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 22 课《明亮的月光》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明亮的月光》是《科学》四年级下册“地球上看到的光和影”单元的第三
课。本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天文望远镜观察月球表面明暗状况,了解月球表面特
征。学生在观察月球表面的特征后,通过“月球反射太阳光”的模拟实验,探究
月球高低不平的表面是否也能反光,通过模拟实验初步感受月球反光的特点,体
会实验的乐趣与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观察与记录习惯。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 1“月球表面的明与暗”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
月球的表面特征,知道月球表面有明暗,明暗区域分别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活
动 2“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是在学生认识到月球表面特征的基础上,让学
生探究月球高低不平的表面是否能反射太阳光,逐步养成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
出实验结论的科学方法。
二、学情分析
月球是本单元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对月球已经有一定的
了解,比如月球表面有一些暗的区域,有一些比较明亮的区域,但学生对此的认
识还不足。因此,教师需要利用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月
球表面的特点,并通过简单的模拟实验,明白月球高低不平的表面也能反光,从
而进一步理解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
三、教学目标
1. 了解月球表面的概况。
2. 知道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
3. 能通过模拟实验证明自己的推测。
4. 对探索月球的奥秘产生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描述月球表面的明暗状况。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月球的照片、小球、大球、纸巾、手电筒、多媒体教学设备、教
学课件。
学具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情境:在晴朗的晚上,妍妍和琪琪在观察天空中的圆月,琪琪发现月亮上有
一些地方比较暗。
问题:月亮上怎么有些地方暗一点呢?暗的地方是怎样的?明亮的地方是怎
样的?
交流: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猜测和交流。
任务:观察月球,了解月球表面的明暗状况。
(二)活动探究
1. 活动 1 月球表面的明与暗
媒体:出示月球的照片。
问题:月球表面有明亮的区域,也有较暗的区域。这些较暗的区域是什么?
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结果,描述月球表面的明暗状况。
讲述:用肉眼无法清楚地观察这些明暗区域是什么,我们可以借助天文望远
镜进一步观察月球。
问题:如何使用天文望远镜?
讲述:教师介绍天文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和使用的基本要求,提醒学生要选择
好观测地、天气和日期,并示范如何使用天文望远镜。
资料:使用天文望远镜的方法。首先,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放置天文望远镜。
其次,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先用眼睛在镜筒外,沿着镜筒延伸的方向寻找目
标星体;再在寻星镜内,利用调节手柄从不同水平方位和不同高度等方面进行搜
索;发现目标星体后,将其置于视野的中央。最后,用主镜观测目标星体。
提示:由于观测工具的限制,教师可布置学生回家在家长的帮助下用高倍数
的相机观察。
3 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
小结: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明亮的区域地势较高,较暗的区域一般是盆地,
人们称之为“月海”。“月海”的分布不均匀,有的疏,有的密,并且大小不一
样。
2. 活动 2 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
讲述:月球是夜空中最亮的天体。不过,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
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
出示:镜子。
问题:平整的镜面能反射光,月球高低不平的表面也能反光吗?
演示:教师演示模拟实验。用大球模拟地球,用裹着纸巾的小球模拟月球,
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在黑暗环境中,用手电筒照射“月球”,观察它反光的情况。
提示:观察“地球”是否变亮了,以及“月球”表面的明暗状况。
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并观察“月球”是否反光,每个位置反光
情况是否一样,把发现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
交流:学生分组进行交流汇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小结: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发现表面高低不平的“月球”能将“太阳光”反
射到“地球”。
拓展:课后继续收集有关月球的资料,继续观察月球,养成长期观察的习惯。
七、板书设计
22. 明亮的月光
明(地势较高)
月球表面
暗(盆地)
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