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总复习三(知识填空与例题)
考点二十八 植物的生长素
1.植物的感应性:分为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两种表现形式。
(1)植物常见的向性运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
(2)向性运动是单方向刺激引起定向运动,而感性运动是不定向刺激引起的整体或局部运动。
2.植物激素
(1)熟悉不同植物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2)生长素与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关系: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____的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____。结果,茎就会向生长____的一侧弯曲,即向____的一侧弯曲。
典例精析
【例29】 为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图中所示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胚芽鞘的生长具有向光性B.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C.单侧光使胚芽鞘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D.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向光生长
针对训练
29.下列生命活动中,与植物感应性无关的是( )
A.用手轻触含羞草,它的叶片合拢
B.浸在水中的大豆种子逐渐胀大
C.被台风吹倒的小麦又自然挺立起来
D.生长在河岸边的柳树的根向河一侧生长
考点二十九 人体激素
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及其功能
典例精析
【例30】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的腺体都能分泌激素 B.人体内的激素含量少、作用大
C.激素只能通过导管进入血液 D.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
针对训练
30.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是由腺体分泌的,由于含有消化酶,所以对人体有调节作用
B.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类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
C.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症
D.激素调节对人体生命活动起重要作用,所以人体内的激素含量多
考点三十 神经系统
1.人的神经系统
(1)神经系统的组成:由____神经系统和____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前者是指脑、脊髓,后者是由脑、脊髓发出的神经组成。
(2)脑的组成: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分,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
大脑具有______________的功能,小脑主要负责______________,脑干主要______________的活动。
(3)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具有____和____功能。
2.应答性反应和反射弧
(1)反射:人体通过______________对各种刺激作出______________反应的过程。____是神经系统调节身体各项生理活动的基本方式。
反射活动包括对信息的____、____和____。
(2)反射弧
(3)反射类型
①_____________:先天形成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不会因长期不用而减弱或消失。
②_____________:后天形成需要大脑皮层参与,会因长期不用而减弱或消失。
典例精析
【例31】下列有关人体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纤维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小脑具有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
C.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D.脊髓既具有反射功能,又具有传导功能
针对训练
31.)李明不小心被月季上的刺扎到,迅速缩手,对该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是效应器,能够对刺激作出反应
B.3是神经中枢,能产生感觉
C.若4处受到损伤就不能发生反射
D.该反射弧完成的是条件反射
考点三十一 体温的控制
1.人的体温:在_____________的调节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____,从而维持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
2.产热和散热
(1)产热:安静时,以____产热为主;运动时,以_____________产热为主。
(2)散热:常温条件下,以_____________为主;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的温度时,以_____________ 为主。
3.体温受脑控制:人体内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_____________来调节和控制的。同时,在不同温度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特别是人为了保温或降温所采取的措施,如增减衣服等,对体温调节也有一定的作用。
典例精析
【例32】某健康学生对自己的体温及其生活环境温度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
(1)人体正常体温保持在____℃左右,由此可以判断图中____表示该学生体温变化曲线。
(2)人的正常体温能维持相对稳定,主要依赖于_____________的精细调节。
针对训练
33.(多选)在寒冷环境中,人体防止体温下降的适应性反应是( )
A.心脏跳动减慢 B.骨胳肌出现“颤抖”
C.汗液分泌减少 D.皮肤多数血管舒张,血流量减少
考点三十二 健康和健康的生活
1.健康是指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者均处于__________状态。
2.健康的三要素包括:
(1)_________________:即身体状态良好,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正常,没有疾病和躯体残缺;
(2)_______________: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能很好地处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3)______________:即对周围环境、社会生活各方面都能很好地适应,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能与社会环境的要求保持一致,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变化。
3.安全用药常识:安全用药是指根据患者个人的病情、体质、家族遗传病史和药物的成分等做全面情况的检测,准确地选择药物、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同时以适当的________、适当的_______、适当的_______准确用药。
4.吸毒、酗酒、吸烟的危害:
(1)吸毒的危害:毒品具有很强的__________,吸毒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都有_________________。
(2)酗酒的危害: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或麻痹抑制,引发_______________。
典例精析
【例34】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应从学生时期开始。下列哪项属于健康生活的观点( )
A.每天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B.男儿不抽烟,枉活在人间
C.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 D.常坐网吧间,快活似神仙
针对训练
34.下列有关人体健康生活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要有充分的睡眠 ②高蛋白食品吃得越多越好 ③酗酒主要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④吸烟可诱发肺癌 ⑤青少年可以利用网络获取知识 ⑥吸毒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
A.①④ B.③⑤ C.②③ D.②⑥
考点三十三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
1.细菌是单细胞的________生物,是利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生物。有些细菌能_______人体细胞,导致人体患病;还有一些细菌虽不侵入细胞内,但会产生一种能破坏细胞的毒素,如破伤风杆菌。
2.抗生素:是由一些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产生的,能抑制并最终消灭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物质。细菌引起的疾病通常可用________治疗。
3.病毒是比细菌还小的一类生物,它们没有_______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_______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流行性腮腺炎、生殖器疱疹、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等。
4.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传染病传播的三个环节:
(1)___________: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____________: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体所经过的途径。
(3)___________: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6.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
(1)____________________:对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等;对感染及时处理。
(2)__________________:加强饮食卫生、水源和粪便管理;生活用具消毒;消灭媒介动物(蝇蚊蚤虱)等方法。
(3)__________________:体育锻炼,不与传染源接触,预防接种等。
7.常见传染病种类:常见的传染病按照传播途径,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和性传播疾病。
典例精析
【例35】天花是一种在全世界已经被消灭的传染病。目前世界上只有极少数的实验室保存有天花病毒,天花病毒是天花这种病的( )
A.病原体 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D.易感者
针对训练
35.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A.水传播和饮食传播 B.虫媒传播和接触传播
C.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 D.饮食传播和接触传播
考点三十四 身体的防卫
1.非特异性免疫:不针对某一种______的病原体,而是对_______病原体有一定的防御作用。如第一道防线的黏膜和_______,第二道防线的_______________和溶菌酶。
2.特异性免疫:针对进入的某种抗原,产生相应的抗体进行防御作用。包括_______免疫和_______免疫。
3.抗原和抗体:_______是指入侵人体后能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物质。_______指机能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4.计划免疫:卫生防疫部门有_______地对__________进行预防接种,使他们获得免疫,从而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目的。
典例精析
【例36】注射相应疫苗可以预防黄热病,注射的疫苗和获得的免疫类型分别属于( )
A.抗原、特异性免疫 B.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C.抗体、特异性免疫 D.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针对训练
36.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要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所用蛇毒、抗蛇毒毒素分别是( )
A.非特异性免疫 抗原 抗体 B.特异性免疫 抗体 抗原
C.非特异性免疫 抗体 抗原 D.特异性免疫 抗原 抗体
考点三十五 非传染性疾病
典例精析
【例37】 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引发冠心病,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冠心病诱因的是( )
A.缺乏体育锻炼 B.长期高脂肪饮食 C.长期高糖饮食 D.饮食清淡,适当运动
针对训练
37.现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外,影响其发生的主要原因还有( )
A.不良的生活环境和营养条件 B.严重的环境污染
C.不良的心理因素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D.个人体质
考点三十六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1.地心说与日心说
(1)托勒密认为,_______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金星、水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________运转。
(2)哥白尼与日心说:16世纪,哥白尼经过20年的天文观测与研究,建立了“日心说”。该理论体系认为, _______ 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是绕_______做圆周运动的,月球围绕着_______转动。
2.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是大爆炸宇宙理论。其主要观点是大约137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那时的宇宙极小、极热,又有极大的密度,宇宙就是在这个大火球的爆炸中诞生的。大爆炸后,宇宙迅速_______。爆炸引起的宇宙膨胀一直延续至今,并仍将延续下去。
3.英国人史蒂芬·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界的设想成了现代宇宙学的重要基石。他的宇宙无边界设想是这样的:第一,宇宙是______的;第二,宇宙不是一个可以任意赋予___________或_______的一般系统。
典例精析
【例38】 下列关于宇宙认识说法正确是( )
A.宇宙中天体的位置是始终不变的 B.宇宙是方形的
C.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 D.太阳就是宇宙的中心
针对训练
38.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区别在于( )
A.地心说认为地球绕太阳转,日心说认为太阳绕地球转
B.地心说认为太阳绕地球转,日心说认为地球绕太阳转
C.地心说因为不符合科学观测的结果所以与教会的观点不合
D.日心说一提出来就被广大人民接受,因为它是符合科学的
考点三十七 地球的演化
1.地球约在46亿年前随着太阳系的形成而诞生。形成初期是一个_________构成的_______的球。而后逐步冷却,形成了原始的__________。在距今约38亿年前,最原始的生命体在_______中诞生。
2.25亿至5.7 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大片陆地和山脉,海洋中的藻类释放出_______,大气中的_______含量逐渐增多。
3.5.7亿至2.5亿年前的古生代,地球上的陆地面积增加,原始的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露出海面,出现昆虫、鱼类、两栖类、裸蕨类等生物。
4.2.5亿至0.65亿年前的中生代,裸子植物和爬行类动物出现。
5.0.65亿年前至今,地球在第三纪经历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等许多世界上的高大山脉,奠定了现代地球地貌的基础;鸟类、哺乳类动物和被子植物出现。
典例精析
【例38】 下列关于地球演化和生命的起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形成之初由高温岩浆不断喷发的主要气体水蒸气、二氧化碳、氧气和氮气构成了地球的原始大气
B.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体是在海洋中诞生的
C.地球上出现裸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大气中的氧气含量才逐渐增多
D.现代出土的两栖类动物化石形成年代早于恐龙化石形成年代
针对训练
38.科学家认为原始大气中并没有氧气,后随地球的演化逐渐增加。早期地球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 )
A.原始海洋蒸发出的水蒸气分解 B.原始海洋中藻类的光合作用
C.原始森林中植物的光合作用 D.火山喷发
考点三十八生命的起源
1.生命的诞生。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米勒在实验室用充有甲烷、氨气、氢气和水蒸气的密闭装置,以加热、放电来模拟____________的环境条件,成功合成了一些氨基酸、有机酸和尿素等。
2.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假说。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_________________生成________________;第二阶段,从_________________形成____________;第三阶段,从_____________组成能自我维持稳定和发展的多分子体系;第四阶段,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精析
【例39】对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米勒和其他科学家的实验说明( )
A.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在原始海洋中形成
B.原始地球上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C.原始地球上复杂的有机物能形成原始生命
D.原始生命是地球上生物的共同祖先
针对训练
39.生命起源的过程中,从有机大分子到原始生命最可能发生在( )
A.原始陆地上 B.原始土壤里 C.原始海洋中 D.原始大气中
考点三十九 生物的进化
1.生物进化
(1)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壳中的古代生物的________、_______和遗迹,是反映生物进化历程的记录。化石在地层按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
(2)生物进化的规律
生物进化是由_______到_______,由_______到_______。
植物的进化顺序: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2.达尔文与进化论
(1)达尔文认为,现存于地球上的生物,都是____________的结果,且都有共同的原始祖先,因此生物之间有着或近或远的_________关系。
(2)自然选择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自然选择包括四个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物的变异是______________的,而自然选择是_______的。
典例精析
【例40】下列比较研究中,能直观说明生物由简单到复杂进化趋势的是( )
A.诸城发现的各类恐龙化石的比较
B.山旺发现的鸟类化石与其他地区鸟类化石的比较
C.各类脊椎动物心脏结构的比较
D.人和几种脊椎动物上肢结构的比较
针对训练
40.通过对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的研究表明,这种动物既像鸟,又像爬行动物,由此可以推断( )
A.爬行类可能是由鸟类进化而来的 B.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C.鸟类与爬行类相互进化 D.鸟类与爬行类并没有关系
考点四十 遗传与进化
1.遗传:生物体通过生殖产生后代,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之间的性状________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变异: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不同个体间的性状_______的现象。如“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3.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__________,其主要作用是将遗传信息传递到子代,从而控制子代的遗传性状。染色体存在于_______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_______和________组成。_______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特殊片段,能控制生物的各种性状。
4.杂交育种:
(1)杂交育种:通过生物之间的杂交,从产生后代中选育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新品种。
(2)杂交优势:有些生物的杂种后代生命力比双亲有明显的优势,如驴和马杂交的后代是骡,袁隆平杂交培育的杂交稻等。
典例精析
【例41】 (2016,连云港)生物的性状表现与基因、染色体有关。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B.每一种性状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
C.每条染色体一般有一个DNA分子 D.子代会有与亲代相似的性状表现
针对训练
41.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一段时间后,细菌内出现一些新的噬菌体,这是因为DNA是( )
A.主要的遗传物质 B.控制性状的单位 C.提供能量的物质 D.遗传物质的载体中考生物总复习三(知识填空与例题)
考点二十八 植物的生长素
1.植物的感应性:分为_向性运动__ 和_感性运动__两种表现形式。
(1)植物常见的向性运动有_向光性_、_向地性__和__向水性_等。
(2)向性运动是单方向刺激引起定向运动,而感性运动是不定向刺激引起的整体或局部运动。
2.植物激素
(1)熟悉不同植物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2)生长素与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关系: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_背光_的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_快_。结果,茎就会向生长_慢_的一侧弯曲,即向_光源_的一侧弯曲。
典例精析
【例29】 为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图中所示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
A.胚芽鞘的生长具有向光性B.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C.单侧光使胚芽鞘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D.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向光生长
针对训练
29.下列生命活动中,与植物感应性无关的是( B )
A.用手轻触含羞草,它的叶片合拢
B.浸在水中的大豆种子逐渐胀大
C.被台风吹倒的小麦又自然挺立起来
D.生长在河岸边的柳树的根向河一侧生长
考点二十九 人体激素
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及其功能
典例精析
【例30】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人体内的腺体都能分泌激素 B.人体内的激素含量少、作用大
C.激素只能通过导管进入血液 D.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
针对训练
30.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激素是由腺体分泌的,由于含有消化酶,所以对人体有调节作用
B.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类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
C.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症
D.激素调节对人体生命活动起重要作用,所以人体内的激素含量多
考点三十 神经系统
1.人的神经系统
(1)神经系统的组成:由_中枢_神经系统和_周围_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前者是指脑、脊髓,后者是由脑、脊髓发出的神经组成。
(2)脑的组成: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分,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
大脑具有_管理人体不同部位_的功能,小脑主要负责_人体动作的协调性__,脑干主要_控制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_的活动。
(3)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具有_传导___和_反射___功能。
2.应答性反应和反射弧
(1)反射:人体通过_神经系统__对各种刺激作出_应答性_反应的过程。_反射_是神经系统调节身体各项生理活动的基本方式。
反射活动包括对信息的_接受__、_传导__和_处理__。
(2)反射弧
(3)反射类型
①_非条件反射__:先天形成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不会因长期不用而减弱或消失。
②_条件反射__:后天形成需要大脑皮层参与,会因长期不用而减弱或消失。
典例精析
【例31】下列有关人体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神经纤维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小脑具有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
C.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D.脊髓既具有反射功能,又具有传导功能
针对训练
31.)李明不小心被月季上的刺扎到,迅速缩手,对该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1是效应器,能够对刺激作出反应
B.3是神经中枢,能产生感觉
C.若4处受到损伤就不能发生反射
D.该反射弧完成的是条件反射
考点三十一 体温的控制
1.人的体温:在_神经系统___的调节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_动态平衡___,从而维持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
2.产热和散热
(1)产热:安静时,以_内脏__产热为主;运动时,以_骨骼肌__产热为主。
(2)散热:常温条件下,以_皮肤直接散热___为主;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的温度时,以_汗液蒸发___ 为主。
3.体温受脑控制:人体内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_体温调节中枢__来调节和控制的。同时,在不同温度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特别是人为了保温或降温所采取的措施,如增减衣服等,对体温调节也有一定的作用。
典例精析
【例32】某健康学生对自己的体温及其生活环境温度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
(1)人体正常体温保持在_37_℃左右,由此可以判断图中_甲__表示该学生体温变化曲线。
(2)人的正常体温能维持相对稳定,主要依赖于_神经系统和激素__的精细调节。
针对训练
33.(多选)在寒冷环境中,人体防止体温下降的适应性反应是( BC )
A.心脏跳动减慢 B.骨胳肌出现“颤抖”
C.汗液分泌减少 D.皮肤多数血管舒张,血流量减少
考点三十二 健康和健康的生活
1.健康是指人的__生理__、__心理__、__社会适应能力__这三者均处于_良好__状态。
2.健康的三要素包括:
(1)__生理健康__:即身体状态良好,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正常,没有疾病和躯体残缺;
(2)__心理健康__: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能很好地处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3)__社会适应健康_:即对周围环境、社会生活各方面都能很好地适应,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能与社会环境的要求保持一致,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变化。
3.安全用药常识:安全用药是指根据患者个人的病情、体质、家族遗传病史和药物的成分等做全面情况的检测,准确地选择药物、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同时以适当的_方法__、适当的_剂量__、适当的_时间__准确用药。
4.吸毒、酗酒、吸烟的危害:
(1)吸毒的危害:毒品具有很强的_成瘾性_,吸毒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都有_损害作_。
(2)酗酒的危害: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或麻痹抑制,引发_酒精中毒__。
典例精析
【例34】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应从学生时期开始。下列哪项属于健康生活的观点( A )
A.每天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B.男儿不抽烟,枉活在人间
C.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 D.常坐网吧间,快活似神仙
针对训练
34.下列有关人体健康生活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①要有充分的睡眠 ②高蛋白食品吃得越多越好 ③酗酒主要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④吸烟可诱发肺癌 ⑤青少年可以利用网络获取知识 ⑥吸毒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
A.①④ B.③⑤ C.②③ D.②⑥
考点三十三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
1.细菌是单细胞的__原核___生物,是利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生物。有些细菌能_侵入_人体细胞,导致人体患病;还有一些细菌虽不侵入细胞内,但会产生一种能破坏细胞的毒素,如破伤风杆菌。
2.抗生素:是由一些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产生的,能抑制并最终消灭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物质。细菌引起的疾病通常可用_抗生素__治疗。
3.病毒是比细菌还小的一类生物,它们没有_细胞__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_寄生__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流行性腮腺炎、生殖器疱疹、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等。
4.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_传染性__、__流行性_、_免疫性__的特点。
5.传染病传播的三个环节:
(1)__传染源___: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__传播途径__: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体所经过的途径。
(3)__易感人群__: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6.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
(1)_控制传染源__:对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等;对感染及时处理。
(2)_切断传播途径__:加强饮食卫生、水源和粪便管理;生活用具消毒;消灭媒介动物(蝇蚊蚤虱)等方法。
(3)__保护易感人群___:体育锻炼,不与传染源接触,预防接种等。
7.常见传染病种类:常见传染病按照传播途径,可分为_呼吸道传染病__、_消化道传染病__、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和性传播疾病。
典例精析
【例35】天花是一种在全世界已经被消灭的传染病。目前世界上只有极少数的实验室保存有天花病毒,天花病毒是天花这种病的( A )
A.病原体 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D.易感者
针对训练
35.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C)
A.水传播和饮食传播 B.虫媒传播和接触传播
C.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 D.饮食传播和接触传播
考点三十四 身体的防卫
1.非特异性免疫:不针对某一种_特定__的病原体,而是对_多种__病原体有一定的防御作用。如第一道防线的黏膜和_皮肤__,第二道防线的_吞噬细胞__和溶菌酶。
2.特异性免疫:针对进入的某种抗原,产生相应的抗体进行防御作用。包括_体液__免疫和_细胞__免疫。
3.抗原和抗体:_抗原__是指入侵人体后能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物质。_抗体__指机能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4.计划免疫:卫生防疫部门有_计划__地对_易感人群___进行预防接种,使他们获得免疫,从而达到_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___的目的。
典例精析
【例36】注射相应疫苗可以预防黄热病,注射的疫苗和获得的免疫类型分别属于( A )
A.抗原、特异性免疫 B.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C.抗体、特异性免疫 D.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针对训练
36.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要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所用蛇毒、抗蛇毒毒素分别是( D )
A.非特异性免疫 抗原 抗体 B.特异性免疫 抗体 抗原
C.非特异性免疫 抗体 抗原 D.特异性免疫 抗原 抗体
考点三十五 非传染性疾病
典例精析
【例37】 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引发冠心病,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冠心病诱因的是( D )
A.缺乏体育锻炼 B.长期高脂肪饮食 C.长期高糖饮食 D.饮食清淡,适当运动
针对训练
37.现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外,影响其发生的主要原因还有( C )
A.不良的生活环境和营养条件 B.严重的环境污染
C.不良的心理因素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D.个人体质
。
4.2.5亿至0.65亿年前的中生代,裸子植物和爬行类动物出现。
5.0.65亿年前至今,地球在第三纪经历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等许多世界上的高大山脉,奠定了现代地球地貌的基础;鸟类、哺乳类动物和被子植物出现。
考点三十六八生命的起源
1.生命的诞生。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米勒在实验室用充有甲烷、氨气、氢气和水蒸气的密闭装置,以加热、放电来模拟_原始地球_的环境条件,成功合成了一些氨基酸、有机酸和尿素等。
2.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假说。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_无机小分子__生成_有机小分子__;第二阶段,从_有机小分子__形成_有机大分子__;第三阶段,从_有机大分子__组成能自我维持稳定和发展的多分子体系;第四阶段,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__原始生命__。
典例精析
【例38】对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米勒和其他科学家的实验说明( B )
A.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在原始海洋中形成
B.原始地球上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C.原始地球上复杂的有机物能形成原始生命
D.原始生命是地球上生物的共同祖先
针对训练
38.生命起源的过程中,从有机大分子到原始生命最可能发生在( C )
A.原始陆地上 B.原始土壤里 C.原始海洋中 D.原始大气中
考点三十七 生物的进化
1.生物进化
(1)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壳中的古代生物的_遗体__、__遗物__和遗迹,是反映生物进化历程的记录。化石在地层按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
(2)生物进化的规律
生物进化是由_简单__到_复杂__,由_低等__到_高等__。
植物的进化顺序: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2.达尔文与进化论
(1)达尔文认为,现存于地球上的生物,都是_自然选择__的结果,且都有共同的原始祖先,因此生物之间有着或近或远的_亲缘__关系。
(2)自然选择是指_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__,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自然选择包括四个要点:_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__。
(3)生物的变异是_不定向_的,而自然选择是_定向__的。
典例精析
【例39】下列比较研究中,能直观说明生物由简单到复杂进化趋势的是( C )
A.诸城发现的各类恐龙化石的比较
B.山旺发现的鸟类化石与其他地区鸟类化石的比较
C.各类脊椎动物心脏结构的比较
D.人和几种脊椎动物上肢结构的比较
针对训练
39.通过对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的研究表明,这种动物既像鸟,又像爬行动物,由此可以推断( B )
A.爬行类可能是由鸟类进化而来的 B.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C.鸟类与爬行类相互进化 D.鸟类与爬行类并没有关系
考点三十八 遗传与进化
1.遗传:生物体通过生殖产生后代,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之间的性状_相似__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变异: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不同个体间的性状_差异_的现象。如“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3.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_DNA_,其主要作用是将遗传信息传递到子代,从而控制子代的遗传性状。染色体存在于_细胞核_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_DNA_和_蛋白质_组成。_基因__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特殊片段,能控制生物的各种性状。
4.杂交育种:
(1)杂交育种:通过生物之间的杂交,从产生后代中选育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新品种。
(2)杂交优势:有些生物的杂种后代生命力比双亲有明显的优势,如驴和马杂交的后代是骡,袁隆平杂交培育的杂交稻等。
典例精析
【例40】 (2016,连云港)生物的性状表现与基因、染色体有关。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
A.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B.每一种性状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
C.每条染色体一般有一个DNA分子 D.子代会有与亲代相似的性状表现
针对训练
40.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一段时间后,细菌内出现一些新的噬菌体,这是因为DNA是( A )
A.主要的遗传物质 B.控制性状的单位 C.提供能量的物质 D.遗传物质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