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
第1课 昼夜交替现象
复习知识点:
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①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③太阳不动,地球自转。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模拟实验后发现这四种解释都能使地球上的某一区域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
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3.地球上昼夜交替的时间一般是(24)小时。
4.在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中,太阳可以用(手电筒)来模拟。
第2课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复习知识点:
1.“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主要观点:①地球是(球体)。如果大地是平面的话,所有的人都会同时看到太阳或星辰的出没,但事实并非如此。②(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如果地球转动,就必然会带动其他物体(如云彩等)一起转动,人们看见的却是云彩、鸟类在自由运动。③(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因为人们看到的是这些天体每天都在有规律地东升西落。
2.“日心说”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他的著作是《天体运行论》。①地球是(球形)的。如果在船桅顶放一个光源,当船驶离海岸时,岸上的人们会看见亮光逐渐降低,直至最后消失,这说明地球表面是球形的。②(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因为天空比大地大得太多,如果无限大的天穹在旋转,而地球不动,实在不可想象。③(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第3课 证明地球在自转
复习知识点:
1.法国一位名叫傅科(1819—1868)的物理学家,在家中研究摆的规律时偶然发现:将摆和它的支架放在一个圆形底盘上,将摆摆动起来并且慢慢地转动圆底盘时,摆摆动的方向并没有随着圆盘的转动而转动,而是基本不变。
2.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3.在1851年,也就是“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傅科将一个摆长为60余米、重27千克的铁球摆锤吊挂在一个高高的圆顶大厦里(巴黎万神庙),并且在摆下的地面上画上一个刻度盘。当时,许多人都来观看这一奇妙的实验。摆摆动起来,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人们惊奇地看到:刻度盘所指示的方向与摆摆动的方向悄悄地发生着“偏转”,并且是沿顺时针方向发生偏转。由于摆能保持摆动方向不变,所以这恰好证明了地球在旋转。人们终于亲眼看到了地球在自转。(傅科摆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第4课 谁先迎来黎明
复习知识点:
1.地球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太阳东升西落)
2.我们可以利用(世界时区图)了解不同地区之间的时差。人们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3.北京处于(东八区),乌鲁木齐处于(东六区),北京的日出时间比乌鲁木齐(早2个小时)。
4.北京处于(东八区),巴黎处于(0时区),北京的日出时间比巴黎(早8小时)。
5.北京处于(东八区),纽约处于(西五区),相差(13)个小时,北京是白天时,纽约是黑夜。?
习题:
在“谁先迎来黎明”模拟实验中,不同的材料或动作各代表什么?用线把它们连起来。
围成一圈的同学 太阳
贴有地名和方位标志的同学 地球
红色纸片 地球的自转
按某种方向转动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们
先看到红色纸片 迎来黎明
参考答案:
在“谁先迎来黎明”模拟实验中,不同的材料或动作各代表什么?用线把它们连起来。
围成一圈的同学 太阳
贴有地名和方位标志的同学 地球
红色纸片 地球的自转
按某种方向转动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们
先看到红色纸片 迎来黎明
第5课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复习知识点:
1.人们发现,不仅一天中北极星基本不动,而且一年四季中,其他的星星也都是围绕着北极星(东升西落),北极星也似乎不动。
2.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易错题:
北半球的人们在观星时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沿( )方向旋转。
A.顺时针
B.逆时针
C.自西向东
答案解析:
西东,人们发现,不仅一天中北极星基本不动,而且一年四季中,其他的星星也都是围绕着北极星(东升西落)。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升西落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选B。
第6课 地球在公转吗
复习知识点:
1.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1年)。?
2.地球公转的证据是:①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东向西)移动。②恒星周年视差。(恒星周年视差是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③从卫星、飞船上的观测。④利用太空望远镜观测。
3.第一个成功测出恒星周年视差的天文学家是(贝塞尔)。
第7课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复习知识点:
1.四季形成的原因: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
2.当阳光直射点在(赤道)时,绍兴可能是(春季)或(冬季)。?
3.当阳光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阳光是(直射),处于(夏季);南半球的阳光是(斜射),处于(冬季)。?
4.当阳光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时,南半球的阳光是(直射),处于(夏季);北半球的阳光是(斜射),处于(冬季)。??
习题:
1.秋分时,太阳直射在( )。
A. 南回归线 B. 赤道 C. 北回归线
答案:B。
2.在不同的季节,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 )。
A. 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
B. 地轴是倾斜的,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
C. 地轴不断发生变化
答案:B。
3.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 )。
A. 春季 B. 夏季 C. 冬季
答案:C。
第8课 极昼极夜现象的解释
复习知识点:
1.在地球的南极和北极,有许多事情令人感到奇怪,其中之一就是极地的白天或黑夜很长。北半球夏季时,太阳长挂在北极天空就是不会下落,北极中心地区的白天甚至可以长达(半年)的时间;而到了冬季,就几个月见不到太阳,北极点附近有(半年)的时间都处在黑夜之中。人们把这样的现象叫(极昼)和(极夜)。
2.极昼极夜现象的解释:①地球自转时,地轴是倾斜的,方向始终指向北极星;②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3.地轴倾斜角度大约是(23度)。
4.地轴的倾斜(角度更大),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将更大)。
5.极昼发生的范围变大了,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气温、气候、日照时间等都将有较大变化,会极大影响地球上的生物。)
综合:总结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主要有两种形式 自转 公转
对地球两种运动形式的描述(方式、方向、周期、特点) 运动方式:绕地轴转动 运动方式:绕太阳转动
方向:自西向东(或逆时针) 方向:自西向东(或逆时针)
周期:24小时一周 周期:一年
特点:地轴倾斜 特点:地轴倾斜方向不变、角度大小不变
判断地球运动的依据 傅科摆天体东升西落卫星观测 恒星周年时差星座季节交替卫星观测
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 昼夜 四季、极昼极夜
单元练习
1.填空题。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这就意味着越是( )的地区,就越
先迎来黎明。
(2)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着太阳运动的学说称为( )。 它是波兰天文学家( )提出的。
(3)我国目前统一采用的地方时是( )。
2.选择题。
(1)对于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的交替,正确的解释是( )。
A. 地球不动,太阳围绕着地球转
B. 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C. 地球围着太阳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
(2)极昼(极夜)现象与( )无关。
A. 地球自转
B. 月球公转
C. 地球公转
(3)下列现象与昼夜有关的是( )。
A. 猫头鹰捕食
B. 大雁迁徙
C. 小草枯萎
(4)春分时,太阳直射在( )。
A. 赤道
B. 北回归线
C. 南回归线
(5)下列现象可以说明地球在公转的是( )。
A. 太阳东升西落
B. 四季交替
C. 恒星的周年视差
(6)( )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A. 太阳
B. 北斗星
C. 北极星
(7)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
A. 24 小时
B. 一个月
C. 一年
(8)某同学站在教室中央,原地逆时针转动。他发现教室里的景物也跟着
旋转,但头顶上的电灯的位置始终不变。
①在这个模拟实验中,该同学在原地逆时针转动代表( )。
A.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B. 地球自西向东公转
C. 地球自东向西自转
②在这个模拟实验中,该同学看到的教室里的景物旋转的方向为( )。
A. 自西向东
B. 自东向西
C. 自上而下
③在这个模拟实验中,该同学代表( ),电灯代表( )。
A. 地球
B. 太阳
C. 北极星
3.将下列观点与相应的理论用线连起来。
地球是球体 地球在运动
太阳静止不动 地球自转周期为 24小时
地球静止不动 太阳每天绕地球一周
太阳是宇宙中心 所有天体都围绕地球运动
地球是宇宙中心 所有天体都围绕太阳运动
4.填一填。
地球的运动主要有两种形式:
对地球两种运动形式的描述:
(方式、方向、周期、特点)
判断地球运动的依据:
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
5.探究题。
如下图,用一支蜡烛代表太阳,将一个小地球仪从西向东绕蜡烛旋转。当小地球仪转到位置③时,北半球阳光( )射, 是( )季;南半球阳光( )射,是( ) 季。
单元练习参考答案:
1.填空题。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这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地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2)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着太阳运动的学说称为(“日心说”)。 它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的。
(3)我国目前统一采用的地方时是(北京时间)。
2.选择题。
(1)对于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的交替,正确的解释是( C )。
A. 地球不动,太阳围绕着地球转
B. 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C. 地球围着太阳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
(2)极昼(极夜)现象与( B )无关。
A. 地球自转
B. 月球公转
C. 地球公转
(3)下列现象与昼夜有关的是( A )。
A. 猫头鹰捕食
B. 大雁迁徙
C. 小草枯萎
(4)春分时,太阳直射在( A )。
A. 赤道
B. 北回归线
C. 南回归线
(5)下列现象可以说明地球在公转的是( C )。
A. 太阳东升西落
B. 四季交替
C. 恒星的周年视差
(6)( C )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A. 太阳
B. 北斗星
C. 北极星
(7)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C )。
A. 24 小时
B. 一个月
C. 一年
(8)某同学站在教室中央,原地逆时针转动。他发现教室里的景物也跟着
旋转,但头顶上的电灯的位置始终不变。
①在这个模拟实验中,该同学在原地逆时针转动代表( A )。
A.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B. 地球自西向东公转
C. 地球自东向西自转
②在这个模拟实验中,该同学看到的教室里的景物旋转的方向为( B )。
A. 自西向东
B. 自东向西
C. 自上而下
③在这个模拟实验中,该同学代表( A ),电灯代表( C )。
A. 地球
B. 太阳
C. 北极星
3.将下列观点与相应的理论用线连起来。
地球是球体 地球在运动
太阳静止不动 地球自转周期为 24小时
地球静止不动 太阳每天绕地球一周
太阳是宇宙中心 所有天体都围绕地球运动
地球是宇宙中心 所有天体都围绕太阳运动
4.填一填。
地球的运动主要有两种形式:
对地球两种运动形式的描述:
(方式、方向、周期、特点)
判断地球运动的依据:
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
5.探究题。
如下图,用一支蜡烛代表太阳,将一个小地球仪从西向东绕蜡烛旋转。当小地球仪转到位置③时,北半球阳光( 斜 )射, 是( 冬 )季;南半球阳光( 直 )射,是( 夏 ) 季。
解析:如上图所示,③位置,阳光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南半球阳光直射,是夏季,北半球阳光斜射,是冬季。
地心说
日心说
地球的运动
地心说
日心说
地球的运动
公转
自转
绕太阳转动;
自西向东;
一年;
转动时,地轴倾斜角度和方向不变。
绕地轴转动;
自西向东;
一天或24小时;
转动时,地轴倾斜,地轴北部延长线始终指向北极星。
恒星周年视差;
星座四季交替;
卫星观测。
傅科摆;
天体东升西落;
卫星观测。
四季、极昼极夜
昼夜交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