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圈——从自身做起》
一、设计依据:
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内容属于课标中“生物圈中的人”这一主题,而本章节为全书的最后一节,更应该在学习完人与生物圈的各种关系后,结合人对生物圈的影响、对生态平衡的破坏,造成的严重后果等方面对环境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进而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认同保护生物圈要从自身做起的观点。
保护生物圈关键在行动,而坚定的环保意识是行动的前提和必然。故本节课,我采用调查《自我环境保护意识的评价》,分析补充资料,设计探究实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必要性”,垃圾分类小游戏等环节层层递进,从意识到行动,逐步达成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生物圈与人的关系
(2)举例说出保护生物圈的对策和方法
(3)评价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
2、能力目标:
(1)尝试进行垃圾分类
(2)进行探究实验设计,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参与环保行动在身边的讨论,关注环境保护,认同环保从自身做起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评价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
2、教学难点:
(1)认同保护生物圈要从自身做起,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等
四、课型:新授课
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法、调查法、启发法、探究实验法
七、课前准备:
(1)PPT课件
(2)垃圾分类游戏FLASH动画
八、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1、展示生物圈中各种生态系统的美景照片 1、欣赏美丽的生物圈 由于本节课为借班上课,学生没有上一节课(生物圈环境在恶化)的知识基础,故采用情景创建的方法,使学生意识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生物圈正收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2、引导学生思考,在人类发展的各个时期,人类与生物圈的关系。 2、分析人类发展各时期,人类与生物圈的关系、原因,以及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3、展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破环的实例照片 3、浑身沾满石油的海鸟、垃圾遍布的河道、雾霾笼罩下的城市……触动学生
关注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 4、采访:你举得自己的环保意识如何? 4、自我点评 通过对自己环保意识的评估,客观了解自己的环保意识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在环保方面的不足之处。为学生完善自身的环保行为、提升环保意识奠定了思想基础。
5、指导学生完成《自我环境保护意识的评价》
5、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行为、习惯或愿望填写填写《自我环境保护意识的评价》表格,并按照打分公式给自己的环保意识赋分
6、点评各个得分段所体现的环保意识 6、反思自己的环保意识和生活中自己不够环保的行为
7、讨论:如何关心和保护环境? 7、从身边的小事谈起,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为可以保护环境?举例说明
8、总结:保护生物圈,应该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做起,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8、我们每天都要做的“小事”——丢垃圾也和环保息息相关
行动起来,保护生物圈 9、思考:为什么丢垃圾是“小事”也是“大事” 9、估算每天人均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 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件来分析更具说服力
10、展示相关数据,其中年产垃圾量的巨大数值对学生形成巨大的冲击力 10、计算每年南京产生的生活垃圾总量
11、展示资料:通过资料一引导学生思考(1)南京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是什么?(2)这样做对城市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 11、分析解读资料:资料一说明:(1)南京的生活垃圾最主要的处理方式是填埋(2)该种处理方式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运用南京本地的事例贴近学生生活
12、展示图片:《危险区域未经授权不得入内》《环保机构超级基金管理区域》通过资料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个居民区会出现这么多奇怪的疾病现象?(家里地下室常常有难闻的液体渗出,庭院里的篱笆腐烂变黑,儿童在地上玩耍之后会生皮疹,成年人则越来越多地出现癫痫、肝病和精神失常,而新生儿里则常常出现畸形。) 12、资料二说明:垃圾未经有效处理不仅会污染土壤、空气等还会威胁当地居民身体健康 层层推进,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垃圾不能及时有效处理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为环保意识不强的同学再次敲响警钟
13、思考:如果把垃圾(含有害物质)倾到在遥远的南极而不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是不是就没有危害了? 13、这样的行为可能会污染水源,鱼甚至企鹅。仍然会影响到我们自己。说明:垃圾不负责的随意丢弃可能伤害到更大的范围
14、处理垃圾过程中暴露出重重危机。对此,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14、学生讨论。建议将垃圾分类处理(如有害、无害的分类,能自然降解、不能自然降解分类,可回收、不可回收分类) 思考垃圾处理的可行办法,为探究实验的探究方向及实验设计做铺垫
15、探究: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必要性回忆探究实验的步骤 15、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设计探究实验,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并进一步验证自己的推想,分析垃圾分类的意义及必要性。为学习垃圾分类的打基础。
16、展示实验可能用到的实验材料,启发学生讨论实验过程。特别提示学生要注重以下问题的思考:(1)实验需要哪些器材?(2)实验的操作步骤是怎样的?(3)如何控制单一变量?(4)如何设置对照实验?(5)如何避免实验偶然性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16、学生讨论,并结合教师指导的5个问题完善自己的实验方案。小组汇报讨论的实验方案。其他小组对方案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质疑和完善
17、和学生共同总结实验结果及结论。垃圾分类有必要。①有利于垃圾资源化②有利于垃圾减量化③有利于垃圾无害化指导学生课后实验验证。 17、设计实验结果纪律表,并分析推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18、观看垃圾桶的“演化史”(从单筒到双筒到多筒),分类很细致。思考:2000年就南京就开始推广垃圾分类,可是如今小区里标注着用于存放不同类垃圾的筒里却仍堆放着未经分类的垃圾。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8、学生讨论并表达意见:(1)环保意识不足,觉得没必要或太麻烦(2)不知道垃圾应该如何分类(3)相关的法规惩戒力度不够其中绝大多数的意见集中在第二条 学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初步体验垃圾分类的方法。游戏能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兴趣。
19、学习目前我国采用的垃圾分类一般方法。 19、归纳何为可回收垃圾,何为不可回收垃圾,何为有害垃圾。举例说出。
20、游戏:垃圾的分类 20、进行游戏,有错误之处其他同学帮助修正
21、总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通过改善及的行为方式,树立社会新风尚,用行动捍卫、保护优美的环境 21、谈谈自己能为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法治宣传推动保障 22、普法宣传: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问世标志我国环保工作进入了法治阶段。环保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2、结合联合国世界环境日近年来的主题认同: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生物圈,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 从法治和宣传的角度来强化学生环保的信心
八、板书设计:
§13-2 保护生物圈——从自身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