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物体的形状》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受力时形状发生变化
2.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探究发现生活中力的应用的实例。
2.能够通过实验与观察感受力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研究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
2.感受科学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物体受力时形状发生变化。
教学难点: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橡皮泥、弹簧、铁丝、海绵、课件。
2.学生分组材料:铁丝、橡皮筋、弹簧、橡皮泥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情境导入,通过小猫弹钢琴的图片及音乐引出本科中心问题“体会力的作用”。
教师提问:同学们为什么小猫按动琴键就能弹奏出优美的琴声呢?
生:琴键弹起声音就出来了。
教师提问:琴键为什么可以按下弹起呢???
根据学生回答,引出本课中心。
二、认识力的作用
师: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玩儿啊?
生: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玩儿。那我今天啊,老师就带大家“玩”儿一节课,并在玩中一起快乐地学习科学知识吧!但在玩儿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仔细观察,体会蕴含的科学知识。
通过PPT以及学具和教具向学生展示通过力的作用,物体的形状会发生改变。并且体会用力改变物体形状的过程中,自己也会费力是受到了力的反作用。所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带领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单。
三、小组活动
师:同学们看看老师手里是什么??生:橡皮泥
师:没错!你们的手里是不是也有橡皮泥呀。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玩儿一玩儿。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力的作用,发挥想象力,捏出你喜欢的小礼物送给你的同学,并以小组为单位来做展示。
通过捏橡皮泥的小组活动,教师参与指导,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力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四、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应用到了力呢?
学生汇报,交流,可引导学生具体说一说
师可以提问:这个物体是怎么应用到力的?
师:奥运会很快就要在北京召开了,在奥运会的比赛当中,其实也有很多比赛项目是和力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看,下面这些运动项目,哪些地方应用到了力呢?
(撑杆跳高,跳水,足球,射箭,并播放PPT图片。)
师问:撑杆跳高怎样应用了力呢?谁给撑杆施加了力呢?撑杆发生了什么变化?
五、拓展
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了哪些收获呢?
学生汇报交流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课下搜集生活中用到力的例子并做记录,与同学们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