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阿长与山海经
统编版 七年级下
拓展
导思引学
学习目标
课前预习
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
导入新课
1、学习详略得当使主题更鲜明,人物更突出的写法。
2、学习如何才能让所写的人物真实、感人的写法。
3、体会文中充满情感语言的深意。
大字不识的阿长能与《山海经》有什么关系?
横
眉
冷
对
千
夫
指,
俯
首
甘
为
孺
子
牛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是鲁迅散文集。共收入1926年创作的回忆性散文10篇。本散文集以一个侧面表现了鲁迅说处的时代的社会风貌。
阿长是谁?
阿长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她连真实姓都不为人知,也不会识字作文,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阿长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鲁迅在作品中几次提到。在长妈妈去世30年后,作者仍写此文来纪念她,可见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厚感情。
作者却把她和《山海经》连在了一起。那么,她与《山海经》有什么关系呢?
它是中国先秦古籍。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
《山海经》全书18篇,大致可分为《山经》、《海经》、《大荒经》三部分。其中保存了许多神话故事,诸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等。
《山海经》是什么书?
《山海经》
《山海经》插图刑天
1、读本文,概括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的是什么?
2、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对比前后的感情有什么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
4、作者对阿长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
骇 惶急 疮疤
掳 渴慕 霹雳
悚 诘问 惧惮
hài
huáng
chuāng
lǔ
mù
pī lì
sǒng
jíe
dàn
阿长 ) 疮疤( )
诘问( ) 惧惮( )
震惊( ) 粗拙( )
憎恶( ) 絮说( )
惶急( )
xù
chuāng
(cháng
zēng
huáng
zhuó
zhèn
dàn
jié
识记
字词
惶急:
恐惧着急
把人抢走
掳
非常思慕
渴慕
第一部分:(1—2)介绍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及称呼的由来和她的外形特点。
第二部分:(3—18)作者介绍讨厌长妈妈的事例。
第三部分:(19—29)长妈妈为我寻找并购买《山海经》,作者感激她。
第四部分:(30—31)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
划分的依据是以”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依据。
本文可以划为几个部分,依据是什么?
第一层(1、2)简单介绍阿长的身份和名字的由来。
1、称呼:“长妈妈”、“阿长”、“阿妈”
2、称呼由来:先前的女工叫“阿长”,习惯了
3、外形特征:黄瘦而矮
第一部分
普通平凡
第一层(3-5)写长妈妈的粗俗的具体的表现。 1、“切切察察”——饶舌; 2、“告我的状”——多事; 3、睡觉时成“大”字——不拘小节;
第二层(6-12):写长妈妈麻烦的礼节。
1、元旦吃福橘;——详写
2、人死了要说“老掉了”;
3、死人、生了孩子的屋子不该走进去;
4、饭粒掉在地上,必须捡起来,最好吃下去;
5、晒裤字的竹竿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6、讲长毛的故事。——详写
麻烦多礼、
愚昧无知、
迷信
第二部分
讨厌、憎恶、不喜欢
第一层(18-21):“我”渴慕《山海经》的缘由
1、作者小时侯为什么喜欢《山海经》?
2、本层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山海经》中有很多奇特的插图。
为下文长妈给“我”买《山海经》作铺垫。
第二层(22-28):写长妈妈给“我”买来了渴慕已久的《山海经》。
1、阿长是怎样知道“我”非常想得到《山海经》的?(用原文回答)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
2、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 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我”认为“她并非学者, 说了也无益”。
表现了“我”对从她那儿得到《山海经》不抱任何希望。
第三部分
3、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 表现出什么样的心情?
“我”的反应:“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表现出意外、震惊、感动的心情。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到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阿长的伟大之处在于什么?(用原文回答)
最后两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了对
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
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
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这正是作者深沉怀念的真实写照。
文中哪些地方抒写了作者这种怀念之情?
第四部分
新的敬意
热爱关心
孩子
为“我”买
《山海经》
特别的敬意
无知、淳朴
讲“长毛”
的故事
不耐烦
善良真诚
令人厌烦
的规矩
粗俗、
不拘小节
摆成“大”字
的睡相
先
抑
后
扬
不大佩服
饶舌多事
切切察察
的毛病
写作手法
“我”的感情变化
人物性格
事
有哪些情感变化?
先抑后扬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有层次,形成跌宕。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
姓名:阿长
性别:女
身形:黄胖而矮
职业:保姆
文化程度:低
年龄:中年
性格特征:长妈妈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着纯朴、善良、仁慈的美德。
:
请你设计一份“个人简历”来认识阿长
祈 祷阿长
仁厚黑暗的 地母啊,
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中心思想
作者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纯朴热情、善良仁慈、关心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
自己对长妈妈的同情、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为什么题目上不写“长妈妈”而写“阿长”?
称呼不同,标志着不同的身份、品位。《阿长与〈山海经〉》前一部分所写的人物行状,多用抑笔,倘用“妈妈”称呼,名实不符,用“阿长”称呼,名副其实。再则,题目用的是46岁写作时的口气,宜用“阿长”称呼,而“阿”字又有亲昵的意味。
重点强化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是生她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我的保姆》选文 ——艾青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绵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拓读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刺扯 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虱子一颗颗的
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拓读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时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拓读
模仿本文的写法,把自己童年生活中记忆深刻的人用六百字写下来。
作业
谢谢听评课,欢迎指导!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收获吗?
同学们,回去预习下一课。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