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大家是否还记得这些画面?
二、传染病的预防
14世纪发生在欧洲的鼠疫(黑死病),死亡了2000万人,减员约1/4。
17至18世纪发生在欧洲的天花,造成1.5亿人死亡。
19世纪末至20世纪在亚欧美非发生的鼠疫,导致1000万以上人死亡。
1918年发生在亚欧美非的流感,则使2500万人死亡。
人类历史上还有不少重要的传染病
结核病(在1949年以前的中国,占各种死因的首位)、疟疾(甲古文中有记载)、伤寒(20世纪30年代以前,在世界各国广泛流行)、流行性脑膜炎(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流行)、白喉(1583~1618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流行)、细菌性痢疾(公元前4世纪,希波克拉底已认识此病)、炭疽(抗生素出现之前死亡率在20%~30%)、麻疹(婴幼儿常见的病毒性急性传染病)、斑疹伤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称为“战争瘟疫”)等。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人体后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传染病的特点:
疾病名称 是否可传染 疾病名称 是否可传染
流 感 近视眼
手癣足癣 水 痘
贫 血 龋 齿
肺结核 蛔虫病
血吸虫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一、对个人的危害
损害健康,危及生命;
影响学习、生活;
影响生长发育
二、对家庭的危害
传染家人并损害其健康;
耗费精力、金钱,加重家庭负担
三、对社会的危害
危害整个人类的健康;
消耗社会财富,影响社会发展;
导致社会恐慌
呼吸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
接触性传染病
性传染病
虫媒、动物疫源传染病
血液性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肺结核 麻疹
霍乱 痢疾
甲肝 肠道寄生虫病
沙眼
红眼病
疥、癣
淋病
艾滋病
狂犬病
鼠疫
乙肝
丙肝
艾滋病
传染病分类:
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和应采取的监督、监测和管理措施,以及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传染病防治法》将37种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三类。
(1)甲类: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想一想:
传染病到底是怎样传播的呢?
流行性感冒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潜伏期:1~3天
临床表现:
症状较普通感冒重,表现为突然起病的高热、寒颤、头痛、肌痛、全身不适
各抒己见:
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起到预防传染病的作用?你有预防传染病的经历吗?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都不能流行
1.对传染病病人的控制
2.对病原体携带者的控制
3.对接触传染者的控制
4.检疫
1.水环境的监测
2.食物监测
3.消毒和垃圾
无害化处理
1.预防接种
2.传染病监测和
预测预报
3.健康教育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勤洗手。
经常打扫卫生,保持生活环境清洁整齐。
按时预防接种,发现情况早报告。
积极锻炼身体,注意营养平衡,增强体质。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
出来和大家一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