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9下化学 6.3金属矿物与冶炼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9下化学 6.3金属矿物与冶炼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5-23 16:0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堂教学设计表
章节名称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六章金属 第三节金属矿物与冶炼
依据标准
课程标准: 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知道可用铁矿石炼铁。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3.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教育技术标准:SETC·S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位于粤教版初中化学下册第六章的第三节。学生是在学过金属的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来了解金属的存在形式和常见金属的冶炼。同时也为下节学习珍惜和保护金属资源做了铺垫。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1.知道常见的金属如铁、铝、铜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过程和方法:1.通过对常见金属矿物的照片以及资料“金属资源在地壳中的含量”引入,介绍地 球上及我国金属资源情况。 2.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炼铁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古代炼铁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爱 国热情。 2.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活动成为有机整体,提高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者特征分析
九年级学生渴望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有很强的好奇心。加以引导可以转化为学习动力。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日常的生活能够了解铁矿石转化成铁,所以播放视频,联系生活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针对本节课的难点计算,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则要采用学与练结合的方法,使学生能活学活用。掌握难点。本节课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的环境里直观的感受本节课学习内容,易于学生的掌握理解。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编 号 学习目标层次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1 知道 知道常见的金属如铁、铝、铜等矿物
2 了解 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3 认识 认识炼铁的化学原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 目 内 容 解 决 措 施
教学重点 铁的冶炼 观看视频了解炼铁的过程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中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 教师讲解和学生自我练习
课前对学生的要求
课前查找金属资源的有关资料:金属矿石图片、我国金属资源的分布、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金属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提前预习本节课。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编号 对应的知识点 学习目标层次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作用 使用方式 所 得 结 论 占用时间 媒体来源
1 1 知道 图片 各种矿石 A G 知道金属矿物 3分钟 下载
2 2 了解 视频 钢铁冶炼过程 E C 了解钢铁的冶炼 5分钟 教师光盘
3 3 认识 视频 还原氧化铁 G A 知道还原氧化铁原理 8分钟 教师光盘
4
5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板书设计
6.3 金属矿物与冶炼一.铁的冶炼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设备:高炉原理:3CO+Fe2O32Fe+3CO2现象:红色变黑色,石灰水变浑浊。二.涉及到杂质问题的计算

1.情景创设策略:通过观看金属图片,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创设宽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2.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己实验观察,知道还原氧化铁反应的现象,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和提高课堂参与度。3.引导探究策略:学生通过观看炼铁视频,探索冶炼钢铁的流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习内容呈现方式 □基于主题的 □基于案例的 □基于问题的 □基于项目的
学习(教学)模式 □传递接受模式 □探究发现模式 □问题解决模式 □自主体验模式
学习活动方式 □集体化学习 □个别化学习 □小组合作式学习 □小组协作式学习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白板教室 □网络教室 □移动网络教室 □自定义
课堂教学结构设计
课型 □新授课 □实验(实践)课 □练习课 □复习课 □讲评课
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的作用和运用 设计意图、依据
导入新课 大屏幕播放金属图片和生活实例 学生观看图片,猜测金属 图片 激发学生学习金属矿物的兴趣
俗话说:“沙里淘金”,金可以从河沙里淘出,这说明金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为什么呢?提问自然界中有金属单质吗?那么铁呢? 学生思考回答 图片 引入新课
学习新知 实验6-5如图装置进行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的实验。在硬制质玻璃管中装入少量氧化铁粉末,先通一氧化碳,接着点燃尖嘴管处酒精灯,再用酒精喷灯对着玻璃管加热。提问:为什么要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才开始加热?还有为什么反应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再通一会儿一氧化碳直至玻璃管冷却? 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实验流程,回答问题:1把试管中的空气排尽2.如果先停止通一氧化碳,高温下铁会再次被氧化 多媒体视频书本 培养观察和分析实验的能力
钢铁厂炼铁就是根据上述化学反应原理进行的。那么接下来请同学认真阅读178页,思考几个问题:1、钢铁厂如何把矿石炼成铁和钢?生铁与钢有何异同? 阅读,思考,回答:将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按一定的比例加入高炉,从炉下部通进热风,使焦碳转变成一氧化碳,并利用它将铁矿石还原成铁。生铁硬而不脆,不利加工,钢硬而韧,有弹性,可锻。 视频观看炼铁流程 培养阅读,自学能力
巩固练习 当堂达标检测 学生5分钟内完成 测试题,当堂发 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
教师巡视 检查学生易错点
评价修正 讲解练习中的易错题 3分钟 对照自己所做题 纠正错误,发现问题。
对做的好的同学进行鼓励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促进迁移 总结:今天我们认识几种金属矿物,知道了只有极不活泼的金、铂、银才能以单质形态游离存在于自然界中,大多数金属元素都以化合态存在。通过实验,我们认识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倾听,回顾 课件展示 培养学生总结能力
作业,完成达标检测的剩余习题 课后完成 试题 提高巩固所学知识。
个性化教学
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所做的调整:布置课后作业,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总结能力,树立学生的科学态度、意志品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查阅有关金属保护的化学常识,拓展他们的视野。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的调整:教师参与到讨论当中,做学生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帮其梳理知识点。
形成性检测
编号 对应的知识点 学习目标层次 检  测  题 的  内 容
1 1 知道 知道常见的金属如铁、铝、铜等矿物的名称
2 2 了解 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能书写化学反应原理。
3 3 认识 认识炼铁的化学原理,知道原料和生铁与钢的区别。
4
5
评价量表
课堂表现评价表教研组: 任课教师: 年级: 学科: 教学内容: 日期: 月 日 上午(下午)第 节 一级指标  二 级 指 标评价等级ABC得分教学目标明确、适度、具体。(10分)  1能通过投影、板书、口述或导学案等形式明确的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告诉学生。321   2学习目标具体而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不是机械的以三维的形式呈现。4323学习目标适度,符合学生的基础和教材的要求。321对教材的把握准确,能体现课标和教材编者的意图(15分)1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321   2能从单元的高度或立体高度正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5323教师能正确理解并引导学生体现本节(本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753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紧凑,学生在课堂上能真自学、真合作、真检测,不搞花架子。(35分)1在导入环节,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切忌明知故问,故弄玄虚。432     2对于新授内容,提倡学生当堂自学。如果是课前已预习或上复习课,教师要通过检测发现问题,以学定教,不搞虚假的表演。8643学生自学不会的问题可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只要学生互助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讲解。7534教师的点拨要精当合理,注重教给学生规律和方法。要注重规范学生的专业用语和实验操作等基本技能。8645教学环节完整、合理、紧凑、高效。864教学效果要做到扎实高效,基础知识做到当堂学当堂会。能够减轻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后作业的负担。(40分)1本节课所学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概念能通过检测和反馈做到当堂清,力求人人清和步步清。753      2能给有发展潜力的学生提供拓展的机会,注重分层教学,做到“保底不封顶”,不搞捆绑式的“齐步走”。642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与本课相关的基本能力。6424课堂容量和密度适度,整堂课学生思维有一定的紧张感。能切实减轻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的负担。8645教师通过合作学习等形式能够关注到每个学生,体现教学过程的公平。对照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达成度高。7536多媒体课件制作清晰大方,使用合理。板书能体现教材的重点和知识的基本结构。642  上课得分100 评价人签字: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练习题中的基础题完成得很好,准确率很高,而在书写炼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题目准确率不高通过课堂教学发现学生都很热衷于实验,学习中投入性与主动性非常高,一部分学生较缅点不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语言表述不够准确。多媒体课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批改课后作业发现学生能运用本节课所学内容解决问题,但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不理想,今后要多加练习。
教学反思、总结
本课以图片、视频引导创设情景,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还原氧化铁、讨论、发表看法,学习了金属冶炼和金属矿物,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学生兴趣盎然,参与主动,体验深刻。主要的缺陷是时间较为紧张,课堂上学生比较兴奋,控制探究的进程较难。课堂各种活动亦应作好更充分的准备,多媒体应用尽可能贴切,实验探究引导提问亦应更合理,效果可能更好。
感谢、其他
感谢理化生全组教师及多媒体教师负责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