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西游记》中的大鹏金翅雕
21.《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
庄子(约前369一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世称“老庄”。庄子思想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庄子》名言
《庄子》一书,通行本有内篇七章:
《逍遥游》第一,
《齐物论》第二,
《养生主》第三,
《人间世》第四,
《德充符》第五
《大宗师》第六,
《应帝王》第七。
这七篇,思想深透,风格飘逸,而且十分连贯。
走近作品
外篇共十五篇文章,大部分非庄子手笔。
《天地》《秋水》《达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这六篇很可能是庄子自著,或是他的弟子整理老师著作编成的文章。
杂篇共十一篇文章,除《让王》《盗跖》《说剑》《渔父》四篇外,都是非常漂亮的文章,非庄子手笔。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朗读课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 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 怪者也。
大鱼名
振奋,指用力鼓动翅膀
悬挂在天空的云
天然形成的水池
记载
同“溟”,海。
表修饰
这
海水运动
南海
怪异的事物(形作名)
主谓间,取独
结构助词,的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变化成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振翅奋飞的时候,它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鹏鸟呀,海水运动时将要迁徙到南海去。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记载怪异事物的书。
翻 译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盘旋飞翔
旋风
气息,这里指风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表示选择
代大鹏
这样
主谓间,取独
击水,拍打水面
离开
凭借
用
翻 译
《齐谐》中的话说:“鹏鸟迁徙到南海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波涛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文本探究:
2.结合文中内容说说,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
1.本文讲了哪几层意思?
先介绍大鹏的外形(前三句)
然后写大鹏的活动(中间四句)
最后写大鹏飞上高空之后眼中的景象(最后三句)
文本探究:
3.“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的鲲鹏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鹏鸟展翅高飞,威力无比,气势宏大,搏击于天空,启示人们要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勇于搏击,敢于追求。
文本探究:
4.“野马” “尘埃”的运动依靠的是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用野马、尘埃与鹏相类比,是说明万物均“有所恃”(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也好, “野马” “尘埃”也好,看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5.庄子的作品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鲲鹏”可高飞九万里,能从北海飞到南海,但必须借助“海运”“扶摇”,这表明鲲鹏展翅高飞,必须有所倚。这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从而回答了“逍遥”要有所依凭。
主旨:万物的存在和活动都有所凭借,没有绝对的自由。
文本探究:
现实意义:
作者在文中表明自己的观点:世间万物都是由所凭依的,是不自由的。就连宏大的鲲鹏也不例外,这就让我们意识到:
1、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
2、只有遵守法纪,懂得自律的人,才会有自由的空间和生活。
庄子笔下的大鹏形象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李白一生常以大鹏自比,下面这首《上李邕》(yōng),是他写给当时德高望重的名士、北海太守李邕的。结合注释,并査阅工具书,说说诗人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上李邕
唐代: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 丈夫未可轻年少。
白话译文:
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如果在风歇时停下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时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
《上李邕》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画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用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年轻的李白敢于向大人物挑战,充满了初出牛犊不怕虎的锐气。
收集与“鹏”有关的文学形象、诗词名句、成语典故。
鹏程万里?比喻前程远大。
鹏游蝶梦 指变幻夸诞之谈。
鲲鹏展翅?指施展抱负,实现宏伟的理想,创造一番事业。
扶摇直上 意思是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比喻仕途得意。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上李邕》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毛泽东《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苏轼《催试官考较戏作》
2. 结合《庄子·应帝王》一篇,简单说说庄子散文的特色。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体悟《庄子》散文艺术特色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第一, 想象奇幻。 第二, 构思巧妙。 第三, 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 第四, 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1. 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鵬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联想和想象。
体悟《庄子》散文艺术特色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桥
这
怎么
固然
本来
完全,肯定(是这样)
追溯
你
已经
主谓间
哪里
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1.梳理庄子与惠子的论辩过程,有感悟地表演朗读。
内容探究
2.在庄子与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从故事本身看,庄子占上风;
从逻辑看,惠子是胜者。
3.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内容探究
这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表现出他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追求。
4.对比庄子和惠子的形象。
惠子:力辩、求真、拘泥,有逻辑家的知识判断;
庄子:巧辩、尚美、超然,有艺术家的快乐自由。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表现了两人可以相与游玩、辩论的朋友关系。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感染。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谈淡你的理解。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垩土,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
(《徐无鬼》)
【提示】
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课堂延伸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2.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庄子·让王》
4.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
5.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