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19.1 函数
19.1.2 函数的图象
第二课时
人教版 数学 八年级 下册
函数的表示方法
第二课时
返回
在计算器上按照下面的程序进行操作:
输入x(任意一个数)
按键
×
=
显示y(计算结果)
x 1 3 -4 0 101
y
7
11
-3
5
207
显示的数y是输入的数x的函数吗?为什么?
填表:
+
5
如果是,写出它的解析式.
y = 2x+5
导入新知
2
是
2. 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1. 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
素养目标
3. 能对函数关系进行分析,对变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初步讨论.
问题1:有根弹簧原长10 cm,每挂1kg重物,弹簧伸长0.5 cm,设所挂的重物为m kg,受力后弹簧的长度为l cm,根据上述信息完成下表:
受力后弹簧的长度l是所挂重物m的函数吗?
m/kg 0 1 2 3 3.5 …
l/cm
答:是, y=0.5x+10
11.75
11.5
11
10.5
10
这里是怎样表示弹簧的长度l与所挂重物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
列表格来表示的
探究新知
知识点 1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问题2:有一辆出租车,前3公里内的起步价为8元,每超过1公里收2元,有一位乘客坐了x(x>3)公里,他付费y元.用含x的式子表示y,y是x的函数吗?
答:是, y=8+2(x-3)
=2x+2
探究新知
这里是怎样表示所付费用y与所走路程x的函数关系的?
用函数解析式来表示.
问题3:如图是某地某一天的气温变化图.
(1)指出其中的两个变量是 , .
(2)其中 是 的函数,自变量是 .
气温T
时间t
气温T
时间t
时间t
探究新知
这里是怎样表示气温T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的?
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图象来表示的.
函数的三种表示法:
y = 2.88x
图象法、
列表法、
解析式法.
1 4 9 16 25 36 49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归纳总结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1)列表法:用_______列出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表示函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2)图象法:用 _______ 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这种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图象法.
(3)解析式法:用 __________ 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解析式法.
表格
函数图象
函数解析式
请从全面性、直观性、准确性及形象性四个方面来总结归纳函数三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填写下表:
表示方法 全面性 准确性 直观性 形象性
列表法
解析式法
图象法
提示:从所填表中可以清楚看到三种表示方法各有优缺点.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就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有时为全面地认识问题,需要几种方法同时使用.
√
×
×
×
×
×
√
√
√
√
√
探究新知
×
例1 一水库的水位在最近5 h内持续上涨,下表记录了这5 h内6 个时间点的水位高度,其中 t 表示时间,y表示水位高度.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表中数据对应的点,这些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由此你发现水位变化有什么规律?
t/h 0 1 2 3 4 5
y/m 3 3.3 3.6 3.9 4.2 4.5
探究新知
素养考点 1
函数表示方法的相互转化
t/h
y/m
O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解:可以看出,这6个点 ,且每小时水位 .
由此猜想,在这个时间段中水位可能是以同一速度均匀上升的.
在同一直线上
上升0.3m
5
探究新知
3
O
5
(2)水位高度 y 是否为时间 t 的函数?如果是,试写出一个符合表中数据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这个函数能表示水位的变化规律吗?
解:由于水位在最近5小时内持续上涨,对于时间t的每一个确定的值,水位高度y 都有 的值与其对应,所以,y t 的函数.
函数解析式为: . 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 它表示在这 小时内,水位匀速上升的速度为 ,这个函数可以近似地表示水位的变化规律.
唯一
是
y=0.3t+3
0≤t≤5
5
0.3m/h
探究新知
t/h
y/m
O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探究新知
3
O
5
其函数的图象如下:
5
A
B
(3)据估计这种上涨规律还会持续2 h,预测再过2 h水位高度将达到多少m.
解:如果水位的变化规律不变,按上述函数预测,再持续2小时,水位的高度: .
此时函数图象(线段AB)向 延伸到对应的位置,这时水位高度约为 m.
5.1m
右
5.1
探究新知
1.已知火车站托运行李的费用C(元)和托运行李的重量P(千克)(P为整数)的对应关系如表:
P 1 2 3 4 5 …
C 2 2.5 3 3.5 4 …
(1)已知小周的所要托运的行李重12千克,请问小周托运行李的费用为多少元?
(2)写出C与P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3)小李托运行李花了15元钱,请问小李的行李重多少千克?
7.5元
C=0.5P+1.5
27千克
巩固练习
2.用解析式法与图象法表示等边三角形的周长l是边长a的函数.
解:因为等边三角形的周长l是边长a的3倍,所以周长l与边长a的函数关系可表示为:l=3a(a>0).
a … 1 2 3 4 …
l … 3 6 9 12 …
描点、连线:
用描点法画函数l=3a的图象.
O
2
x
y
1
2
3
4
5
8
6
4
10
12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连接中考
1.(2018?宿迁)某种型号汽车油箱容量为40 L,每行驶100km耗油10L.设一辆加满油的该型号汽车行驶路程为x(km),行驶过程中油箱内剩余油量为y(L).
(1)求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2)为了有效延长汽车使用寿命,厂家建议每次加油时油箱内剩余油量不低于油箱容量的 ,按此建议,求该辆汽车最多行驶的路程.
解:(1)由题意可知: ,
∴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y=﹣0.1x+40.
(2)∵油箱内剩余油量不低于油箱容量的
∴当 ,则10=﹣0.1x+40.
∴x=300
故该辆汽车最多行驶的路程是300km.
巩固练习
连接中考
即y=﹣0.1x+40
2.(2019?上海)在登山过程中,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已知某登山大本营所在的位置的气温是2℃,登山队员从大本营出发登山,当海拔升高x千米时,所在位置的气温是y℃,那么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是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y=﹣6x+2
连接中考
A. A比B先出发;
B. A、B两人的速度相同;
C. A先到达终点;
D. B比A跑的路程多.
C
1.如果A、B两人在一次百米赛跑中,路程(米)与赛跑的时间t(秒)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基础巩固题
课堂检测
2.一个学习小组利用同一块木板,测量了小车从不同高度下滑的时间,他们得到如下数据: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当h=50 cm时,t=1.89 s B. 随着h逐渐升高,t逐渐变小
C. h每增加10 cm,t减小1.23 s D. 随着h逐渐升高,小车的速度逐渐加快
C
C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为30cm2,设它的底边长为xcm,底边上的高为ycm
(1)求底边上的高y随底边长x变化的函数解析式.并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当底边长为10cm时,底边上的高是多少cm?
解:
(x>0)
(2)当x=10时,y=60÷10=6,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即当底边长为10cm时,底边上的高是6cm.
(1)
4.测得一弹簧的长度L/cm与悬挂物的质量x/kg有下面一组对应值:
试根据表中各对应值解答下列问题.
(1)用代数式表示悬挂质量为x kg的物体时的弹簧长度L;
(2)求所挂物体质量为10 kg时,弹簧长度是多少?
(3)若测得弹簧长度为19 cm,判断所挂物体质量是多少千克?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悬挂物体质量x/kg 0 1 2 3 4 …
弹簧长度L/cm 12 12.5
13 13.5 14 …
解:(1)L与x之间的关系式为L=0.5x+12;
(2)当x=10时,L=0.5×10+12=17.
∴当挂物体的质量为10千克时,弹簧的长度是17厘米.
(3)当L=19 cm,则19=0.5x+12,
∴所挂物体质量是14千克.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解得:x=14.
某城市居民用水实行阶梯收费,每户每月用水量如果未超过20吨,则按每吨1.9元收费,如果超过20吨,未超过的部分按每吨1.9元收费,超过的部分按每吨2.8元收费.设某户每月用水量为x吨,应收水费为y元.
(1)某户3月份用水18吨,应收水费________元.某户4月份用水25吨,应收水费_______元.(2)分别写出每月所收水费y元与用水量x的关系式.(3)若该城市某户5月份水费平均为每吨2.2元,求该户5月份用水多少吨?
52
34.2
能力提升题
课堂检测
解:(2)当0≤x≤20时,y=1.9x;
当x>20时,y=1.9×20+(x-20)×2.8=2.8x-18.
(3)∵5月份水费平均为每吨2.2元,用水量如果未超过20吨,
按每吨1.9元收费.∴用水量超过了20吨.
1.9×20+(x-20)×2.8=2.2x,
2.8x-18=2.2x,
解得x=30.
答:该户5月份用水30吨.
课堂检测
能力提升题
一条小船沿直线向码头匀速前进.在0min ,2min,4min,6min时,测得小船与码头的距离分别为200m,150m,100m,50m.
(1)小船与码头的距离s是时间t的函数吗?
是
拓广探索题
课堂检测
(2)如果是,写出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函数图象.
函数解析式为: .
列表:
t/min 0 2 4 6 ……
s/m 200 150 100 50 ……
s = 200-25t
课堂检测
拓广探索题
船速度为
(200-150)÷2=25m/min,
t/min
s/m
O
1
2
3
4
5
6
7
50
100
150
200
画图:
课堂检测
拓广探索题
0
200
50
1
6
2
3
4
5
100
150
探究新知
规律方法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的选用技巧:
(1)列表法:需要直接用部分函数值表达函数关系时选 用列表法。
(2)图象法:需要明显表现函数变化趋势时选用图象法。
(3)解析式法:需要明显表现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规律时选用解析式法。
函数的表示方法
解析式法:反映了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列表法:反映了函数与自变量的数值对应关系
图象法:反映了函数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作业
内容
作业
课时练73-76页
预习作业
正比例函数:课本86-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