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2 文言文二则 铁杵成针 课件(2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2 文言文二则 铁杵成针 课件(24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22 15:1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铁杵成针
展示导入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一起诵读李白诗词。
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0
李白
人物解读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0
认真读文章,解决生字问题,规范断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感知内容
0
根据课本上的读音和注释,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注意断句。把课文读两遍。
2、同桌互相听读,讨论、修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和不恰当的停顿,把有疑问的地方画出来。
朗读感知
0
朗读感知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zú)业。
我们一起读课文,注意停顿的位置哦!
0
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读一读他们的做法,并尝试表演读。
老媪
李白
感知想象
0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听读一遍朗读,分别对同学的断句提出评价。
朗读感知
读古文语速要慢,把握好停顿和语调,把文章读熟。
0
疏通全文,理解大意。
感知研读
边读边看注释,把课文读懂。
合作理解每个句子的含义。
不懂的地方组内交流。
0
试着借助注释,说说句子的含义。
感知研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铁杵: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
是:这。
方:正在。
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
还卒业:回去完成了学业。
0
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感知研读
问题:
文中的李白为什么弃去?
李白在途中遇到了什么?
李白“感其意”的“意”是什么?
0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感知研读
磨针溪,坐落在眉州的象牙山下。
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地点——磨针溪边。
0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感知研读
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你觉得学习时的李白是怎样的?
0
感知研读
小组成员之间交流讨论:
李白在山上学习时,没有学成就放弃了,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讲给大家说。
0
李白在山下磨针溪遇到了一个“老媪”,他看到了什么?
课堂展示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0
老奶奶要将铁杵磨成针,你怎样想这件事情呢?
课堂展示
0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课堂展示
太白感的什么“意”呢?
他为什么“还”呢?猜想读音。
他会怎样“学习”到卒业呢?
0
通过我们的学习和讨论,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感知研读
0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学文言文的方法
借助课后注释
反复认真阅读
研读交流悟道理
感知研读
0
不看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内容,讲这个故事给同学听。
练讲故事
0
排练课本剧《铁杵成针》:一个放弃学业的小男孩在磨针溪边遇到了一个老奶奶……
课堂展示
0
观察字形,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想一想: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学写生字











0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这个故事的道理说给家人,听一听他们的意见。
作业布置
0
打开“阅读训练-《文言文二则》”,一起来闯关吧!
巩固练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