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窗 教学设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3.天窗 教学设计(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22 17:3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窗》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这篇课文描写了雨天和夜晚两个场景中,乡下孩子们从小小天窗中感受到的乐趣和慰藉。课文写乡村孩子内心情感别具特点,开篇即描写天窗的样子和作用,为下文描写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是重点,作者先写下雨天,孩子们被关在家中透过天窗想象风雨的威力;再写晚上感到无趣时,由天窗想象窗外黑夜的神秘。这样的表达,形成了两次“抑扬”的情感节奏,都巧妙地借助于“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一语句过渡,充分展现了“天窗”给孩子们的童年带来的快乐和慰藉。课文的最后通过思辨意味的总结,升华了作者的思考,揭示出天窗之所以能给孩子带来快乐,根源还在于孩子活泼会想的童心。
  在具体描写的过程中,课文的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真童趣。比如“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写出孩子们的活泼与好奇。第5自然段中,在孩子眼里,雨脚“卜落卜落跳”,闪电“一瞥”,好像有了人的情态,继而写屋外风雨雷电威力增加了十倍百倍,课文用“扫荡”来展现想象的画面,突出了风雨雷电的可怖与狂暴。再如晚上休息时,紧扣“偷偷地”“伸出头、仰起脸”等一连串动作,写出了孩子的活泼好动、顽皮可爱。孩子们想象时,作者运用了“无数”“闪闪烁烁”“……似的”“也许是……”等词句展现了孩子想象的丰富多彩、新奇有趣,更体会出孩子们由天窗产生的激动、兴奋与期待。
  二、学情分析
  “天窗”对当下学生而言,是有新鲜感的,透过“天窗”理解“慰藉”,需要学生还原、想象文中孩子们想象时的情感状态。学生要联系自身的生活体验,体会被关在地洞似的屋子里那种苦闷与失落,才能对想象带来的快乐进而产生情感共鸣。学生此前已学过抓关键句理解内容,而抓关键语句体会情感,需要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个性化的感受。文中一些陌生化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是学生走进作者心理世界、想象画面、体会情感的支点,比如“慰藉”“卜落卜落”“一瞥”“猛厉地扫荡”等学生生活中接触不多的词汇,还有“像……似的……”“也许是……也许是……”等句式为孩子们不断丰富想象世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当学生对课文中的情感有初步体会后,对结尾会有朦胧的理解,但不一定能表达清楚,指导学生能将文本语言内化成自己的理解,应是本文学习需突破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慰、藉”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卜”,会写“慰、藉”等11个字,掌握“慰藉、扫荡”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天窗带给乡下孩子的快乐。
  四、教学重难点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天窗带给乡下孩子的快乐。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慰、藉”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卜”,会写“慰、藉”等11个字,掌握“慰藉、扫荡”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步了解天窗的相关知识,体会课文的基本情感。
  (一)借助图片,了解天窗
  1.出示江南老屋的天窗图片,让学生说说这些图片中的共同点,板书课题。
  2.揭示课文,引导质疑:著名作家茅盾就生活在这样的江南乡村,屋顶的天窗对作者的童年生活形成了很大的影响。鼓励学生质疑:关于天窗,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预设:天窗还可能是什么样子的?人们为什么要在屋顶开天窗?作者围绕着天窗会写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词
  1.引导学生带着疑惑自主读文:请同学们标好自然段序号,带着自己的困惑,自由朗读整篇课文,思考:作者围绕着天窗究竟写了哪些内容?
  2.分组呈现,教学生词。
  第一组:蝙蝠 河滩 猫头鹰
  指名朗读:相机指导“鹰”是后鼻音。
  关注“蝙蝠”都是“虫”字旁,“鹰”下面是个“鸟”字。
  指导写字:
  鹰:广字头的横画不宜太长,与竖折折钩呼应。鸟头扁,竖折折钩不宜太宽。
  第二组:锐利 帐子 闪闪烁烁 霸气十足
  指名朗读:相机正音“帐”“烁”都是翘舌音;出示“锐利”本意:①(刃锋等)尖而快;②(目光、言论、文笔等)尖锐。教师出示课文中语句: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选择哪一种义项?
  第三组: 卜落卜落 一瞥 慰藉
  指名朗读:着重指导三个生字的读音,“藉”不读jí。
  理解词义:“瞥”猜测是什么意思?关注下面的“目”字底。
  指导写字:慰:慰中的“示”,双横要短,第八笔的点画紧靠竖钩。心字底卧钩要小,与“尉”呼应,不宜太宽。第十二笔和最后一笔的两个点画,要舒展、呼应。
  指导朗读: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设计意图】生字词的分类处理,一方面减轻了集中识字量过大的弊端,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生字词进行合理地归类,促进学生结构化思维的发展。
  (三)梳理内容,理解大意
  1.分享交流,梳理内容:作者围绕着“天窗”写了哪些内容?
  2.了解天窗设计的原因。
  (1)组织学生自由阅读课文1至3自然段,思考:老屋屋顶上的天窗有什么作用?
  (2)紧扣“暖和的晴天”“光线和空气都有了”和“大风大雨”“北风呼呼叫”“黑得像地洞”,从光线和空气流通的角度了解开天窗的必要性。
  (3)依循思路,练习填空:在________,将前排的木板窗打开,________都有了;碰着________,或者________,只要木板窗一关,屋子里________。这就需要________,在屋顶________,再装上________。
  【设计意图】教师设置了“自主阅读探究”“紧扣信息理解”“依附句式表达”的思维历程,为学生搭建了展现成果、言语表达的桥梁,促进了学生从零散的感性体验向理性思考转变。
  3.感知天窗带来的乐趣。
  (1)教师过渡:从第4自然段开始,作者好像并没有直接写天窗,而是写了什么?组织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第4至第7自然段。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两组语句——
  第一组: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4和第6自然段,初步感受孩子们被关在屋子里的感受?(孤独、无聊、苦闷……)
  第二组:
  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
  夜的美丽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鼓励质疑:“这时候”分别具体指的什么时候?“慰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天窗是凭什么能够让孩子的想象“锐利”起来的?孩子们是怎么从“天窗”中看到“夜的美丽神奇”的?
  (3)相机小结:天窗是连接外面广阔天地的通道,给孩子们原本枯燥乏味的童年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教学与文本中的关键语句进行链接,将学生的思维逐步朝文本的主题迈进;质疑环节的价值在于激发学生认知冲突,为第二课时学习打下基础。
  (四)设置悬念,明确方向
  小结激趣:作者茅盾写这篇课文并不是为了介绍“天窗”的特点,而是要着重描写孩子们从天窗中发现的乐趣。这节课我们针对课题提出了很多问题,通过自主阅读也解决了这些问题。下节课,我们将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体会天窗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2.学习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语言所蕴藏的情感,获得思想启迪。
  3.感受作者想象的方法,理解孩子们是如何借助天窗从“无”中看到“有”,从“虚”中看到“实”的。
  (一)激发共鸣,感知“慰藉”
  1.复习: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过去的房屋有一种独特设计——天窗,了解到开天窗是为了让屋子里光线更亮些,还知道下雨天、夜晚,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慰藉。
  2.引导思考:下雨天不出去、大晚上要睡觉,不是很正常吗?孩子们为什么还需要慰藉呢?自由默读课文第4和第6自然段,你们有同感吗?
  3.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一直这样“寂寞、无聊”下去吗?引导关注“唯一的慰藉”,相机引向“雨天”部分。
  (二)精读“雨天”,理解“慰藉”
  1.自由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此时孩子们还是苦闷、孤独的吗?孩子们是怎样从天窗中获得“慰藉”?谈谈自己的感受。
  2.组织交流:
  (1)雨:卜落卜落跳 ——强调读音,联系上下文猜测,是一种怎样的跳?尝试用双手弹击桌面的方式体现“卜落卜落”的声音,体验语言的节奏,体会孩子情绪的“轻快”。教师相机点评:表示声音的词语中就蕴藏着情绪。
  (2)电:“一瞥”——观察字形,猜测“瞥”的意思,闪电一“瞥”写出了什么?(好像在和闪电挤眼睛聊天呢)引发想象:可能是闪电在“戏弄”孩子们、“挑逗”孩子们……引导学生想象:闪电可能会对孩子们说些什么?教师相机点评:表示动作的词语中也藏着情绪。
  教师指导朗读,读出语言中的情趣和轻快,并相机小结:此时的天窗就像是一个瞭望口,让孩子们的情绪慢慢发生了变化。
  (3)猛厉地扫荡: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想象雨风雷电“猛厉地扫荡”的画面。
  你想象到
  这雨,________
  这风,________
  这雷,________
  这电,________
  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
  教师小结:此时的天窗就像是一个放大镜,让原本的无聊一扫而光,让孩子们内心充满了无比兴奋、激动!指导朗读,感受短句子的节奏感和力量感。
  3. 此时孩子们的想象是怎样的?作者用了一个非常有意味的词语,结合学生回答
  出示语句: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引导学生质疑辨析:如果将课文中的“锐利”换成“丰富”,你觉得可以吗?鼓励再读语段,寻找理由,组织交流。
  4.组织交流:因为想象是轻快的,所以用“锐利”;因为想象是威猛的,所以用“锐利”;因为想象将自己内心的苦闷完全释放出来了,所以用“锐利”……如果用“丰富”就不能将这些内在的情感表达出来。
  5.正是这样锐利的想象,让孩子们感受到天窗带来的快乐。所以,孩子们都认为……引导学生朗读“唯一的慰藉”一句。
  (三)学法迁移,体会“慰藉”
  1. 梳理学法,迁移运用:刚才,我们抓住语段中关键动词,体会到作者蕴藏在语句中的情感,这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这样读书,才会越读越有趣,越读越有味。在夜晚时,孩子们透过天窗的想象还是“锐利”的吗?快速浏览第7自然段,夜晚中的想象是怎样的?尝试用一个词来概括。(美丽神奇)教师质疑:孩子们如何从一块小小的玻璃中看到“美丽神奇”的夜空呢?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快速思考。
  2. 组织交流感受:“美丽神奇”体现在想到的事物上。梳理出示:
  一粒星? 无数的星
  一朵云? 无数的云彩
  一条黑影 蝙蝠、夜莺、猫头鹰
  3.深入细读:读到这里,还是不够的。想象夜空的“美丽神奇”时,正身处一片漆黑的屋内,你又从哪里感受到天窗给乡下孩子带来的快乐?如果是你,你会想到哪些画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抓住关键词批注自己的感受。
  4.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感受
  (1)“一粒星”“一朵云”“无数星”“无数云彩”:指导学生感受星空的神奇浪漫;从由一颗到无数的数量变化,感受乡下孩子想象的丰富、活泼以及想象时情绪的高涨;教师相机小结:表示数量的词语也蕴藏着情感。
  (2)“闪闪烁烁”“可爱”“奇幻”:由暗淡想到夜空的“可爱”与“奇幻”,体会孩子们想象时的陶醉。教师相机小结:原来形容词中也能蕴藏着丰富的情感。
  (3)三个“似的……”“也许是……”:指导学生朗读,还原孩子想象的过程,感受想象时的新奇和神秘,指导学生扩展想象:从“掠过的一条黑影”你还可以想象到“这条黑影”可能会是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体验孩子们自由想象的快乐)
  5.多么美丽而神奇的想象啊!如果你就是夜晚在屋子里的一个孩子,你会透过天窗想象到哪些?
  教师小结:此时的天窗就像是万花筒,读着课文中这些关键词句,孩子们那份陶醉、那份兴奋、那份新奇就流到我们心里了。难怪孩子们都认为……指导再读“唯一的慰藉”一句。
  (四)体悟结尾,深化理解
  1.我们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知道孩子们透过天窗想到了外面不一样的精彩世界。现在,谁来说说为什么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天窗让孩子们看到了更阔达、更复杂的雨景;天窗又让孩子们看到了更真切、更确实的夜景。所以,作者在课文的最后这样写道(出示课文最后一段),集体朗读。
  2.总结全文:了解了一种古老的房屋设计——天窗;感受了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慰藉;学习了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紧扣关键语句品悟情感。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