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4 The Internet Connects Us Lesson 21 Books or Computers? 教学设计(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4 The Internet Connects Us Lesson 21 Books or Computers? 教学设计(表格式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20-05-23 12:2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本信息 名称 《Books or Computers?》教学设计
执教者 工作单位
所属教材目录 冀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第4单元第21课 课时 1
教材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本单元以电脑网络为主题展开,主要学习了如何运用电脑网络、网络的优势和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而本课是通过展示书的历史,让学生了解在网络时代读书的途径很多,并建议学生坚持阅读。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但水平参差不齐,高低相差悬殊。就这一班学生来说本来英语学习基础相对好一些,但不善表达,知识运用不够灵活,要想表达出来就更难。所以我尽力设计不同的活动来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为最后辩论环节做语言的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词汇及短语: appear,modern,electronic,sell ,pass on,by hand,printing press,keep on。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就喜欢的阅读方式进行辩论,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通过师生说、生生说和自主听读体验交际式英语教学的一般过程,掌握英语听说的基本方法;2、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3、能够仔细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有语言表达和与同学交流的愿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书的发展历史以及当下进行阅读的多种方式,并号召学生坚持每天阅读。2、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自己,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勇气以及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词汇及短语appear,modern,electronic,sell ,pass on,by hand,printing press,keep on的掌握和应用。
难点 学生内化所学的重点知识,把自己的思维和英语结合起来,做到很好的语言输出。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本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搭建支架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提供足够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设计话题诱发小组合作学习,同时教师提供必要的资源。因此这阶段活动教师的责任以调控、评价、帮助等为主,读后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操练语言、拓展话题。我还对课文做了整合。本文重点讲述的是书的发展史,但题目是Books or Computers?这里的computers其实指的是电子阅读、网上阅读。课文的结尾给了个topic:Which invention do you think is more important—— the printing press or the Internet?如果以这个题目展开讨论学生很容易就会去评论网络的好处和缺点,所以我把这个话题细化为谈论电子书和纸质书的优缺点,并以辩论的形式呈现出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Step 1:Leading in(5 minutes) Let’s watch a video.After watching,please answer“What can you know from this video?”(播放内容为书的发展史的视频,视频展示了没有书---发明纸---印刷机---电子书的过程,并提出问题。) 仔细观看视频,并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用一段贴合课文内容的视频导入新课。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能给予学生视觉和听觉冲击,让学生对于书的发展史有个整体的印象。为学生理解课文做准备。
Step 2:Show The goal of study。(2 minutes) 1.Learn the words: appear,modern, electronic,sell (学习重点单词)2.Learn to use :pass on,by hand,printing press,keep on(学习重点短语)3.Students can learn about the history of the book and keep on reading every day. (了解书的历史并坚持每天阅读) 一名学生读老师出示的学习目标,其他学生看屏幕,理解本课要掌握的内容。 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自己要学的内容。学生带有目标的学。
Step3:Vocabulary(8 minutes) PPT呈现单词、音标及个别词所涉及到的重点短语、用法。 同时,学生跟读、记忆本课单词和短语。跟着老师的引领思考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使抽象的语言符号变得具体而实在,帮助记忆单词。讲述重点单词时,运用“以词带句”的方法,即不光讲练词义还出示了例句并做了练习。出示的例句就是课文中的原句,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需要重点讲解的句子就有了大致的印象,分散了难点。在讲解printing press 一词时,教师引领学生回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并且告诉大家作为中国人我们很自豪,进行爱国主义价值观教育。
Step4:Listen and answer(5 minutes) 播放课文录音,出示问题,要求学生听得时候不能看书,听后给出答案。 学生听课文录音,充分理解课文的意思,并注意新单词和结构的运用。 通过听课文,回答两个简单的问题,了解课文主要信息。
Step5:Read the text and put the sentences in the correct order.(5 minutes) 让学生出声朗读课文,做课本55页第二题。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排列句子。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排列所给句子的顺序。 这一步通过仔细阅读,按照书的发展史排列句子顺序,让学生更深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后面的复述做准备。
Step6:Language points(5 minutes) 重点讲三个句子。解释pass on,by hand,keep on+doing的用法。 学生反复跟读重点语句。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词汇和短语,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语言铺垫。
Step7:Fill in the blanks.(3 minutes) PPT出示三段文字,让学生默读课文并填空。(即课本P55,EX3) 学生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空缺单词的首字母已经给出。 本环节的三段文字,是按照书的发展顺序出示的。纸的出现--印刷机--电子阅读。不仅能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一步的理解,还让学生对课文的结构一目了然,为下一环节的复述做准备。
Step8:Retell the text according to some given information.(3 minutes) 按照书发展的历史顺序,教师在PPT上出示一些重点单词和短语,让学生复述课文。教师先做示范。 学生按照老师在PPT上出示的重点单词和短语,按照时间顺序复述课文。 复述的过程实际上是理解和记忆的过程。学生将语言信息输入大脑,经过认知、对比、分析、理解、记忆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对语言进行加工然后复述出来。这样做不仅加深了记忆,而且使运用能力得到了升华。
Step9:Exercises(2minutes) PPT上出示一些习题。 根据所给汉语将句子补充完整。 教师所出示的练习题,全部都是练习课文中的重点单词和短语的用法。经过前几个环节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充分的理解,此环节旨在让学生回归课本,对本课所学的语言知识做一回顾。语言知识频繁的反复出现,易于学生记忆。
Step10:Debate(5 minutes) 将学生分成两组辩论。题目:纸质书和电子阅读,你更喜欢哪一个? 学生就自己组所持的观点先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宣布开始后,和对手自由辩论。 最后设置的辩论环节是课文学习的延伸,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创造。设计的意图就是希望学生能把自己的思维和外国语言结合起来,做到很好的语言输出。
课堂小结(1 minutes)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总结本课所学的重点知识,并结合以前所学知识进行拓展。
布置作业(1 minutes) Topic: Paper books are better than E-books. E-books are better than paper books .(Choose your opinion and write a short passage and give at least three reasons to support your choice.)
板书设计 Lesson 21 Books or Computers?pass on 传递 by hand 手工printing press 印刷机 keep on 继续,保持
教学反思 1、我认为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在较为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2、本节课最精彩的地方在于学生在最后辩论环节各抒己见。学生课堂参与度高,辩论热烈,发言积极。3、通过检测练习,能够看出学生对本课重要知识点掌握较好,达到了预期水平。但也有一些不足: 最后辩论的环节是学生即兴发挥,个别同学不能用英语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解决办法:如果重新上这节课的话,可以适当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下,这样辩论起来会更激烈、更精彩。2、如果再重新上这节课要把握好讨论时间和力度,有几个差生没有积极参与。解决办法:把他们调换到能力强的小组,让积极主动的学生带动他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