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 12 课《发霉了》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发霉了》是《科学》五年级下册“微观生命世界”单元的第六课。本课从
学生较为熟悉的发霉现象入手,在观察发霉物体的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霉
菌这种微生物是物体发霉的原因所在。学生通过对霉菌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进
行探究,了解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对霉菌生长的影响,并理解生活中防霉方
法的科学依据。 本课由三个活动组成。活动 1“橘子发霉了”,引领学生从微观的角度去观 察发霉的橘子;活动 2“霉菌生活的环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霉菌生活的环境, 初步了解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对霉菌生长的影响;活动 3“防霉的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储存食物的几种方法,并根据霉菌生长的条件对防霉方法进行科学
的解释。
二、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食物或衣物发霉的现象,大多数学生也有这个生活
经验,了解这种现象。但是,很少有学生知道发霉是由霉菌引起的,也没有仔细
观察过霉菌。因此,本课在前面几课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的基础上,引导学
生了解霉菌在什么条件下会引起物品发霉,并根据霉菌生长的特点,了解防霉的
方法。
三、教学目标 1. 知道霉菌是生活中常见的真菌。 2. 知道霉菌的生长和繁殖需要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3. 了解破坏霉菌生长的环境能有效防霉。 4. 通过调查生活中防霉的手段,学习科学调查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霉菌的生长和繁殖需要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难点:调查霉菌的生活环境,并利用霉菌生长的条件对防霉方法进行科
学的解释。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发霉的物体、透明密封袋、放大镜、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情境:客厅里的年橘已经掉果,稀稀落落,花盆里还有几个已经发霉的橘子。
波波正把年橘搬走。琪琪在旁边帮忙。
问题:用放大镜能看清楚霉是什么样子的吗?
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和经验发表看法。
任务:关注物体发霉的现象,了解微生物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
(二)活动探究
1. 活动 1 橘子发霉了
介绍:在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食物或衣物发霉的现象。
问题:发霉是由什么引起的?
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和经验发表看法。
引导:发霉是由于霉菌的大量繁殖和生长而引起的。霉菌个体较小,要用放
大镜或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它们的结构。
讨论:观察霉菌的方法。
汇报:分小组进行汇报,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引导。
整理: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霉菌的形状。用牙签从发霉的物
体上取一点儿霉菌,用显微镜观察。也可以把发霉的物体放在密封的透明器皿或
塑料袋中,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活动:分组观察发霉的橘子。
汇报:分小组汇报观察到的信息,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引导。
小结:霉菌的菌落呈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它们往往能形成分
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像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
2. 活动 2 霉菌生活的环境 问题:你还在哪里见过发霉现象?
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和经验发表看法。
小结:家中较久不穿的衣服、家具里晒不到阳光的角落、放置较久的蔬果食
物等都可能会发霉。 问题:为什么会生长霉菌呢? 霉菌的生长是否需要一定的条件?霉菌生长的
环境有哪些共同特点?
活动:寻找周围环境中发霉的物品,观察霉菌生活环境的特点,并填写记录
表。
引导:观察霉菌生长环境特点时,主要从温度、湿度、光照、空气流通等方
面进行观察。
观察记录
时间: 月 日 记录人: 地点 发霉物体 霉菌颜色 环境特点
汇报:分小组汇报观察到的信息,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引导。
小结:霉菌生长环境的共同点是潮湿、温暖、阴暗。
3. 活动 3 防霉的方法
介绍:当条件适宜时,霉菌就会大量地生长、繁殖。在发霉过程中,容易产
生有毒物质,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任务:我们可以采取措施,阻止霉菌的繁殖,从而有效地防霉。
活动:调查当地常见的防霉方法,分析这些防霉方法的科学依据。
汇报:分小组汇报观察到的信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防霉方法的科学依
据。
小结:防止霉菌生长的方法有保持干燥、降低温度、阳光暴晒、高温煮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