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抽测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抽测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23 06:28:15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抽测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 B 2 C 3 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3分)B 5.(3分)D
6.(6分)①全面系统地掌握漆器的各种制造工艺,具备扎实的基本功;②牢牢掌握文物修复的操作规程;③尊重漆器本身的特点,复原器物的外形与灵魂;④了解中国漆器制造工艺、审美追求的发展历史。
评分建议: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3分)A
8. (6分) 心理描写。(2分)①写出了单四嫂子的着急和担忧,为了治好儿子的病,她使尽浑身解数。(2分)②突出表现了单四嫂子的迷信、愚昧、麻木,虽然她爱着宝儿,却始终没有去找过医生。(2分)
9. (6分)穷苦而又勤劳、善良、单纯、愚昧、麻木的年轻寡妇;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封建社会,封建迷信、礼教的受害者和牺牲品。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10. (3分) D 11. (3分) C 12. (3分) C
13. (1)(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5分)
评分建议:“所以”“出入”“非常”, 判断句 ,语句通顺 ,各1分
(2)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
评分建议:独”,只是;“畔”,反叛;“因”,趁机;“解”,懈怠;语句通顺;各一分
参考译文:(甲)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是韩王派给沛公的人,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于是张良进去,详细地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见识短浅的小子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够用来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如啊。这又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您亲自告诉项伯,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他和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王答应了。
(乙)
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轩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着沛公。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峣山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出发,替五万人准备粮食,在各山头张挂很多旗帜,作为疑军,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齐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接受他们。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大败秦军。
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汉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向汉王(献计)说,汉王于是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说:“在帷帐之中运筹谋划,在千里之外决战取胜,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高帝驾崩,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 B(3分)
15.(6分)) ①词人受阻于风雪,被迫泊船荆溪,身体羁留,但内心却不情愿的无奈之情。②词人在寒冷的雪夜,形单影只,冷冷清清,只有灯影相伴的孤单寂寞之情。③词人欲梦中重温与友人故国同游的美好场景,却入梦不成的悲凉愁苦之情。④词人思及国破家亡,想到自己颠沛流离且行程不顺的处境,心怀悲愤之情。
评分建议: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 6分)
16 (1)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2)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3)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评分建议:每句1分。
三、语言基础知识运用(20分)
17.(3分)C 18.(3分)B 19.(3分)B
20、(5分)文化性 艺术性 综合性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5分。
21.(6分)1、等待 2、知道 3、推究 4、 止 ,挽救 5、解除 6、疏通
四、作文(60分)参考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PAGE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县区、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3.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
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红楼梦》的传统性
俞平伯
从《红楼梦》中,很容易看出它如何接受、综合、发展了古代小说的传统。
《红楼梦》以“才子佳人”做书中主角,受《西厢记》的影响很深。如二十三回黛玉葬
花一段,宝玉说“看了(《西厢记》)连饭都不想吃了”。以后《西厢记》几乎成为宝玉、
黛玉两人对话时的“口头语”了。本书引用共六七次之多,而且用得都很灵活,如四十九回
引“是儿时盂光接了梁鸿案”一段,宝、黛借《西厢记》来说自己,非常自然
《红楼梦》开首说补天顽石高十二丈,方二十四丈,共有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原合十
二月,二十四气,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跟《西游记》第一回说花果山仙石有三丈
六尺五寸高,二丈四尺开阔,说法略异,观念全同。而且,这块顽石,既可缩成扇坠一般
又可变为鲜明莹洁的美五,我觉得这就是金箍棒塞在孙猴子的耳朵里呵。
《金瓶梅》跟《红楼梦》的关连尤其密切,它给本书以直接的影响,近人已有专书论述,
这儿不作详引。如《红楼梦》的主要观念“色”、“空”,明显从《金瓶梅》来。又秦可卿
棺殓一节,几全袭用《金瓶梅》记李瓶儿之死的文字,脂砚斋本评此“深得《金瓶》壶奥”
从上边苘单引用的各例,说明《红楼梦》实集古来小说之大成。不仅此也,它还继承了
更远的文学传统,并不限于小说,如《左传》《史记》,如乐府诗词,而继承《庄子》与
《离骚》尤为特出。脂砚斋本第一回评,明确说“《庄子》《离骚》之亚”:第六十三回借妙
玉的口气说“文是《庄子》的好”;第二十一回,宝玉摹拟《庄子·箧篇》—一这些都不必
高一语文试题第1页(共12页)
细说。我以为庄周还影响《红楼》全书。它的汪洋恣珒的笔墨,奇幻变换的章法,得力于
《庄子》很深。
至于《红楼梦》与《离骚》的关系,借其中的《芙蓉诔》来说明。这篇诔文,引用《离
骚》《楚辞》最多。其中更饶趣味的一条是:宝玉在这篇诔文里,把他的意中人晴雯比作
“螺〃—一宝玉说晴雯“直烈遭危,巾帼慘于羽野。”作者原注说:“鲧刚直自命,舜殛于
羽山。《离骚》曰,鲧直以亡身兮,终然天乎羽之野”。这是特识、特笔。拿自古相传“四
凶”之一的“鲧”,来比時雯这样美人儿,够古怪的:所以后来有人把这句改为“巾悃惨于
雁塞”,以为用昭君出塞的故事就妥当得多了,而不知恰好失掉了作者的意思。赏识这“直
的“鲧”本是屈原的创见;《红楼梦》作者翻“直”为“刚直”,仿佛更进了一步。这是思
想上的“千载同心”,非但文字沿袭而已。
如上所举,《红楼梦》古代渊源之深厚且广泛,已可略见一斑。自然,它不是东拼西凑,
抄袭前人之文,乃融合众家之长,自成一家之言。所以必须把《红接梦》的传统性跟它的独
创性合并地看,才能见出真面目。若片面地、枝节地只从字句上的痕迹来做比较,依然得不
到要领的。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红楼梦》受《西厢记》的影响很深,以“才子佳人”做书中主角
B.《红楼梦》和《西游记》都是借写顽石开篇,说法略有不同,观念大致相同。
C.《红楼梦》笔墨汪洋恣肆,章法奇幻变换,这得益于《庄子》的深刻影响
D.后来有人把“巾帼惨于羽野”改为“巾蝈惨于雁塞”,作者认为这恰好失掉了作者的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宝玉作的《芙蓉诔》来说明《红楼梦》继承《离骚》尤为特出
文章引用《红楼梦》与《西游记》等关联的几例,说明它实集古来小说之大成。
C.文章主要采用例证法和比喻论证法,大大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D.文章分别论述《红楼梦》与中国古代小说、史传等文体的关系,最后总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俞平伯虽然没有详引近人关于《金瓶梅》与《红楼梦》关系密切的论述,但是他认为
《红楼梦》的主要观念“色”、“空”是“深得《金瓶梅》壶奥”。
B.脂砚斋评价说《红楼梦》是“《庄子》《离骚》之亚”,这佐证了《红楼梦》继承的文
学传統,并不限于小说。
C.如果仔细分析《红楼梦》的文本,我们可以知道《红楼梦》受《左传》,《史记》这两
部史传文学作品影响尤为突出
D.《红楼梦》古代渊源深厚且广泛,正是这种鲜明的传统性,决定了《红楼梦》成为中国
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语文试题第2页(共1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