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可伸缩的橡皮筋 课件(16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可伸缩的橡皮筋 课件(16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人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5-22 11:13:26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注意不要让橡皮筋弹出去伤到自己或别人,认真观察橡皮筋的形状变化。
用力后的形状( )
变了 不变
去掉力后的形状( )
恢复 不恢复
变了
恢复
拿出手中的工具看看那些物体像橡皮筋一样,形状改变后还能恢复?








物体 用力后的形状 去掉力后的形状
橡皮筋 变了 不变 恢复 不恢复
彩色弹簧圈 变了 不变
恢复 不恢复
海绵 变了 不变
恢复 不恢复
曲别针 变了 不变
恢复 不恢复

结论:有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能发生改变,去掉力后还能恢复。
小组竞赛:
找一找生活中那些地方还用
到了可以恢复形状的物体?
小凯厕
可伸缩的橡皮筋
科学翼教版二年级(下册
(0
玩橡皮筋
6回轻
出存限公司

Boo∈NG
条形测力计
1N/2.5N/5N/10N测力计
G3 可伸缩的橡皮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想办法改变常见物体的形状,知道力会改变物体的形状。
2.通过探究力与橡皮筋长度变化的关系,亲历预测、实验、记录、交流的过程。
3.乐于与他人分享实验收获。
【教学重点】
知道力会改变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学会探究力与橡皮筋长度变化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多媒体课件
学生材料:每组橡皮筋、海绵、回形针。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1.玩游戏,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推和拉,知道了用推和拉是常见的用力方法。那我们今天这节课,能不能把推和拉的方法,或者其它用力的方法用在我们的脸上,让我们来玩一个的游戏吧。
2.学生分小组开展游戏,并指名学生上台汇报(边汇报边演示,其他学生观察)。指导学生在汇报时这样描述:你用了什么方法?橡皮泥发生了什么变化?
3.我们刚刚用了很多方法,使橡皮泥怎样了?(板书:形状改变了)
如果我把手轻轻地放在橡皮泥上,橡皮泥变形了吗?(用力按))现在呢?说明这些方法都是给了橡皮泥什么?(一个力)
[设计意图: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常见的用力方法——推和拉,借用推和拉或更多的方法玩游戏,激趣导入。]
2.活动一:让物体改变形状
1.刚才我们是在橡皮泥上用力,橡皮泥的形状就改变了。如果在其他物体上用力,它们的形状会改变吗?
2.(出示橡皮筋、海绵、回形针三种物品),让学生看一看,提出任务:你们有什么方法让这些物体形状改变?
3.让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4.分组活动:每人先选择一种物品,想出多种方法让它形状改变。然后再尝试改变其他的物品的形状。
5.汇报交流让物体形状改变的方法,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他们用的方法。
6.小结:刚才我们用了各种方法,比如推、拉、扭、压、弯等等,其实都是给了物体什么?(一个力)给了物体一个力,就改变了它原来的形状。在刚才的实验中,你们发现这几种物品哪一些比较容易变形?(有的需要较大的力就变形了,有的只要较小的力就变形了)
[设计意图:活动的始终都要紧扣不论用怎样的方法,都是给了物体一个力,力让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并引导学生进行对比,
有的物体只需要较小的力就能变形;而有的物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变形。]
3.活动二:探究力与橡皮筋长度变化的关系。
1.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用各种方法,比如推、拉、挤、压、弯、扭等方法让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老师这里还有个材料(出示橡皮筋),我们有办法让皮筋的形状改变吗?
2.指名让两个学生拉一拉皮筋。提问:你们看,同样的皮筋,为什么这个小朋友拉得长?另一个小朋友拉得短呢?(用力大小不同)
看来用力的大小与橡皮筋长度的变化是有关系的。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呢?
3.小结:用力越大,皮筋越长;用力小,皮筋短)
4.了解生活中通过对物体用力改变形状的例子。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会发生变化,去掉力后形状还能恢复)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呢?(让学生自己先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力改变物体形状的例子非常广泛。并通过对比意识到,科技的进步让生活变得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