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和金属材料》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有关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含碳量不同
B.硫和磷的元素种类不同——质子数不同
C.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氧原子个数不同
D.Na和Na+化学性质不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混合物的质量变化如图。正确的分析是( )
A.反应从一开始时间开始就能产生氧气
B.P点处产生的氧气比M点处产生的氧气的质量多
C.P点处固体成分有3种
D.在0—t2时段,二氧化锰在混合物中的含量的不断增大
3.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足量Zn、Fe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水
C.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D.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
4.下列化学方程式能正确表示所述内容的是
A.铁片入到稀硫酸:2Fe+3H2SO4=Fe2(SO4)3+ 3H2↑
B.氢氧化钠变质:2NaOH + CO2= Na2CO3+ H2O
C.实验室制备CO2: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或事实叙述错误的是( )
A.切完西瓜的菜刀洗净擦干放在通风干燥处可以防止生锈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用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相互刻画,黄铜片上留有划痕
D.将二氧化碳通入燃着的两支高低蜡烛的烧杯中,蜡烛自低到高依次熄灭
6.将未知金属M和金属镁的粉末状混合物共ag,加入一定质量的Cu(NO3)2、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有关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若滤渣中含有Cu、Fe,则滤液一定为无色溶液 B.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g
C.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只含有Cu D.若滤液中金属离子只含有Mg2+,则金属活动性一定有Mg>M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点燃棉纱线,产生烧焦羽毛气味
B.将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
C.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D.把铜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紫红色固体表面产生银白色固体,溶液变成蓝色
8.常温下,往盛放适量M物质的烧杯中逐渐加入N物质并充分搅拌。下图横坐标x表示N物质的质量,纵坐标y表示烧杯中的某物理量(见下表)。下列实验与图像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
M N y
A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溶液 固体的质量
B 水 氢氧化钠 溶液的温度
C 饱和氯化钠溶液 氯化钠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 硫酸铜溶液 铁粉 溶液的质量
A.A B.B C.C D.D
9.下列应用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
A.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Cu+CO2置换反应
B.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化学反应::4P+5O22P2O5化合反应
C.高炉炼铁的反应:2Fe2O3+3C=4Fe+3CO2↑置换反应
D.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稀盐酸:Fe+2HCl==FeCl2+H2↑置换反应
10.把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结束后有固体剩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剩余固体肯定含有银 B.剩余固体肯定是银和铜
C.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Ag+和Cu2+ D.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Fe2+和Cu2+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铝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材料
B.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是合金
C.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
D.铜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12.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中与其它三种存在着本质区别的一种是( )
A.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
B.久置在空气中的铁钉质量增加
C.久置在空气中的氧化钙质量增加
D.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
13.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硫元素的含量: B.金属的活动性:
C.溶于水后的水温 D.物质的溶解度:
14.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天平调平后,同时向其中左右盘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片和铁片,则从反应开始到金属完全反应的过程中,天平指针指向的变化是
A.向左偏 B.向右偏
C.先向左偏后向右偏 D.先向右偏后向左偏
15.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
B
除去氯化钠中的碳酸钠
加适量稀硫酸
C
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加石蕊溶液
D
分离铁粉和铜粉混合物
加足量稀硫酸、过滤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6.随着汉十高铁、郑万高铁相继开通,襄阳市正式进入“高铁”时代。
(1)石墨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_性能和润滑性能,常用来做高铁上的电刷。
(2)为将短轨连成长轨,常用下列反应进行焊接:。该反应发生后,不需要再持续加热就可保持高温继续进行,方便野外操作。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选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高铁上铝制品应用广泛,因为铝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薄膜而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17.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用极为普遍的一类材料.
(1)已知在相同的条件下,金属的活动性越强,金属和酸反应产生气泡(氢气)的速度就越快.Al、Cu、Fe三种金属在稀盐酸里的反应现象如图1所示.
①右图中Y所代表的金属是 (填“Cu”或“Fe”);
②铝是一种活泼金属,但常温下铝却有较强的抗腐蚀性,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③R为金属,发生如下反应:R+CuSO4=Cu+RSO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R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
C.该金属可以是Al
D.若R为Fe,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会减小
(2)金属的开发和利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
钛因常温下不与酸、碱反应等优良的性能,被誉为“未来金属”.由钒钛磁铁矿提取金属钛的主要工艺过程如图2:
I.TiCl4在高温下与足量Mg反应置换生成金属Ti,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II.上述生产过程中得到的金属钛中混有少量金属杂质,可加入 除去.
18.根据所学碳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①北宋画家张择端用墨绘制的《清明上河图》能够保存至今,是因为____。
②2017年3月,全球首批石墨烯手机在中国问世,这类手机具有更好的触控性能、更长的待机时间和更优的导热性能。石墨烯是从石墨薄片中剥离出的单层石墨,重量不足1毫克的石墨烯能做成一块l平方米的石墨烯吊床。由上述信息可知,石墨烯具有的物理性质有____(只要写出1点即可)
(2)①“动车时代、节点城市”已经成为枢纽海安一张靓丽名片。制造高铁需要消耗大量的钢铁,以赤铁矿(主要成介为氧化铁)为例,写出工业上用一氧化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__。
②下图是老师在课堂上演示的几个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I.上述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中与C0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关的是____(填序号)。
II.图A所示实验中,a处滤纸条最终会变红,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III.图C所示实验中,迅速盖紧瓶塞并振荡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____(填序号)。
a.软塑料瓶变瘪 b.瓶内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
c.瓶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瓶内溶液慢慢变红
(3)2016年9月,全球G20峰会在杭州召开,我国政府提出了“低碳经济”理念,所谓“低碳经济”就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____(填序号)
A.屋顶安装太阳能发电装置 B.因为燃煤价格低,所以要大力提倡和发展火力发电
C.研制和开发氢能源动力车 D.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三、推断题
19.首届进口博览会的吉样物“进宝”为手持的四叶草的“国宝”大熊猫,代表幸运幸福。化学物质世界也迎来了一只手持四叶草的“进宝”物质X,如图所示。四叶草的叶子由A、B、C、D四种物质构成,且相邻两叶片之间会发生反应;其中C、D是黑色固体,B、C为单质,A、D为氧化物。
(1)物质C为_____;物质B在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
(2)A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或_____;
(3)手持四叶草的“进宝”物质X需满足:A、B、C、D分别通过一步反应能直接转化为X,则物质X是_____。
20.如图中的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B都是黑色固体,D为红色固体单质,F为红棕色固体氧化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推断出各物质后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A的化学式__;
(2)写出物质E的用途__;
(3)转化过程①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
(4)已知转化过程④在常温下就能进行,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
四、实验题
21.如图为实验室常用的一些实验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标号仪器①的名称:______;
(2)写出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实验室收集 CO2 气体的装置是:______;
(4)通常状况下,NH3 为无色、密度小于空气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制取 NH3 的原理为:将氢氧化钙 与氯化铵两种固体混合物进行加热生成物为:氯化钙、氨气和水,根据以上的信息,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 方程式:______。
22.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1)为了研究炼铁原理,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下图装置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并检验该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的实验。已知由A装置制取的中混有少量的。
①写出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要达到实验目的,装置中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一氧化碳发生装置接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接______。
③从环保角度考虑,还需对以上装置进行改进,请简述改进措施______。
(2)某同学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气体的制取及性质实验。
①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为了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当产生的氧气通入到D中时,D中白磷始终没有燃烧的原因是什么______?
③在方框中画出F装置中产生的气体的收集装置图______。
④F装置中石灰石样品质量为12.5g,经测定进入到F瓶中的稀盐酸质量(足量)为100g,充分反应后(杂质不参加反应),称量剩余固液混合物总质量为108.1g,请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
五、计算题
23.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黄铜 (Cu-Zn合金)样品中铜的含量,取该样品20g跟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为_________g;
(2)求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24.向盛有10g黄铜(铜锌合金)烧杯中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共加入稀硫酸100g,称量烧杯剩下物质质量为109.8g。问:
(1)计算硫酸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______________
(2)求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C 3.A 4.B 5.C 6.D 7.B 8.D 9.D 10.A 11.B 12.D 13.B 14.D 15.C 16.导电 放热 Al2O3
17.(1)①Cu;②4Al+3O2=2Al2O3;③C.
(2)I.TiCl4+2Mg==Ti+2MgCl2.II.稀盐酸或稀硫酸.
18.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有良好的导电性(或有良好的导热性、有良好的延展性) 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B CO2 + H2O == H2CO3 a c B
19.碳(或C) 支持燃烧或急救病人等 CO+CuOCu+CO2 Fe3O4+4CO3Fe+4CO2 二氧化碳或CO2
20.C 作燃料(或冶炼金属) C+2CuO2Cu+CO2↑ 置换反应
21.长颈漏斗 Zn+H2SO4=ZnSO4+H2↑ E Ca(OH)2+2NH4ClCaCl2+2H2O+2NH3↑
22.Fe2O3+3CO 2Fe+3CO2 f e c(或d) d(或c) a 将尾气点燃或进行收集。 B 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只要画出集气瓶,导气管接近瓶底即可) 80%
23.0.2 67.5%
24.32.7%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