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4.19四季与地球公转(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4.19四季与地球公转(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5-23 16:0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下册第 19 课《四季与地球公转》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四季与地球公转》是《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运动与宇宙”单元的第三
课。本课从“夏天热是不是太阳离地球更近”这个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四季
形成与什么有关。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 1“夏天热是因为地球离太阳更近吗”,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发现太阳离地球的远近对地球的冷暖很难有较大的影响;活动 2“四季形成与什么有关”,引导学生利用黑纸盒和温度计做模拟实验探究四季
的冷暖与阳光照射角度是否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四季成因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概念。在 2017 年版的《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已经不再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四季的成因。教材也因此降低了活动难度,把目标设定为了解四季成因与地球公转有关。
二、学情分析
不少学生以为冬冷夏热与太阳离地球的远近有关。他们也知道地球围绕太阳
公转,但不清楚公转轨道的特点。也没有把公转与四季成因联系起来,更加不清
楚阳光直射、斜射的差异。
三、教学目标 1. 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初步了解地球公转轨道的特点。 2. 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阳光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在南北方向上有规律
地移动。 3. 理解四季形成与地球公转有关。 4. 体会地球公转轨道的巨大,初步领悟宇宙之大。 5. 为我国古人的聪明智慧感到自豪。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四季成因与地球公转有关。
教学难点:知道阳光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在南北方向上有规律地移动。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30 米卷尺、篮球、橡皮泥、牙签、气温计、黑纸盒、计时器、
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情境:波波和彬彬觉得夏天很热。波波好奇:“是不是夏天时太阳离地球更
近?”
问题:夏天来了,太阳离地球更近了吗?
交流:四季变化时,人们总能感觉到冬天冷、夏天热。这和太阳离地球的远
近有关吗?
任务:四季成因和什么因素有关?
(二)活动探究
1. 活动 1 夏天热是因为地球离太阳更近吗
任务:讨论夏天热冬天冷的原因。
交流: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太阳离地球远近的原因或其他原因)。 讲述:地球总是沿着近似圆形的轨道绕太阳公转。每年 7 月初,地球运行到 公转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远的一端,这个位置叫远日点;而 1 月初,地球则到达距
离太阳最近的一端,这个位置叫近日点。
问题:夏天时,地球处于远日点,似乎不应该那么热。近日点和远日点对地
球上的温度变化,会不会有很大影响呢?
交流: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可能还是有影响的)。 任务:体验地球公转轨道的特点。用篮球(直径 24 厘米)代表太阳,橡皮 泥(直径 2 毫米)代表地球。借助卷尺以操场中心为圆心画一个半径 26.5 米的
大圆,一名同学举着篮球站在中心,其他同学站在大圆上。如果要模拟近日点,
就向前迈一步;如果要模拟远日点,就向后迈一步。
(注:先讲解任务,明确活动目的,暂时不外出活动,和下一活动一起进行。)
2. 活动 2 四季形成与什么有关
讲述:除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影响,阳光照射的角度也可能与四季的形成有
关。我们已经知道我国很多地区夏天正午时阳光照射角度大(物体影子短)。
媒体:出示夏天正午时阳光照射角度大(物体影子短)的现象。
讲述:由于地球是球体,相同的阳光照射到不同地区时,与地面所成的角度
可能不同。
问题:阳光直射与斜射时,地面接收到的热量一样吗?
交流:学生提出观点(假设夏天时太阳照射角度大,地面接收到的热量多,
所以热)。
问题:如何验证自己的假设?
任务:在两个黑纸盒上各直立一根小棒,里面分别放入气温计。一个纸盒平
放在地面上(小棒有一段影子,阳光斜射盒面);调整另一个纸盒的角度,使小 棒的影子短到几乎没有(阳光直射盒面)。每隔 2 分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记录一次数据。观察阳光照射角度不同时,纸盒吸收的热量有没有差异。需要留
意温度计的液柱升高情况,当液柱接近最高刻度时,要立刻停止实验。
活动:到操场开展上述两项探究活动。 交流:活动 1 中,地球在近日点和在远日点时离太阳距离的差异和地球公转 轨道相比并不明显,说明近日点和远日点对地球温度的影响并不大;活动 2 中,
直射与斜射的实验结果差异明显,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区因太阳照射角度的不同,
接收到的热量不同。
小结:地球在近日点和在远日点时离太阳距离的差异相对地日的距离来说微
乎其微,对地球的冷暖产生的影响非常小。阳光直射和斜射时地面接收到的热量
不同,可能与四季的形成有关。
任务: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找找不同季节(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
例)阳光直射点的位置在哪个半球(或赤道)。
活动:学生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交流:春分和秋分时,直射点位于赤道上;夏至时,直射点位于赤道北侧(北
半球);冬至时,直射点位于赤道南侧(南半球)。
小结:由于地球公转造成阳光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在南北方向上有规律地移
动,从而导致了地球上四季的形成。
拓展:如果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垂直,地球上还会不会出现四季交替的现
象?
七、板书设计
第 19 课 四季与地球公转
四季形成与直射点位置的变化有关
春(暖) 秋(凉) 春分 赤道
夏(热) 冬(冷) 夏至 赤道北侧 远日点
秋(凉) 春(暖) 秋分 赤道
冬(冷) 夏(热) 冬至 赤道南侧 近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