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种豆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对种子的变化感兴趣,萌发观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探索发现种子的变化以及种子变化需要的条件,学习用图画、表格的方式做观察记录表,发展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两盆种类相同、长势差不多的植物。
一、情境与问题
1、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你们见过种子吗?种子是在什么环境下发芽的?
2、你种过植物轻型?你知道怎样才能使植物茁壮成长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种豆子。
二、探究与发现
(一)种豆子
1、观察种子的变化。
教师出示黄豆、绿豆、蚕豆、芸豆干湿种子,浸泡出芽的四种豆的种子。(包括没出芽的豆)看看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我这里有四种豆子,分别是黄豆、绿豆、蚕豆和芸豆,但是这四种豆子又不一样,你有没有发现哪里不一样?(一些干的,一些湿的)已经发芽了的种子是干的还是湿的?(湿的)
2?、种豆子
(1)教师示范种豆的方法:
松土:用小铲把土弄松,把土块弄碎。
浇水:水量要适中。
浸种:在种之前,把种子在水里泡一段时间。、
播种:先挖个坑,坑深浅要适当,每个坑里放两三粒种子,再盖上土。
出苗:过几天后,就会出苗了。
(2)学生边观察边做模仿动作。
师:现在请你们一组为单位种豆子。
(3)学生动手种植、浇水。
(4)教师交代管理要求。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管理种植豆子、定时浇水。
师:豆子种好了之后,你们这一组就负责管好自己这一组的豆子,要定时浇水,然后记录下豆子的生长情况。
将豆苗的生长过程用图画的方式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1?页中。
3、展示交流:待学生的豆苗长出后,教师找合适的时间,引导学生交流种植过程,分享种植方法和结果,倾听他人建议,改进种植方法,弥补自已的不足,使自己的植物能更好地生长。
(二)、探究植物生长的条件。
1。提出问题:出示两盆一样的植物,提问:
(1)同样的两盆植物一盆浇水,一盆不浇水,过几天后结果会怎样??
(2)同样的两盆植物一盆放到阳光下,一盆放到黑暗处,过几天后结果又会怎样????
2。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对水和阳光是否影响植物生长进行猜测。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我们通过做实验来验证一下。
3。你想怎样进行实验呢?实验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
做实验用的两盆植物要一样;第一个实验除了一盆浇水、另一盆不浇水,其他条件要完全一样;第二个实验除了一盆放在阳光下、另一盆放在阴暗处,其他条件要完全一样。
4、利用多媒体播放教材中的图片,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整个实验的过程的视频。
5、通过实验说明了什么?讨论、交流。注意倾听,分享他人观察的结果,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6。教师总结:
引导学生归纳出植物的生存和生长需要水与阳光。
三、应用与拓展
1。种植活动:多媒体展示种植草莓的方法和过程,小组交流的、探讨种植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再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种植的方法:
把松软的土壤分别放在四个花盆中;
将草莓幼苗种入土壤、压实;给正在生长的幼苗进行施肥、填土;草莓开花;长出草莓。
2、课外实践:种一盆自己喜欢的植物,记录它的生长过程,不会可以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