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 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16 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24张PPT)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22 08:5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陋室铭
统编版 七年级下
学习目标
课前预习
16课 陋室铭
导入新课
课后拓展
课堂笔记
新课学习
1、积累字词,掌握文学常识,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及“铭”这一文体的特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文意,翻译、背诵全文。
3、体会作者的高尚品质,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你知道几个?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进步的思想家,文学家。唐顺宗时,官至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受到达官权贵的排挤、打击,但始终不屈,晚年回长安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诗豪”。
刘禹锡简介
(772—842)
写作背景
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
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
|“陋室”有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形式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
相似。文字简洁,句
式工整,而且押韵。
读来铿锵有力,多用
托物言志的手法。
题目解说
重点字词
1.辨音识字:
德馨( ) 苔( )痕
案牍( ) 鸿儒( )
西蜀( ) 何陋( )
2.辨析多音字:
调素琴( ) / 调动( )
重点词语
3.辨析字形:
馨( )德馨 / 罄( )罄竹难书
牍( )案犊 / 读( )读书
儒( )鸿儒 / 濡( )相濡以沫
xīn
tái

hónɡ rú
shǔ
lòu
tiáo
diào
xīn
qìnɡ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读得畅顺,读出感情。
本文韵脚:名ing,灵ing,馨in, 青ing,
丁ing,经ing,形ing,亭ing
斯:
惟;
劳形 :
鸿:
馨:

只;香气,
使······劳累;身体,形体

指品德高尚
鸿儒:
指知识渊博的学者。鸿,大。
白丁:
无官职的平民。这里指缺乏文化的人。
金经:
指用泥金(一种用金箔和胶水制成的金色颜料)书写的佛经。
丝竹: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泛指乐器发出的声音。
案牍:
指官府的公文。
乱:
使……扰乱
劳;
使…劳累。
名:
出名
灵:有灵验,显神灵。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平民。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译文
是为了与陋室作类比.
山-----水-----陋室
仙-----龙-----吾
名-----灵-----德馨
2.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点明文章主旨。说明“陋室”并不陋,因为主人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作者是否开门见山的写陋室, 起何作用?
陋室真的很陋吗?

日常生活
居室环境
交往之人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恬静、雅致 令人赏心悦目。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高雅之士,谈笑风生。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怡然自得,高雅脱俗。
一是自然环境清幽。(景)
二是交往人物不俗。(人)
三是生活情趣高雅。(事)
文章最后为什么要提“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呢?
作者让“诸葛庐”、“子云亭”和“陋室”形成了类比,他们的主人都是受人敬仰的古代名人,作者提起他们,意在以古代圣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暗示陋室不陋。表现了高雅的志趣。
诸葛庐
子云亭
远大抱负
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作者是一个不受世俗羁绊,淡泊名利,有着高洁傲岸节操和安贫乐道情趣的人。
(2)引用孔子的话作结,具有雄辩的力量。(3)画龙点晴,进一步点明全文主旨。
文人书斋名趣
我国历代文人雅士都很讲究书斋的命名,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愿。
诸葛亮--茅庐 闻一多--何妨一下楼
朱自清--犹贤博弈斋 梁实秋--雅斋
老学庵: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的书斋名。取“师旷老而学犹秉烛夜行”之语铭斋,立志要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聊斋:清代文学家蒲松龄题书屋为“聊斋”。相传,在创作《聊斋志异》时,为搜集素材蒲松龄常设烟、茶在路边,过路人只须到此讲讲故事、传闻,或聊聊天,便可免费享用。一旦听到有用的“材料”,蒲松龄就回去整理成文,因此他取书屋名为“聊斋”。
关心、爱护、尊重
作者对老王态度如何?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收获吗?
同学们,回去预习下一课。
谢谢听评课,欢迎指导!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