入的是H2,也无氧化剂O2,不能变为蓝色;充入O2后则能被氧化而变为蓝色;
(3)葡萄糖被O2氧化,故作还原剂,亚甲基蓝作指示剂或催化剂;
(4)由于维生素C可代替葡萄糖,故具有还原性;
(5)实验不能无限进行,因葡萄糖最终被消耗尽(注:一段时间后葡萄糖发生异构化分解及聚合,当溶液呈黄棕色时反应不能再进行下去)。
18.【答案】(1)十(2)4(3)3
【解析】(1)观察形成该“多肽”的四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每个氨基酸的结构中只有一个氨基,即只含有一个氮原子,在形成肽时,氮原子都进入肽中,所以该“多肽”分子式中有几个氮原子即为几肽.因此这个“多肽”为十肽;
(2)(3)根据氨基酸在形成多肽时原子数目的变化规律,利用解方程组法解决.设该十肽中含有甘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的个数分别为a、b、c、d,根据题意列方程组得,所以该十肽水解后有4个谷氨酸,3个苯丙氨酸。
19.【答案】(1)蛋白质;油脂;糖类;锌(2)不要高温加热;食醋 (3)③,②,①
【解析】(1)①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在体内酶的作用下,它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油脂是人体的贮备能源,每克油脂,在人体内氧化时放出能量39.3kJ,每克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时放出能量15.6kJ,每克蛋白质,在人体内氧化时放出能量16.7kJ,油脂最多,碳水化合物特指糖类,锌含量较少,属于微量元素;
(2)向维生素C水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变红色,加热该溶液至沸腾,红色消失,说明维生素C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所以烹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时,应该注意不要高温加热;由于在碱性条件下,维生素C易被空气氧化,烧煮时要保持酸性条件为好,最好加一点食醋;
(3)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与纸的主要成分相同,燃烧时有烧纸的气味;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与羽毛的成分相同,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属于合成纤维,燃烧时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