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 动 的 快 慢
教材分析:本课再引导学生如何判断物体运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测量与排序,观察与分析,认识运动的两个属性,即速度和方向,使学生意识到物体运动快慢需要用一定的距离中所用的时间多少来进行描述。继而进一步认识到运动是由速度、时间、距离与方向等几个要素来描述的。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会测量走路的速度。
2.能改日各种物体运动的速度排序。
3.会使用秒表。
科学知识
1.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可以用一定距离所用的多少来描述。
2. 认识一些非常缓慢的运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体验到用比较的方法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运动速度与距离、时间有关。
2.会使用秒表测量走路的速度。
3.会判断或者计算运动缓慢的物体。
三、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秒表、卷尺、计算器、活动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 (出示图片)提问:图中的伙伴们在干什么?
2. 猜一猜,谁移动得快?(引导学生说出不知道他们行进的距离和时间,无法判断出他们移动的快慢)(随机板书)
同学们各抒己见,那么,到底有什么办法能比出他们之间运动的快慢呢?(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授:
1.. 讲解“相同距离,比较时间的多少”。(5分钟)
(1) 讲述:刚才,同学们提出要指定一段距离,让他们进行比赛。那么,我们就来看一段比赛的录象。(播放刘翔比赛录象)
(2)讨论:知道这是什么比赛吗?(110米栏)在决赛中,刘翔以12秒91获得了冠军。美国选手特拉梅尔获得亚军,他的成绩是13秒18;古巴选手加西亚第三名,他跑出了13秒20的成绩。那么,我们是通过什么来比较他们之间运动的快慢?(时间的多少)
(3) 介绍刘翔职业生涯最好成绩:12秒88.
(4) 讨论:就是说,想要比较他们之间运动的快慢,必须符合什么条件。
(回到导入)那么,他们之间运动的快慢如何比较呢?
(5) 小结:运动的快慢需要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判断,这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板书:运动速度)
2. 讲解“相同时间,比较距离的长短”(5分钟)
(1)引入:平时,我们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运动的快慢。在我们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快慢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选择你感兴趣的介绍几个物体的运动速度)
(2)你们能给他们的运动速度排序吗?
学生自己排序;汇报结果。
(3)你们是根据什么来给这些物体的运动速度排序的?(或你们是怎么看出快慢的?)
(4)那么,运动速度的快慢还可能和什么情况有关?(时间相同,距离的长短不同)
3.小结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式
4.时间和距离都不相同怎么办?导入:计算出速度来比较
4.测算运动的快慢与距离、时间的关系。(15分钟)
(1) 讲述:你平时走路的速度是怎样的?你想测算一下吗?
(2) 出示表格:你能读懂这张表格吗?(小组之间,互相说一说)
(3) 合作交流:完成试验
A、分析表格,读懂表格意思。
B、学生示范正常步伐与慢一些的步伐。
C、测量时间时,我们可以用秒表(出示),教学秒表的用法,教师着重讲解演示秒表的使用,学生试用。
D、怎样计算速度?(用距离除以时间)为了便于计算,可以借助计算器,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E、 除了这样测算行走速度的方法,我们还可以这样做(出示表格2)。在这张表里,有哪些情况与第一张表相同?哪些不同?
F、 由于课堂时间关系,我们将同学们分成四大组。左边这几个小组进行测量活动1;右边的几个小组进行测量活动2。
老师布置实验要求:每组两个人测量距离,一人步行,其他人用秒表计时。填表用计算器算出速度。
G、 完成测量和记录后,请小组根据表中的数据,交流一下,正常步伐的速度与慢一些步伐的速度比较。
(4)完成实验二
4、 知道如何判断缓慢运动的物体。(5分钟)
(1) 引入:(出示图片)指甲在运动吗?你有办法测出它的生长速度吗?
(2) 生活中还有很多象指甲生长这样运动缓慢的物体。(出示图片)你有办法计算出小苗的生长速度吗?
5、总结:今天,我们讨论了运动快慢的问题,它离不开时间和距离这两个因素。
三、总结提升。(1-2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根据生活经验,来描述运动的快慢吗?
【板书设计】
运动的快慢 距离 时间
同距离比时间
同时间比距离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物体的运动”的第二课《运动的快慢》。我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在引导学生如何判断物体运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测量与排序、观察和分析认识运动的两个属性,即速度和方向,教材用较多证据和资料,以测量活动和分析活动为首尾相接的主线,展开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运动的速度和方向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四部分:
第一部分,揭示什么是运动速度,教材结合一组速度型运动的图片和刘翔110米栏比赛视频,利用比快慢这样对比性问题,引出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问题,即运动的速度,为给学生以准确的科学概念,教材特地给出了运动速度的定义,以使学生获取明确的认识。
第二部分,给各种物体运动速度排序,测量走路的速度。教材安排的速度排序活动,速度单位是相同的,只要比数字大小便可,让孩子感受到各种典型物体的运动速度是不一样的,教材介绍的测量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规定路程,速度不一样,测量花的时间有什么变化。第二步规定时间,速度不一样,测量走的路程有没有变化,让学生在测量活动中再一次体会速度的组成要素。
第三部分,指导学生识别缓慢运动。教材用图片展现了生活中的所见的事例,引导学生发现缓慢运动,学习观察缓慢运动的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在教学本课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设置活动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应用教学媒体、强调动手操作实验、优化课堂教学。
学法:在学习过程中大胆猜测、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要注重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小组研讨、集体交流。
三、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会测量走路的速度。
2.能给各种物体运动的速度排序。
3.会使用秒表。
(二)科学知识
1.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是单位时间内
通过的距离。
2.认识一些非常缓慢的运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体验到用比较的方法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四、教学重点:
1.测量步行的速度
2.教学难点: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五、说教学准备:课件、、秒表、计算器、米尺、实 验记录表。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插图)让同学们猜一猜,谁运动得快一些?
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事物中感知科学的存在,为后续的科学探究做铺垫。板书:运动的快慢
二、认识运动的速度
播放刘翔110米跨栏视频。让学生感受运动的快慢,并知道关于刘翔的知识。(让学生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中获得知识),利用“快与慢”这样的对比性问题,引出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问题即运动速度,为给学生准确的科学概念,我出示了运动速度的定义: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测量,这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以使学生获得了明确的认识。(板书:运动速度)
三、在测量和排序中感受速度的快与慢
1.让学生给下列各种运动速度排序(课本上完成)
2.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时间都是1小时,只需比一比行驶的距离就可以了。) 通过排序让学生感受各种典型的物体运动速度是不一样的。
3.让学生测步行的速度包括两个步骤:
第一步规定路程,速度不一样,测量花的时间有什么变化。第二步规定时间,速度不一样,测量走的路程有没有变化,让学生在测量活动中再一次体会速度的组成要素。
四、拓展延伸:认识缓慢运动
我用图片展现了四个生活中所见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缓慢运动、学习观察缓慢运动的方法。为学生科普一些科学小常识。
五、收获园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我用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回顾这节课的知识。
【板书设计】
运动的快慢 距离 时间
同距离比时间
同时间比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