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3章 电磁波
第1节 电磁波的产生
第3章 电磁波
方向
振荡电流
LC振荡电路
逐渐减少
磁场能
原方向
反向充电
电场能
变化
转化
电磁振荡
同一个
全振荡
全振荡
秒 s
亨利H
涡旋电场
涡旋电场
涡旋磁场
电磁场
磁场
电场
磁场
电磁场
横波
3.0×108
电场
电磁场
电磁波
感应电动势
电磁波
预习导学新知探究
梳理知识·夯实基础
多维课堂,师生互动
突破疑难·讲练提升
qsL
5T
6
疑难突破·思维升华
以例说法·触类旁通第1节 电磁波的产生
1.关于LC振荡电路中的振荡电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振荡电流最大时,电容器两极板间的场强最大
B.振荡电流为零时,线圈中自感电动势为零
C.振荡电流增大的过程中,线圈中的磁场能转化成电场能
D.振荡电流减小的过程中,线圈中的磁场能转化为电场能
解析:选D.振荡电流最大时为电容器放电结束瞬间,场强为零,A错;振荡电流为零时,LC回路振荡电流改变方向,这时的电流变化最快,电流强度变化率最大,线圈中自感电动势最大,B错;振荡电流增大时,线圈中电场能转化为磁场能,C错;振荡电流减小时,线圈中磁场能转化为电场能,D对.
2.关于电磁场和电磁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变化的磁场一定会产生变化的电场
B.电磁波在真空中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C.电磁波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D.电磁波在同种介质中只能沿直线传播
解析:选C.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稳定的电场,故A项错;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速度比真空中的小,故B项错;电磁波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故C项对,D项错.
3.如图所示,某瞬间回路中电流方向如箭头所示,且此时电容器的极板A带正电荷,则该瞬间( )
A.电流i正在增大,线圈L中的磁场也正在增大
B.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正在增大
C.电容器带电荷量正在减小
D.线圈中电流产生的磁感应强度正在增强
解析:选B.根据电流方向可知电容器正处于充电状态,电容器充电过程中,回路中电流减小,磁场能减小,电场能增大,电容器带电荷量正在增大,电压正在增大,线圈中电流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正在减弱,故只有B正确.
4.用如图所示的LC电路,可以产生电磁振荡.设其中所用电容器的电容为C、线圈的自感系数为L,则该电路辐射电磁波的频率为________.若将所用电容器的电容变为4C,线圈的自感系数不变,则电容器的带电量由最多逐渐减少到零所经历的时间t=________.
解析:电磁波的频率为f= .
电容变为4C时,振荡电流的周期为
T′=2π=4π.
电容器的带电量由最多到零的时间为个周期,
则t=T′=π.
答案: π
[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振荡电场周围产生振荡磁场,振荡磁场周围产生振荡电场
B.稳定电场周围产生稳定磁场,稳定磁场周围产生稳定电场
C.变化电场周围产生变化磁场,变化磁场周围产生变化电场
D.均匀变化电场周围产生均匀变化磁场,均匀变化磁场周围产生均匀变化电场
解析:选A.由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稳定的电场或磁场不会在周围产生磁场或电场;均匀变化的电场或磁场在周围产生稳定的磁场或电场;振荡的电场或磁场在周围产生的振荡磁场或电场,故B、C、D均错,A对.
2.下列关于电磁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电磁波是电磁场由发生区域向远处的传播
B.电磁波在任何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108 m/s
C.电磁波由真空进入介质传播时,波长变长
D.电磁波不能产生干涉、衍射的现象
解析:选A.电磁波是交替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由发生区域向远处的传播.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频率f不变,根据波速公式v=λf,由于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速度变小,所以波长变短.电磁波具有波动性,能产生干涉、衍射现象.故只有A对.
3.要想增大LC振荡电路中产生的振荡电流的频率,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增大电容器两极板的间距
B.升高电容器的充电电压
C.增加线圈的匝数
D.在线圈中插入铁芯
解析:选A.振荡电流的频率由LC回路本身的特性决定,f= .增大电容器两极板的间距,电容减小,振荡频率增大,A对;升高电容器的充电电压不能改变振荡电流的频率,B错;增加线圈匝数和插入铁芯,电感L都增大,频率降低,C、D错.
4.某时刻LC振荡电路的状态如图所示,图中的箭头方向表示此时电流的方向,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容器正处于放电过程中
B.振荡电流在增大
C.电容器上电荷量正在减少
D.磁场能正在向电场能转化
解析:选D.由题图可知,电容器正在充电,电容器上的电荷量、电场能增加;回路中电流正在减小,磁场能正在减小,磁场能正向电场能转化,故A、B、C项都错,D项对.
5.某电路中电场强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能发射电磁波的电场是( )
解析:选D.由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当空间出现恒定的电场时(如A项),由于它不激发磁场,故无电磁波产生;当出现均匀变化的电场(如B、C项时),会激发出磁场,但磁场恒定,不会再在较远处激发起电场,故也不会产生电磁波;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如D项),会激发出周期性变化的磁场,它又激发出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如此不断激发,便会形成电磁波,故D正确.
6.如图所示电路中,L是电阻不计的电感器,C是电容器,闭合开关S,待电路达到稳定状态后,再打开开关S,LC电路中将产生电磁振荡.如果规定电感器L中的电流方向从a到b为正,打开开关的时刻为t=0时刻,那么图中能正确表示电感器的电流i随时间t变化规律的是( )
解析:选C.本题属含电容电路、自感现象和振荡电路的综合性问题,应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1)S断开前,ab段短路,电容器不带电;
(2)S断开时,ab中产生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减小,同时,电容器C充电,此时电流正向最大.
(3)给电容器C充电的过程中,电容器的充电量最大时,ab中电流减为零,此后LC发生电磁振荡形成交变电流.
二、多项选择题
7.如图所示,有一水平放置、内壁光滑、绝缘的真空圆形管,半径为R,有一带正电的粒子静止在管内,整个装置处于竖直向上的磁场中,要使带电粒子由静止开始沿管做圆周运动,所加磁场可能是( )
A.匀强磁场
B.均匀增加的磁场
C.均匀减少的磁场
D.由于洛伦兹力不做功,不管加什么磁场都不能使带电粒子绕管运动
解析:选BC.本题考查应用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和牛顿运动定律的能力,磁场对静止的电荷不产生力的作用,但当磁场变化时可产生电场,电场对带电粒子产生电场力的作用,带电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可以产生加速度,选B、C.
8.LC振荡电路中,某时刻磁场方向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磁场正在减弱,则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
B.若电容器正在充电,则电容器下极板带正电
C.若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则线圈中电流正在增大
D.若电容器正在放电,则自感电动势正在阻碍电流增大
解析:选BCD.由电流的磁场方向和安培定则可判断振荡电流方向,由于题目中未标明电容器两极板带电情况,可分两种情况讨论:
(1)若该时刻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则可知电容器处于放电状态,电流正在增大,则C正确,A错误.
(2)若该时刻电容器下极板带正电,可知电容器处于充电状态,电流正在减小,则B正确.
由楞次定律可判定D正确.
9.如图所示为LC振荡电路中电容器两极板上的电荷量q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由图可知( )
A.在t1时刻,电路中的磁场能最小
B.t1到t2电路中的电流值不断变小
C.从t2到t3电容器不断充电
D.在t4时刻,电容器的电场能最小
解析:选ACD.作出i-t图线(图中虚线),注意到i-t图线按余弦规律变化,注意到电流大,磁场能大;电容器C上带电荷量大与电场能大为对应关系,不难判断出A、C、D正确.
10.LC振荡电路中,通过P点的电流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图中周期为2 s).现规定沿顺时针方向的电流方向为正,则( )
A.0.5 s至1 s时间内,电容器充电
B.0.5 s至1 s时间内,电容器上极板带的是正电
C.1 s至1.5 s时间内,磁场能正在转化为电场能
D.1 s至1.5 s时间内,下极板的电势高
解析:选AD.由振荡电流的图象可知,在0.5~1 s的时间内,电流为正方向,且电流值正在减小,由题意可知,顺时针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则在0.5~1 s的时间内,LC回路中的电流是沿顺时针方向的,而且电容器C正在充电.由于充电电流是由电容器C的负极板流出,流向正极板,可知在0.5~1 s的时间内电容器C的上极板带负电,下极板带正电,选项A正确,B错误;再由振荡电流的图象知,在1~1.5 s的时间内,电流的方向为负,且电流值正在增大,由题意可知,此时间内LC回路中的电流是沿逆时针方向的,所以下极板的电势高,而且由于电流值正在增大,所以电场能正转化为磁场能,选项C错误,D正确.
三、非选择题
11.在LC振荡电路中,若已知电容C,并测得电路的固有振荡周期T,即可求得自感系数L,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需多次改变C值并测得相应的T值,现将测得的六组数据标示在以C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的坐标纸上,即如图所示用“×”表示的点.
(1)T、L、C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中给出的数据画出T2与C的关系图线.
(3)求得的L值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振荡电路的周期公式为T=2π,在作图时直线应尽可能通过较多的点,使分布在直线两侧的数据点数目尽可能相等,根据所作图线,求出其斜率k,对照公式T2=4π2LC,即可知L==,代入数据,可求得L的值.
答案:(1)T=2π (2)如图所示
(3)0.037 0 H±0.001 9 H
12.一个智能玩具的声响开关与LC电路中电流有关,如图所示为该玩具内的LC振荡电路部分,已知线圈自感L=0.25 H,电容器电容C=4 μF,在电容器开始放电时(取t=0),这时上极板带正电,下极板带负电,当t=2.0×10-3 s时,求:
(1)电容器的上极板带何种电?
(2)电路中电流的方向如何?
解析:(1)LC振荡电路的固有周期T=2π=2π s=2π×10-3 s=6.28×10-3 s,t=2×10-3 s,是在第一个周期内的到T之间.在第一个内电容器放电,放电完毕,电容器上电荷为零,电路中电流最大,在第二个内,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不变,线圈中的自感电动势对电容器充电,下极板带正电,上极板带负电.
(2)在0~内电容器放电,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电流从0逐渐增大到最大值.~内由于线圈的自感作用线圈中的电流沿原来的方向继续流动,只是大小从最大值逐渐减小至零,故t时刻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为逆时针.
答案:(1)负电 (2)逆时针
PAGE
8第1节 电磁波的产生
1.了解电磁振荡的概念,知道什么是振荡电流和LC振荡电路,理解振荡电流产生的过程和能量转化情况.(重点+难点)
2.知道什么是电磁振荡的周期和频率,知道LC电路的周期和频率公式.(重点) 3.理解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两个要点,了解电磁场与电磁波的联系和区别以及电磁波的特点.(重点) 4.了解赫兹实验的原理及意义.
一、电磁振荡
1.振荡电流:大小和方向都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2.振荡电路:产生振荡电流的电路.由电感线圈L和电容器C所组成的电路就是一种基本的振荡电路,叫做LC振荡电路.
3.电磁振荡的过程分析
(1)放电过程:由于线圈的自感作用,放电电流由零逐渐增大,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逐渐减少,电容器里的电场逐渐减弱,线圈的磁场逐渐增强,电场能逐渐转化为磁场能,振荡电流逐渐增大,放电完毕,电流达到最大,电场能全部转化为磁场能.
(2)充电过程:电容器放电完毕后,由于线圈的自感作用,电流保持原方向逐渐减小,电容器将进行反向充电,线圈的磁场逐渐减弱,电容器里的电场逐渐增强,磁场能逐渐转化为电场能,振荡电流逐渐减小,充电完毕,电流减小为零,磁场能全部转化为电场能.此后,这样充电和放电的过程反复进行下去.
4.电磁振荡
在LC振荡电路中,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量,电路中的电流,与振荡电流相联系的电场和磁场也周期性交替变化,电场能和磁场能相互转化.
5.电磁振荡的周期和频率
(1)一次全振荡:发生电磁振荡时,通过电路中某一点的电流,由某方向的最大值再恢复到同一个方向的最大值,就完成了一次全振荡.
(2)电磁振荡的周期T:完成一次全振荡的时间.
(3)电磁振荡的频率f:在1 s内完成全振荡的次数.
6.LC电路的周期和频率
(1)公式:T= 2π,f=.
(2)单位:周期T、频率f、自感系数L、电容C的单位分别是秒s、赫兹Hz、亨利H、法拉F.
1.(1)在LC振荡电路中,回路中电流值最大时刻,回路中磁场能最大.( )
(2)在LC振荡电路中,电容器放电完毕时刻,回路中磁场能最小.( )
(3)振荡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均不断变化.( )
(4)电磁振荡的固有周期与电流的变化有关.( )
提示:(1)√ (2)× (3)√ (4)×
二、麦克斯韦的预言与赫兹的实验
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1)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电场
麦克斯韦提出,在变化的磁场周围会激发出一种电场——涡旋电场,不管有无闭合电路,变化的磁场激发的涡旋电场总是存在的,如图所示.
(2)变化的电场周围产生磁场麦克斯韦从场的观点得出,即使没有电流存在,只要空间某处的电场发生变化,就会在其周围产生涡旋磁场.如图所示.
(3)变化的电场和磁场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场,这就是电磁场.
2.电磁波
(1)电磁波的产生
变化的电场周围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变化的电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相互联系在一起,就会在空间形成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电磁场.这种在空间交替变化并传播出去的电磁场就形成了电磁波.
(2)电磁波的特点
①电磁波是横波,电磁波在空间传播不需要介质.
②电磁波的波长、频率、波速的关系:v=λf,在真空中,电磁波的速度c=3.0×108 m/s.
(3)电磁波能产生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
3.赫兹实验
(1)赫兹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现象:当感应圈两个金属球间有火花跳过时,导线环两个小球间也跳过火花.
(3)现象分析:当感应圈使得与它相连的两个金属球间产生电火花时,空间出现了迅速变化的电磁场.这种电磁场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传播.当电磁波到达导线环时,它在导线环中激发出感应电动势,使得导线环的空隙中也产生了火花.
4.实验结论:赫兹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2.(1)电磁波是横波.( )
(2)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
(3)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的电场.( )
提示:(1)√ (2)√ (3)×
电磁振荡中各物理量的对应变化
1.用图象对应分析i、q如图
2.振荡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对应关系
时刻(时间) 工作过程 q E i B 能量
0 放电瞬间 qm Em 0 0 E电最大E磁最小
0→ 放电过程 qm→0 Em→0 0→im 0→Bm E电→E磁
放电结束 0 0 im Bm E电最小E磁最大
→ 充电过程 0→qm 0→Em im→0 Bm→0 E磁→E电
充电结束 qm Em 0 0 E电最大E磁最小
→ 放电过程 qm→0 Em→0 0→im 0→Bm E电→E磁
放电结束 0 0 im Bm E电最小E磁最大
→T 充电过程 0→qm 0→Em im→0 Bm→0 E磁→E电
T 充电结束 qm Em 0 0 E电最大E磁最小
3.几个关系
(1)同步同变关系
在LC振荡回路发生电磁振荡的过程中,电容器上的物理量:电荷量q、板间电压U、电场强度E、电场能E电是同时同向变化的,即:
q↓→U↓→E↓→E电↓(或q↑→U↑→E↑→E电↑)
振荡线圈上的物理量:振荡电流i、磁感应强度B、磁场能E磁也是同步同向变化的,即:
i↓→B↓→E磁↓(或i↑→B↑→E磁↑).
(2)同步异变关系
在LC振荡过程中,电容器上的三个物理量q、E、E电与线圈中的三个物理量i、B、E磁是同步异向变化的,即q、E、E电同时减小时,i、B、E磁同时增大,且它们的变化是同步的,即:q、E、E电↑i、B、E磁↓.
在振荡电路中,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量与电压、电路中的电流,都是按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的,它们相对时间的变化是不均匀的——在最大值处变化率最小,在零值处变化率最大.
(多选)如图表示LC振荡电路某时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容器正在充电
B.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正在增大
C.电感线圈中的电流正在增大
D.此时刻自感电动势正在阻碍电流减增大
→
→
[解析] 由电流的磁场方向可判断线圈中电流从上往下看是逆时针方向,又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可知电容器在放电,两极板间电压减小,电路中的电流在增大,此时刻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增大,故A、B错误,C、D正确.
[答案] CD
1.如图是一个LC振荡电路中的电流变化图线,根据图线可判断( )
A.t1时刻电感线圈两端电压最大
B.t2时刻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为零
C.t1时刻电路中只有电场能
D.t1时刻电容器带电荷量为零
解析:选D.由图象知,计时开始时,电容器两极板间带电荷量最大,电流为零,电容器开始放电,根据电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以在图中画出q-t图象(在解析图中用虚线表示).根据图象分析可知:t1时刻,电容器上电荷量为零,电势差为零,电场能为零,故D对,A、C皆错.t2时刻电容器上电荷量q最大,两板间电势差最大,B错.故选D.
LC振荡电路的周期
1.影响电磁振荡的周期和频率的因素
由电磁振荡的周期公式T=2π知,要改变电磁振荡的周期和频率,必须改变线圈的自感系数L或者电容器的电容C.
影响线圈自感系数L的是:线圈的匝数、有无铁芯及线圈截面积和长度.线圈的匝数越多,自感系数L越大,有铁芯的自感系数比无铁芯的大.
影响电容器电容的是:两极板正对面积S、两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ε以及两极板间距d,由C=(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不难判断ε、S、d变化时,电容C的变化情况.
一般来讲,由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正对面积的改变较为方便,只需将可变电容器的动片旋出或旋入,便可改变电容C的大小,所以通常用改变电容器正对面积的方法来改变LC振荡电路的周期和频率.
2.LC回路中各物理量的周期
(1)电感线圈L和电容器C在LC振荡电路中既是能量的转换器,又决定着这种转换的快慢,L或C越大,能量转换时间也越长,故周期也越长.
(2)回路中的电流i、线圈中的磁感应强度B、电容器极板间的电场强度E的变化周期就是LC振荡电路的振荡周期T=2π.在一个周期内,上述各量方向改变两次;电容器极板上所带的电荷量,其变化周期也是振荡周期T=2π,极板上电荷的电性在一个周期内改变两次;电场能、磁场能也在做周期性变化,但是它们的变化周期是振荡周期的一半,即T′==π.
如图所示的振荡电路中,自感系数L=300 μH,电容C的范围为25~270 pF,求:
(1)振荡电流的频率范围;
(2)若自感系数L=10 mH,要产生周期T=0.02 s的振荡电流,应配置多大的电容?
[思路点拨] 求解本题时应注意,电容最小时对应的振荡电流的频率最大,电容最大时振荡电流的频率最小.
[解析] (1)由f= 得:
fmax= Hz=1.8×106 Hz
fmin= Hz=0.56×106 Hz
所以频率范围为0.56×106~1.8×106 Hz.
(2)由T=2π 得:
C== F=10-3 F.
[答案] (1)0.56×106~1.8×106 Hz (2)10-3 F
2.如图所示电容器的电容都是C=4×10-6 F,电感都是L=9×10-4 H,图甲中开关S先接a,充电结束后将S扳到b;图乙中开关S先闭合,稳定后断开.两图中LC回路在电磁振荡t=3.14×10-4 s时刻,C1的上极板正在________电(选填“充”或“放”),带________电(选填“正”或“负”);L2中的电流方向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磁场能正在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解析:先由周期公式求出T=2π=1.2π×10-4 s,t=3.14×10-4 s时刻是开始振荡后的T,再看图甲电路对应的q-t图象(以上极板带正电为正)和图乙电路对应的i-t图象(以LC电路中电流逆时针方向为正),图象都为余弦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在T时刻,从图甲电路对应的q-t图象看出,上极板正在充电;从图乙电路对应的i-t图象看出,L2中的电流向左,正在增大,所以磁场能正在增大.
答案:充 正 左 增大
对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理解
1.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如图所示,当穿过螺线管的磁场随时间变化时,上面线圈中串联的灯泡发光,说明线圈中产生了感应电流.麦克斯韦认为,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是变化的磁场在线圈中产生了电场.线圈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做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
在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电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场本身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跟闭合电路(导体环)是否存在无关,导体环的作用是显示电流的存在.
2.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在给电容器充电的时候,不仅导体中的电流产生磁场,而且,在电容器极板间变化的电场周围也要产生磁场.
静止的电荷产生静电场,那么运动的电荷周围的电场应该是变化的.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说明导体中存在变化的电场,电流周围的磁场一定是这个变化的电场产生的,即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3.麦克斯韦理论的概括
关于电磁场的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电场周围一定产生磁场,磁场周围一定产生电场
B.在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周围一定产生变化的电场
C.均匀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均匀变化的磁场
D.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
[思路点拨] 深刻理解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中“变化”的含义.
[解析] 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只有变化的电场才产生磁场,故A选项错误,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恒定的磁场,非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的磁场.故B、C错,D正确.故选D.
[答案] D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依据是电磁感应.理解时要注意静电场(或静磁场)不产生磁场(或电场),其核心在“变化”,要根据电场(或磁场)的变化情况来确定所产生的磁场(或电场).
3.关于电磁场和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波有横波,也有纵波
B.电磁波不可能在墙体内传播
C.发射电路的电磁振荡停止,则传播出去的电磁波立即消失
D.电磁波中电场和磁场的方向处处垂直
解析:选D.电磁波中,电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均与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电磁波是横波,没有纵波,A错误,D正确;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均能传播,B错误;发射电路的电磁振荡停止时,虽不再发射电磁波,但已发射出去的电磁波还要继续传播,C错误.
典型问题——电磁波和机械波的比较
1.电磁波和机械波的共同点
(1)二者都能产生干涉和衍射.
(2)二者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频率不变.
(3)二者都满足波的公式v==λf.
2.电磁波和机械波的区别
(1)二者本质不同: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传播,机械波是质点机械振动的传播.
(2)传播机理不同:电磁波的传播机理是电磁场交替感应,机械波的传播机理是质点间的机械作用.
(3)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而机械波传播需要介质.
(4)电磁波是横波,机械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甚至有的机械波同时有横波和纵波,例如地震波.
类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归类和比较,有助于掌握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类比过程中,既要找出共同之处,又要抓住不同之处.某同学对机械波和电磁波进行类比,总结出下列内容,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机械波的频率、波长和波速三者满足的关系,对电磁波也适用
B.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C.机械波的传播依赖于介质,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机械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而电磁波只有纵波
[解析] 机械波和电磁波有相同之处,也有本质区别,如v=fλ都适用,A说法正确;机械波和电磁波都具有干涉和衍射现象,B说法正确;机械波的传播依赖于介质,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说法正确;机械波有横波和纵波,而电磁波是横波,D说法错误.
[答案] D
(多选)关于电磁波与声波的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B.由空气进入水中时,电磁波速度变小,声波速度变大
C.由空气进入水中时,电磁波波长变短,声波波长变长
D.电磁波和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由介质决定,与频率无关
解析:选ABC.因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声波属于机械波,它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A正确.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声波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依次增大,故B正确.无论是电磁波还是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频率都不变,所以由波长λ=及它们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知,由空气进入水中时,电磁波的波长变短,声波的波长变长,故C正确.电磁波在介质中的速度,与介质有关,也与频率有关,在同一种介质中,频率越大,波速越小,所以选项D错误.
PAGE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