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3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3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22 20:2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第22课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演变,提高文化素养。
2、从中国传统节日中理解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相关资料的搜集、梳理,提高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4、在活动中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
第一环节:交流和展示传统
节日的起源
春 节
春节起源:春节,是农历的岁首,另一名称叫过年,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据记载,春节由冬天祭拜活动发展而来。冬祭是原始社会人们的一种习俗。开始时,冬祭活动没有固定的日期,但一般都是在每年冬天结束时进行。慢慢地,人们在新旧年交替的时候开展庆祝活动。随着时代的变化,冬祭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变化,最终成了一年辞旧迎新的节日,所以人们开始称它为春节。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1912年我国开始采用世界通用的历法——公历(亦称阳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全国统一以公历的1月1日为新年(即元旦),而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放爆竹(年的传说)
拜祭祖先
着新衣,戴花胜,饮春酒
压岁钱、贴春联、挂桃符
守岁、贴福字
拜年:由内及外,由近及远。
送穷鬼与祭财神
春节习俗:
春 节
清 明 节
清明节起源: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是中国民间重要传统节日,一般是在公历的4月5日。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清明节
清明习俗:
扫墓
祭黄帝
踏青
清明插柳
放风筝
端 午 节
端午节起源: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还有起于吴越民族图腾祭之说等。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端 午 节
端午习俗:
赛龙舟
吃粽子
饮雄黄酒
游百病
佩香囊
挂艾草 、 与菖蒲、放风筝、栓五色丝线等
中 秋 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节起源:
中秋节习俗:
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
第二环节:品诗词 猜节日
抢答题
《元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品诗词 猜节日
桃符(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春节
(古称“元旦”)
《青玉案·元夕》
南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宝马雕车香满路。…一夜鱼龙舞…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__欧阳修
品诗词 猜节日
元宵节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品诗词 猜节日
清明节
《六幺令·天中节》
宋·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品诗词 猜节日
端午节
挂艾叶菖蒲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北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即月亮)。
品诗词 猜节日
中秋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品诗词 猜节日
重阳节
教师总结:
中国的节,一般都是停下来,通过古老的仪式、细节,追思先人之德,调整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或闭门思过,或饮酒叙旧······春节从祭祖开始,清明思念祖先,端午追思屈原,中秋怀念亲人······所有的节日都要回到对先人、历史的纪念与沉思上。
节日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失去了节日的民族如同失去了图腾的流浪者。如今,国家已经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法定化,但这还不够,还要恢复节日的风俗和内涵,这需要全社会对节日的反思和重建。

小结:
节日习俗的传承与变化
第三环节:
展示学习成果
传统节日 节日饰物与用品 节日饮食物品 仪式活动
春节
清明节
端午节
表格一 传统节日用品、食品及活动
春联、窗花、门神画、焰火、大红灯笼
风筝、空竹、柳叶符、纸幡
龙舟、彩旗、扇子、五色缕、香囊等
腊肉、饺子、年糕、馒头、春卷、汤圆、全鱼等
清明团、面燕、清明茶
粽子、咸鸭蛋、雄黄酒、艾糕、艾酒
送灶神、扫房子、除夕夜的团圆饭与守岁、拜年仪式
悼亡仪式、踏青活动
龙舟竞渡、凭吊屈原
表格二 节日习俗的变与不变(传承与演变)
节日 不变(传承) 变(演变)
春节 祭祀祖先、辞旧迎新、重视家族、拜年、贴春联、压岁钱等
清明节 清明祭祖、踏青郊游、禁火寒食、扫墓上坟、插柳、植树
端午节 龙舟竞渡、吃粽子、凭吊屈原
春晚、电话拜年、互联网拜年、禁放鞭炮、微信红包发压岁钱等
内容变化:祭奠烈士
形式变化:网上祭奠鲜花追思
女儿回娘家、举办龙舟文化节、小长假旅游等
第四环节:合作探究
探究节日文化的内涵和影响
(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1、观察春节门神年画的变化,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内容:求吉纳福,保佑平安。
(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2、结合表格一、表格二,你发现中国传统节日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传统节日 节日饰物与用品 节日饮食物品 仪式活动
春节 春联、窗花、门神画、焰火、大红灯笼 腊肉、饺子、年糕、馒头、春卷、汤圆、全鱼等 送灶神、扫房子、除夕夜的团圆饭与守岁、拜年仪式
清明节 风筝、空竹、柳叶符、纸幡 清明团、面燕、清明茶 悼亡仪式、踏青活动
端午节 龙舟、彩旗、扇子、五色缕、香囊等 粽子、咸鸭蛋、雄黄酒、艾糕、艾酒 龙舟竞渡、凭吊屈原
节日 不变(传承) 变(演变)
春节 祭祀祖先、辞旧迎新、重视家族、拜年、贴春联、压岁钱等 春晚、电话拜年、互联网拜年、禁放鞭炮、微信红包发压岁钱等
清明节 清明祭祖、踏青郊游、禁火寒食、扫墓上坟、插柳、植树 内容变化:祭奠烈士
形式变化:网上祭奠鲜花追思
端午节 龙舟竞渡、吃粽子、凭吊屈原 女儿回娘家、举办龙舟文化节、小长假旅游等
(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2、结合表格一、表格二,你发现中国传统节日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植根于农业社会的文明土壤中,它是农业社会生活节奏与农业时代伦理文化的产物。所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主题与农业社会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3、从这些主题中,你理解的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有哪些?
传统节日重视协调天人关系与家庭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宗敬祖的观念,折射出中华民族祈福攘灾、除旧迎新等求吉心理,是中华民族融汇亲缘感情、增强内聚力的符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民族自我意识得以体现的媒介。
(二)传统节日对社会活动的影响
(1)你最喜欢的节日是哪一个?为什么?
(2)少数民族节日知多少?
(3)“节日经济”的影响。
当堂达标:
1、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描写中秋节的千古名句,它出自于( )
A 、苏轼《水调歌头》 B、苏轼《中秋月》
C、王建《十五夜望月》 D、辛弃疾《太常引》
2、下面哪一种节日,在宋代还没有出现( )
A、春节 B、端午节 C、寒食节 D、植树节
3、今天的传统节日,在宋代就有了,宋代称春节为( )
A.元宵 B.除夕 C.元旦 D.守岁
4、“……一位诗人,延续千载的爱国情怀;一样食物,属于中国人的温暖之味;一种文化,坚守的永恒纪念……”由此可见,这里纪念的传统节日是( )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腊八节
A
D
C
B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哪个节日的特殊气氛?( )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清明节
8、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谁的( )
A.李白 B.杜甫C.白居易 D.屈原
9、“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写的是哪个节日的场面( )
A.重阳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清明节

5、王刚在过某节时吟诵这样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你猜王刚过的节是( )
A. 元宵节 B.春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6、2008年元旦,国务院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开始实施,其中新增的且传说与屈原有关的放假节日是:( )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重阳节
B
B
D
D
A
拓展延伸:
对于现在流行的“洋节”,如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和愚人节等,谈谈你的看法?
中国传统节日具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其价值就在于彰显民族情感、昭示人生意义、滋养民族精神。这些节日的存在,已经成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今天学习传统节日文化,自觉抵制洋节,继承中华民族精神,为早日实现民族复兴梦而努力学习。
课 堂 总 结 :
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