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语文园地一
RJ 四年级上册
读一读这些词语和句子,我发现这都是阅读课文的技巧,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想画面,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描绘的声音,也可以根据根据内容想象脑海中曾今闻过的味道,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尝过的味道。至于掌握了这些阅读技巧,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
读一读,找规律。
读了小朋友的话,你收获了什么?
(1)掌握平台中交流到的想象画面的方法,想一想在课内外阅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描写。
(2)分享本单元及平时阅读时掌握到的其他想象画面的方法,和同学交流。
(3)读书时,运用这些方法读懂课文,并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交流指导
交流范例
我通过修辞想象画面,如:《观潮》一课中作者把“浪
潮”比作“千万匹白色战马”。我们想象战场上无数白色战马奔腾而来的场面,就能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形态和壮观的气势。
我通过抓重点字词想象画面。如:《繁星》一课中写天空中“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抓住“悬”字,想到深蓝色的天空中星星摇摇欲坠的样子,能感受到星空宁静的美。
“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我们结合生活实际,知道当花牛把尾巴甩得“滴溜溜”的时候是它最高兴的时候,我们就能想象到花牛高兴玩耍的画面。
这样的想象画面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阅读的时候理解这些方法的妙处,做到学以致用。
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一下。
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
luó xuān lóng chè xiāo
qiè qiǎo
读一读这几行词语,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
这些词语都是描写场景的,我们可以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展开想象。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锣鼓喧天:锣鼓的敲击声响彻天空。形容激烈战斗或热闹喜庆的景象。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响彻云霄: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
低声细语:形容小声说话。
窃窃私语:私下里小声交谈。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叫声都没有。泛指什么声音都
没有。形容非常静,人们默不作声。
悄无声息: 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
根据下面句子描述的画面,选择上面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八月十八那天,来看钱塘江大潮的人熙熙攘攘,海塘大堤上_______________ ,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一个人比较少的地方。眼前的潮水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勾起了我对大海的兴趣。
(2)开始,雪花还伴着雨点儿,可能是雪花怕孤单,所以就约上了雨点儿,我仿佛看见它们在空中嬉戏、聊天。雪花纷纷扬扬,细细一听,能听见“沙沙沙”的声音,仿佛雪花和雨点儿在_____________呢!
练一练,学运用
人声鼎沸
窃窃私语
我拓展,我积累。
小朋友,你还知道哪些像这样的与声音有关的四字词语?
描写场面的成语还有:声如洪钟 万籁俱寂 袅袅余音
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绘它,再写下来。
风 烟花 霎时 顿时 忽然
雷雨 小狗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工夫
读一读,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
第一组中的词语表示时间短。第二组中词语的意思表示时间比第一组长一些。
. . . .
. . . . .
. . . . . .
小朋友,你知道怎样根据加点的词语描写画面吗?
我们要结合日常生活,用上加点的词语,根据意思自由地描写画面。
(1)下午,晴朗的天空突然像娃娃的脸一样说变就变。我站在窗前向远处眺望,一会儿工夫,只见一团团黑色的乌云迅速在空中集合。霎时,一道道闪电划破长空,向大地劈来,雷雨正来势汹汹地袭向人间。
(2)我正抚摸着那只小狗,忽然,它跑走了,我连忙追上去。只见它看到一只大狗,飞快地跑过去舔大狗的脖子,还绕着大狗转来转去,大狗也亲热地舔着它。
参考答案:
(1)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
(2)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如何写好这些字呢?
读一读,找规律。
练一练,学运用。
①举行书写比赛。
②先同桌评,再小组评,选出最漂亮的字。
③比一比,找差距,再重新写一遍。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朗读视频
作者简介:
王维是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兼音乐家,号摩诘居士。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他以音乐家对声的感悟,画家对光的把握,诗人对语言的提炼,刻画了空谷人语、斜辉返照那一瞬间特有的寂静清幽,耐人寻味。
鹿 柴
【唐】王维
空 山 不 见 人,但 闻 人 语 响。
返 景 入 深 林,复 照 青 苔 上。
诗意: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落日的余辉映入了深林,返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
/
/
/
王维辋川别墅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只。
听见。
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现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诗中虽有禅意,却不诉诸议论说理,而全渗透于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之中。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延展阅读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