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等8个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现在正是春天,你们喜欢春天吗?你能用一个词,或者一首歌,或是一首古诗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吗?古往今来,无数的诗人把他们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写进了诗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关于春天的古诗。
清朝诗人高鼎在晚年的时候隐居于乡村中,当春天来临,他把自己看到的春色写进了这首《村居》中,想知道诗人找到了怎样的春天吗?就让我们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一首古诗——《村居》
二、初读古诗,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多种方式检查自读情况,相机正音纠错。
3.指导学生读诗还要读出节奏。指名学生读诗,相机出示停顿节奏: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品读诗句。
学生齐读,深入理解古诗。
品读“草长莺飞二月天”。
春天到了,小草有什么变化呢?学生自由讨论,相机指出“草长”的意思。
(出示春天小草的图片)你看到了怎样的小草?读好词语“草长”。
(出示黄莺的图片和鸟叫声)认识黄莺,识记生字“莺”,补充出示关于黄莺的诗句,多种方式诵读,感受。读好词语“莺飞”。
从时间里也能找到春天呢,阳春二月,草长莺飞,多么美好的春天啊!齐读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
品读“拂堤杨柳醉春烟”。
结合插图,观察杨柳的位置,理解“堤”的意思,识记生字“堤”。
堤岸的杨柳枝条下垂,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摆动,轻抚着堤岸。这样的杨柳给你什么感觉?指名读好“拂堤杨柳”,读出轻柔的感觉。
(出示细雨迷蒙中的杨柳图)细雨蒙蒙的春天到了,空气中常常笼罩着一层薄薄的水汽,这就是春烟。
春烟弥满,拂堤杨柳,这么美丽的春景就在我们的眼前,你有什么感受?是啊,真是令人陶醉啊!
春天不但藏在那草长莺飞、拂堤杨柳的美好春景中,还藏在小孩子的游戏和活动中呢!
出示:“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指名学生读。他们在干什么?结合插图,认识“纸鸢”。
他们为什么要在春天放风筝呢?交流春天的季节特点,知道“东风”就是春风。
你们每天一放学回家就干什么呢?联系生活,体会急切和期待的心情。关注诗中表示心情的字“忙”,带着急切的心情读好这两句诗。
指导生字书写。
读词语卡片,巩固生字。
教师组织学生认读生字、观察生字结构。
老师范写,边说边写。
诗:言字窄窄左边站,土字略高底横长,寸字横短竖勾直。
村:木字横短竖长直,撇长点小靠中间,寸字略宽起笔低。
童:立字扁扁里字长,横画长短变化多,里上一横长又长。
学生摹写,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练习书写,同桌互评。
课堂小结。
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看到诗中儿童在春天的无限生机中放飞风筝,你有没有心动呢?让我们一起放飞梦想的风筝,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倘徉。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背诵《村居》。春天的杨柳随风飘荡,轻柔娇美,看到此情此景,唐朝诗人贺知章写下了一首流传至今的古诗来赞美柳树。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首古诗《咏柳》。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注意结合之前讲解的古诗进行停顿,把握古诗的朗读节奏。
三、整体感知,品读课文。
1.品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出示从远处看的柳树的图片)看图,再读读第一句诗,想想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垂下的柳枝像什么。学生自由朗读,发挥想象,交流。
(2)(出示“碧玉”和绿色丝带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两种事物与柳树的相似之处,知道“碧”和“绿”都是描写柳树的颜色。
(3)听老师范读这句诗,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对这句诗的理解。
(4)阵阵春风吹过,垂下的柳枝又是什么样的呢?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感受柳枝轻柔、细长的形态之美。
2.品读“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出示柳叶图片)学生观察并描述柳叶的样子。
(2)同桌合作,分行朗读这一句,思考:这么美的柳叶是谁的杰作呢?在朗读中知道下句是对上句的答复。
(3)相机学习生字。
(4)二月春风给你什么感觉,学生自由交流。诗人把二月春风比喻成一位温柔的春姑娘,把每片柳叶都裁剪得细细长长,让人看了忍不住赞叹!在这美好的春光里,好似剪刀的二月春风还剪出了什么美景呢?(出示各种春景图片)
四、朗读感悟。
1.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读出诗的韵律美,要将韵脚读准、读到位。
2.教师引导学生在充分感受诗人丰富想象力的同时想象这首诗里有那些字用的特别妙。
五、指导生字书写。
教师组织学生认读生字,观察生字结构。
学生描红,并说说写字的注意事项。
教师讲解,范写。学生注意“碧、妆、绿、丝、绦”的书写。
课堂总结。
诗写得精彩是因为诗人观察仔细,能抓住柳树的特点,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抒写真情,才使得我们对柳树、对春天也产生了喜爱之情。希望同学们也能用自己那一双明亮的眼睛,一颗敏感的心灵,去观察身边的一切,领略身边的美景。
【课文小结】
《村居》这首诗通过描写春天轻快明丽的景,兴致勃勃的人,饶富乐趣的事,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咏柳》这首诗歌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巧妙的想象,生动地刻画出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
【板书设计】
村居
草长莺飞
拂堤杨柳 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儿童放纸鸢
咏柳
碧玉妆成
万条垂下 比喻 春天的美好
细叶谁裁出 拟人 大自然的
春风似剪刀 神奇工巧
【教学反思】
本课两首古诗虽然作者不同,写作朝代与写作方式不同,但其主题却是一致的,都是描写和赞美春天的景色。在教学《古诗二首》时,我抓住“春”这一主题,让学生通过两首古诗徜徉在更多描写春天的美的诗文中,从而感悟春的勃勃生机。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掌握古诗的朗读节奏,注意停顿和重音。
2.展示春景图,引导学生组织语言描述古诗展现的情景,这样能使学生更快地理解古诗,体会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诗句的意思,感受春天的气息,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
4.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观察生字的结构,掌握生字的书写,为理解古诗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