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线上教学复习简案
科目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单元 第一单元 课题 三衢道中
课时 一课时 编写人
复习目标 1.认识生字“减”,会写“梅、溪、泛、减”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通诗歌。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知诗歌大意,感受初夏季节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
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学法 读中想象法:在品读诗句的过程中,将自己幻化成诗人的角色,想象诗中描述的画面并通过体验他们内心对于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更好地感悟诗歌情感。诵读积累法:结合诗歌朗朗上口、节奏明快的特点,在感知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反复进行诵读练习,从而在读中实现升华诗歌文化的有效积累。
知识提纲梳理 三衢道中宋 曾(zēng)几(字吉甫,号茶山居士。)梅子 黄时 日日晴,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很晴朗。小溪 泛尽 却山行。 乘小船来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路继续前行。 绿阴 不减 来时路, 山路上绿树成荫,不亚于来时之路。 添得 黄鹂 四五声。树林中不时传来几声黄鹂悦耳的鸣叫。 EMBED Excel.Chart.8 \* MERGEFORMAT
重难点解决策略 生字词知识点读准“衢、梅、溪、泛、减”。“泛”(fàn不要读成了fán)会写“梅、溪、泛、减”4个生字。(1)“梅、溪、泛、减”四个字都是左窄右宽型结构。(2)书写“溪”,注意右半部分上面的三点以及中间的“么”均要写得紧凑,下面“大”的横画则要写得稍长。(3)“泛”右边“乏”的第一笔撇为平撇,下面的“之”整体成略扁之势。(4)“减”右半部分的斜钩要写得舒展。古诗知识点 读好诗歌的停顿与节奏。( 1 ) 梅子/ 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 /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2 )第一句以叙事的口吻开始朗读“梅子黄时”,重点读好”日日晴”中两个“日”字,第一个“日”字读得稍长一点儿,稍重一点儿,最后以上扬的语调读出“晴”字中的意外之喜;第二句溪尽改走山路,游兴高涨,读出诗人开心之态;第三句可以加快语速,把重音落在“路”字上,结尾语调上扬,声音延长,显出意犹未尽而充满期待的感觉,再以轻松且潲快的节奏朗读第四句,读出静中有动的韵味。借助注释及图片理解诗句的意思以及整首古诗大意。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日日晴:天气日日晴好;不减:并没有减少。朗读诗歌,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景物有:梅子、小溪、绿荫、黄鹂。抓住“梅子黄时、绿阴不减”明确诗歌所写的是初夏时节。聚焦“绿阴不减”体会初夏时节三衢道中茂盛蓬勃的绿色,同时从中感受初夏时节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通过“日日晴、却、不减、听得”体会诗人愉快的心情。边读边想象诗歌意境之美,并试着进行背诵练习。三、拓展延伸,感悟诗情1、全诗四句都是在写景,未提情感,却句句含情。首句先交代是在梅雨季节,一个“晴”字,令人喜出望外,第三句的“绿阴”为行程增添了凉爽,走起路来自然就轻松愉悦了,第四句“黄鹂四五声”,深山中几只黄鹂的鸣叫,有“鸟鸣山更幽”的意味,自然让人感觉心情愉悦。通过描写这些让人愉悦的景物传达出了诗人愉悦欢乐之情。2、自然确实是充满生机的美好世界,再找一找其他描写大自然景物美的诗歌读一读、品一品,说不定也能够学会用诗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美好自然的喜爱之情哟。
知识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sān qú méi zi xiǎo xī fàn jìn bù jiǎn tiān dé 精彩回放。1、将这首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描写了 时节 游三衢山的 及感受,展现了浙西山区 的风光。3、请找出诗中两处明显的对比,填写下面的内容。(1)第一处对比:“梅子黄时”正是江南 时节,难得有这样“ ”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2)第二处对比: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 ,深林丛林传来 ,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4、解释下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梅子黄时: 尽: 绿阴: 不减: 说说诗句的意思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2)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拓展延伸1.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桃花映水鲜:选择正确的理解:牧童何处去?( )A.收童要到哪里去? B.牧童去哪儿了?3.你觉得“牛背一鸥眠”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给你怎样的感受?4.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课后反馈:
梅子黄时
日日晴
注释
1【三衢】即浙江衢州,境内有三衢山,所以又称“三衢”。
2【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
4【阴】树荫。
3【却】再,又。
小溪
时令
沿途
景物
绿阴
天气
黄鹂
三衢道中
三衢山
地点
心情
小溪泛尽
喜悦
路线
山行
三衢道中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题 画
【清】 袁枚
村落晚睛天,桃花映水鲜。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