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18 课《专题探究:生态瓶的秘密》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专题探究:生态瓶的秘密》是《科学》六年级下册“动物与环境”单元的
最后一课,是前两节课的延续,进一步研究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本课引导学生
通过制作、观察生态瓶,理解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
存的关系;同时,让学生理解保护动物栖息地、保护环境的意义,培养环保意识。
这是一节专题探究课,让学生通过制作、观察生态瓶,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
过程,知道科学探究需要围绕要研究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
获取证据,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并通过有效表达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研究结果和观
点,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较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或科学问题。科学探究的过程
主要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
达交流、反思评价等八个要素。本课主要就提出问题、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得
出结论等要素进行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动物的生存需要食物、空气、水等基本条件。一个密封的瓶
子里为什么能够养活小鱼儿?孩子们肯定对此很好奇。要解释这个问题,需要先
了解池塘生态系统的组成,了解池塘里各种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这也可以为生
态瓶的探究打下基础。大多数学生会对亲手制作一个生态瓶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与环境之间构成一个
较稳定的生态系统。
2. 能根据实际条件设计并制作生态瓶。
3. 能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并对生态瓶的状态进行长期的观察和记录。
4. 了解科学探究的各个要素,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及时进行有
效的调整。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与生活环境共
同构成一个较稳定的生态系统。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条件设计并制作生态瓶,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并对生
态瓶的状态进行长期的观察和记录。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透明瓶子、水生植物、水生动物、沙、小石子、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透明瓶子、水生植物、水生动物、沙、小石子、《科学学生活动
手册》。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情境:在展览馆,孩子们看到了一个密封的瓶子里养着几条小鱼和一些水生
植物。孩子们感到十分诧异,每个瓶子都是密封的。
问题:为什么小鱼儿还能生存呢?
交流: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介绍与分享。
问题:动物的生存需要食物、空气、水等基本条件。一个密封的瓶子里为什
么能够养活小鱼儿?
(二)活动探究
1. 环节1 提出问题
任务:将适量的水草、小动物和泥沙、清水等放入一个广口瓶里并密封起来,
模拟一个小型的池塘生态系统,做一个生态瓶。
讨论:怎样配置不同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才能让生态瓶中的生物持续生存下
去?
引导:教师从“提出问题”开始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理解生态
系统中各种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交流:学生根据这个具体的任务进行思考,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汇报:学生代表陈述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
2. 环节2 制订计划
讲述:如果要制作一个模拟池塘生态系统的密封瓶,就要了解池塘生态系统
的组成,并制订池塘生态系统的模型——生态瓶的设计方案。
问题:第一,池塘里有哪些生物?第二,这些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第三,
池塘里还有哪些非生物?
媒体:出示池塘的剖面图,方便学生讨论和交流。
活动:学生分小组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并作记录。
任务:了解自然环境下的池塘的基本情况,包括池塘生存着哪些生物等。
汇报:学生分小组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和记录,提
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整理:池塘里的植物可以给动物提供食物和氧气,而动物也可以给植物提供
生长的养料。
问题:哪些生物能在这有限的空间生存?动物和植物的数量设为多少才比较
合适?放入植物的意义是什么?
交流: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
汇报:学生将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
任务:做一个生态瓶,将适量的小鱼、小虾等小动物,金鱼藻、皇冠草、浮
萍等水草,以及水、泥沙等放入一个合适的瓶子里,留一些空间容纳空气。
活动:学生利用准备好的水草(如金鱼藻)、鱼、虾、田螺等水生生物,以
及一些沙子和瓶子(如大号汽水瓶、玻璃瓶),进行生态瓶的制作。
问题:为了让生物在生态瓶里能更持久地生活,还要考虑哪些因素?除了各
种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外,沙子、水等非生物的因素如何考虑?
提示:在这个小小的生态系统中,植物是生产者,为动物提供食物,为所有
生物提供氧气。
3. 环节3 搜集证据
任务:围绕探究主题,根据制订的计划展开科学的观察活动。
要求:学生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对生态瓶进行观察和记录。
问题:要观察生态瓶哪些项目?如何记录现象?观察的时间要怎样设定?
活动:学生分小组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并作记录。
任务:按有序的方法展开观察和记录,并及时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数据记
录下来。
4. 环节4 得出结论
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对整个专题探究活动进行总结和交流,帮助学生整理和
总结过程性的资料,形成专题探究的成果。
问题:生态瓶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它们的生活环境由哪些部
分组成?怎样才能让瓶中的各种生物生存得更持久?
交流: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
小结: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
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交流: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生态瓶的情况,生态瓶做得怎样,取得了哪
些发现和成果,别人有哪些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如何改良生态瓶,使生物能长
期持续地生存。等等。
5. 实践做一个生态盆景
实践:模拟其他类型的生态系统,例如草地、森林、沙漠等,做一个生态盆
景。
引导:将生态瓶改为开放性的生态盆景设计,模拟更多的生态系统。
七、板书设计
18. 专题探究:生态瓶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