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绘画的构图
构图的概念
构图: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关系位置,把个别或局部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即:画家对各种形式语言(布局、形态、比例、空间、色块、提及、线条等)在有限的平面上进行结构经营的技巧。中国画将构图称为“置陈布势、章法布局”等。
何家英《秋冥》对画幅的形式进行了构思
形式美的法则
1、统一与变化 2、调和与对比 3、对称与均衡 4、韵律和节奏 5、比例与尺度
水平线在画面中产生的平静感,抑制了画面的浮动。
构图方法:
倒置三角形将宽大的顶部支撑在一个点之上,虽然平衡的,却是一种危险的平衡,会使构图产生极不稳定、有摇摆、爆发、顷刻崩溃之感。八大山人的花鸟画有的用了倒三角的构图形式,具有令人不安的感觉,表达出这位明朝后裔仇视清王朝的心理。德加的《舞女》也是上大下小的倒三角构图。
斜三角,既有一定的稳定感,又有一定的运动感,并有明确的方向感。如德拉克洛瓦的《自由神领导人民前进》等。
圆形的视觉作用
圆形形状亦无方向性,张力均匀。给人滚动、饱满、完整、柔和、团拢、内聚的视感。
看到一个圆圈,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寻找圆心的强烈愿望。
如果有两个点,靠近圆心的那个点更突出。
方形的视觉作用
方形,视觉上十分平稳、安定、刚劲和简明,给人饱满、沉重、坚实的感觉。在构图中起平稳画面、扩大和加强画面张力等作用。
潘天寿先生的作品中常出现方形体块的形式,显得阔大沉雄、气度宏大,充满着力的对峙,而又十分平稳。但这种布局易呆板结滞,潘先生通过线的转折和局部的倾斜运动,使画面充满了灵动之气。
构图形式与视觉心理
横向构图 横向构图可以造成平静而宽广的形式感,水平线的偏移还会产生上升或下沉的感觉。
五代 董源 潇湘图卷:
纵向构图
纵向构图会造成高耸的形式感。当垂直线偏向一侧时,较大的部分压向较小的部分,有明显的运动趋势,视觉中心向较大的部分集中。
曲线构图
曲线的构图元素有比较强的动感。曲线形式可概括为回旋形的“S”形,闭合的圆形和弧线形的“C”形。“S”形元素的运用使得构图具有流动感,能让画面更加具有韵味、节奏和曲线美。弧线形的“C”形让人感觉饱满、扩张并且有一定的方向感。圆形构图可造成完美柔和的感觉,对画面的圆形分割不仅具有流动感,而且会使人的视线向圆心集中。
斜线式构图
斜线式构图给人以运动感或不稳定感,适当运用斜线因素能造成画面和谐中的变化。折回直线、锐角能在画面上创造运动的方向性。
5、散点式构图
散点式构图中的画面要素间呈自由分散的状态。这种散状排列强调感性、自由随机性、偶合性,强调空间和动感,追求的是新奇和刺激的心态。面对散点的界面的阅读比较生动有趣,带来的感受是随意、轻松与慢节奏。
6、十字均衡构图
十字均衡构图有凝滞感,交叉点会成为视觉的中心。十字形构图一般会显得比较死板,但也容易让画面产生条理的感觉和秩序的感觉。
7、X形构图
X形构图能使画面产生丰满而深远的感觉。其变体的三角形构图具有稳固感。
六、常见构图形式
不管是古时的大师还是现在的画家,不分中西,构图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总不过最基本的几何图形。
常见的绘画构图形式有:三角形构图、三段式构图、S形构图、C形构图、梯形构图、L型构图、门字型构图、米字型、角落构图、垂直构图、高低构图、斜线构图,以及密构图、疏构图等。
七、中国画的构图法则
(一)主次分明:突出主体,主要的东西要摆在显要的、最佳的位置。
(二)跌宕取势:构图不能四平八稳,要设法造险,使物象有跌宕之势,构图形成奇险势态。
(三)藏露得宜:画面的处理该藏什么,该露什么很有讲究。
(四)虚实相生:中国画在处理虚实方面有相当大的回旋余地。在中国画中以纹代水,以白代云,以月代夜,以势代风,也是一种虚拟手法。
(五)疏密有致:讲究疏密,如画几个人物组合,要两三个集中一些,另一两个距离稍远,这样处理就有了疏密聚散。另外是疏密互衬,疏密对比。有些是以疏衬托密,有些是以密衬托疏。疏的地方有所点缀是疏中有密,密的地方留“活眼”(小空白),是密中有疏。
(六)伸引适当:“伸”在构图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向构图的边角伸展,这种情况要注意留有伸展余地,不要“碰壁”。
(七)开合有序:作画有开有合。“起”、“承”、“转”、“合”是一幅中国画的几个关键的相关联的环节。
(八)计白当黑:中国画非常讲究空白,空白直接关系到形象。白未必没有内容。
(九)参差错落:在构图时物象摆布不要太整齐或太平均,这样才显得灵活与生动。
(十)顾盼呼应:一幅画表现多个物象,要使其神情互为顾盼与呼应。
(十一)三叠两段:所谓“三叠”,是指“一层地,二层树,三层山。”“两段”是指“景在下,山在上,云在中,分隔做两段。”在古代山水画中,这种画例很多。
(十二)边角处理:靠近画边的线,不宜与边平行,宜稍斜。画角不宜成方形或三角形,切忌四角全封死,以免闷气。
经验小结
中国画构图的基本样式是“之”字形构图(又称“S”形构图)。另外,注意 “品”字形(三角形)和三七律可以使构图变得简单易行。
清代画家邹一挂《小山画谱》里提出的构图原理就是把画面的布置安排为三角形的勾股方为得势。
丰子恺的构图轻重说是一大创见,反映了中国画构图的普遍原理,对中国画的创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七、中国画的取形用势:九势法
势密则疏、势分则破、势险则扶
势促则伸、势泻则回、势左先右
势右先左、势上先下、势下先上
3、装饰型
装饰型构图的画面更加强调和突出其“装饰”性,其制作上也更加趋于精和细。
4、肌理型
物体表面特定的纹理变化所呈现出的抽象肌理美,是绘画艺术所追求的艺术效果。肌理在绘画艺术中运用得当,能丰富画面的表现力和审美力,所以肌理在绘画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有着与其它表现手法相同的地位。肌理不仅时时存在于绘画的基本语言——点、线、面中,而且它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其特定的审美因素,各种绘画的笔触美,实际上也是一种肌理美。
构
图
形
象
方
位
构 图 形 象 方 位
一幅作品中构成形式语言由众多的形式要素。这种组合的特性,使形象之间产生或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的力感。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