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西风的话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2西风的话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5-21 20:4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下册音乐《西风的话》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在这节课中,我以“美”为突破口,以实践为中心,以技能为手段,以能力为重点,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教学分析】?
《西风的话》这首歌曲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还是相当大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差,没有歌唱技巧,学起来容易失去信心,那么在教唱这首歌曲时,在难点的突破上我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唱这首歌曲,并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学唱《西风的话》,学习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歌唱秋天的美景。
2.通过学唱歌曲,认识到歌曲的主旨——珍惜时间,热爱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运用好力度记号、连音线来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教学难点】
运用力度的变化有表情地歌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进入风的世界,去感受秋天的美景。(播放ppt)
2.如果用绿色、红色、金色、白色来形容四季,哪种颜色最适合秋天?请同学们说说关于秋天的主题词:“秋收”、“秋高气爽”、“收获”、“火红的枫叶”、“沉甸甸的稻谷”、“金色”等,那么美丽的秋天是谁给我们带来的呢?当夏天南风飘然离我们而去,阵阵西风,带来了秋天的信息,西风对我们说……让我们一起学习歌曲《西风的话》。
二、教学歌曲《西风的话》
1.初听歌曲。在听歌曲的时候请大家思考:歌曲的旋律是怎样的?速度是怎样的?(平缓级进,中速)。
2.这么好听的歌曲,作曲家是谁呢?介绍作曲家黄自: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家。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曾赴美国学习,先后在欧伯林大学音乐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作曲、钢琴。1929年归国后,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任教并兼任音乐教务主任,作品有: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爱国歌曲《热血》、《九一八》;艺术歌曲《点绛唇》、《思乡》、《玫瑰三愿》。著作有《和声乐》、《西洋音乐史》等。其中《思乡》、《长恨歌》、《抗敌歌》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3.朗读歌词,仔细领会歌词,西风到底告诉我们什么?(珍惜时光,热爱生活和对美好时光的憧憬)。这也是这首歌的主旨(中心思想)。简练而生动地描写了一年来小朋友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了初秋的特征,饶有情趣。
4.听范唱。同位讨论,这首歌曲节拍是多少拍?运用了什么节奏型?
5.教师简单分析歌曲:这首歌为4/4拍,大调式,一段体。由四个乐句组成,这四个乐句都采用了相同的节奏:X X XX XX ︱ X — X — ︱ X X X X X X ︱ X— — 0 ︱,但旋律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对比。旋律流畅,在上下流动的级进中插入音程大跳,变化有致,力度运用细腻恰当,使歌曲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由于使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西风”作为第一人称“我”, “你们”代表“孩子”,唱起来倍感亲切。
6.学唱歌曲:
(1)学习旋律:
①4/4拍 、mp中弱 、f 强、渐弱渐弱
②节奏 :
× × ×× ×× | × - × - |
× × ×× ×× | × - - 0 ||
(2)跟琴视唱歌谱。先找出歌曲的最高音、最低音。
(3)用“呜”随琴唱旋律,并试着打节拍演唱。
(4)填词唱歌曲,电子琴伴奏。
(5)接龙唱练习。
(6)集体完整演唱歌曲。我们应该怎样去演唱,来体现歌曲中的秋意呢?(注意:要字正腔圆,演唱“袍 ”、“高”、“蓬”、“红”等字要使声音饱满,吐字清晰。)
(7)边听边唱,认真体会在演唱时,哪些地方可作渐强或渐弱的处理?分组讨论,将歌曲的旋律线画在课本上,说说注意歌曲的强弱变化有哪些好处?(使歌曲更好听、更富有感情)
(8)尝试用中等稍慢的速度演唱,体会歌曲的意境,注意将歌曲的强弱对比表现出来,轻柔、舒展的声音演唱,师指挥集体演唱。
(9)找个同学电子琴伴奏,集体演唱。
(10)找4个同学来用乐器伴奏,集体演唱。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以后还要继续在歌曲的旋律上、歌词连贯上下功夫。但是老师这节课感到非常高兴,因为老师看到了同学们积极的表现、听到了同学们优美的歌声,最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去发掘生活中的声源,而我们要学会去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
老师真心的希望同学们会记住西风的话:珍惜时间,热爱生活;在自己人生的秋天里,硕果累累,多姿多彩!
四、课后拓展:说说本节课自己的收获。
【教学反思】
本课我采用的是情境导入法,教学中我结合语文中的知识,通过让学生说秋天的颜色,用词语来概括秋天,最后以“金色的秋天是谁给我们带来的呢?”导入新课,使问题化难为易、化深为浅,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有趣,化特殊为一般,成为正真能引人思考的问题。
要让学生的歌声动听悦耳,声音起着关键的作用,但在获得优美歌声的同时,我们的耳朵的作用不可忽视。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说美术是视觉的艺术,那么音乐便是听觉的艺术。我们在歌唱的同时要用耳朵去听辨音色、音量、音高、节奏等等。《西风的话》是音乐家黄自创作的一首短歌,歌曲借西风之口,简练而生动的描写了一年来小朋友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了初秋的特征,饶有情趣。歌曲是一段体,节奏平稳对称,旋律流畅。在学习这首歌曲时,我紧紧抓住“听”来展开教学。首先让学生来听辨它的节拍,跟着音乐节拍的韵律拍一拍踏一踏。其次听一听歌曲歌唱了怎样的季节变化,也就是听辨歌曲内容。再次听的时候要求试着用手指画出旋律的起伏,也就是画出歌曲的旋律线。在反复的听辨中发挥了音乐的弥漫性作用,在无意识的听赏中就加深了学生对歌曲旋律的印象,在后面歌唱教学中就能基本把握好音高了。但这时还不能急于歌唱,还要通过形象地模仿“西风”的声音来分句模唱歌曲,再把抽象的的旋律加入手势动作形象的引导,这样歌唱整首歌曲的节奏音准都不成问题了。在完成了基本的歌曲教唱后,再加入了力度变化的歌曲处理及相关“秋”的拓展,说一说“秋”的诗句,唱一唱学过的有关秋天的歌曲和音乐作品。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让学生通过“听”来教学,通过不同的形式要求来“听”,让学生真正能把握好歌唱的音准,获得美妙的童声。

PAGE
6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