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屯溪现代实验学校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三册第85页例4的内容与有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索活动,积累经验,逐步提高探索学习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利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图片、画框、学习卡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一)复习:
1.在前几节课中,我们进一步了长方形与正方形(贴出卡纸)。哪位同学来说说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征?板书:长方形的特征:对边相等,正方形的特征:四条边都相等。
2. 猜一猜:这是什么图形?逐步出现一个长方形,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图形?
3.完整呈现出长方形后,请学生描出长方形的周长。强调: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指长方形四条边的总长。让学生仿照说一说正方形的周长是什么。
(二)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合作探究,寻找方法:
(一)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情境创设:呈现图画,这是今年的教师节,一个学生送给我的礼物,漂亮吗?老师想知道做这个画框用了多长的木条。
2.分析问题:那你们想一想,需要多少长的木条其实就是求什么? 那你觉得长方形的周长应该怎么求呢?
3.解决问题:
(1)下面就让我们从这张长方形的小卡纸入手,两人一组,一起来寻找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好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在测量长度时,请大家保留整厘米数。
(2)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教师巡视,注意对个别学生的辅导。
(3)汇报展示:逐一展示学生的方法:
方法一:6+6+4+4=20(厘米)
方法二:6+4+6+4=20(厘米)
方法三:6×2+4×2=20(厘米)
方法四:(6+4)×2=20(厘米)
学生汇报方法后,分别让学生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4)教师梳理补充:教师将每种方法的思路用课件演示出来。
(5)在这么多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6)那你觉得:长方形的周长应该怎么计算呢?
(7)课件呈现画框的长与宽,让学生去计算。
2.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呈现一个正方形的钟面,教师提醒:请你们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周长,最能体现正方形边的特征呢?
(2)汇报算法: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3)小结方法:正方形的周长如何计算?
(三)质疑提升:
1.小结:我们要想求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就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2.提升:老师这里有几个图形,你觉得要想求这几个图形的周长,至少需要量出几条边的长度?(呈现长方形,正方形与一个不规则的图形)
三、全课小结:
(一)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你有什么收获?
(三)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又应用于生活!
四、板书设计: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与正方形四条边的总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对边相等 四条边都相等
方法一:6+6+4+4=20(厘米)
方法二:6+4+6+4=20(厘米)
方法三:6×2+4×2=20(厘米)
方法四:(6+4)×2=20(厘米) 10×4=40(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