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
)
四年级下册第 16 课《运动的快与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运动的快与慢》是《科学》四年级下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三课。学生已经懂得了如何判断物体是否运动,了解了物体常见的运动方式,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比较物体运动的快与慢,为后面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做铺垫。
活动 1“怎样比较快慢”,通过测量、比较两辆小车行驶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或相同时间内行驶的距离,来判断运动快慢。活动 2“了解交通工具的速度”, 让学生了解可以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再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常见交通工具 的大致速度。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与运动有关的项目,比如跑步、跳绳等,而且对这些运动项目也非常感兴趣。在跑步比赛中,学生能判断小组里谁跑得快、谁跑得慢, 但是有多个小组比赛时,学生可能不知道怎样去比较他们的快慢。另外,学生可能想不到“测量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距离”这个方法也可以比较运动的快慢。四年级的学生乐于实验探究,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对于秒表的使用可能不熟悉, 需要教师进行讲解。
三、教学目标
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方法。
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知道常见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
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能对物体运动现象产生探究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相同距离下,小车行驶所用时间越短,小车行驶得越快;相同时间下,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小车行驶得越快。
教学难点:能在相同距离或相同时间下,通过测量,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
(
1
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
)
(
1
/
3
)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小车(每组两辆)、卷尺、秒表、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准备:常见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情境:学校正在开展运动会,琪琪和波波在看成绩公布栏的短跑成绩。问题:波波发现妍妍和自己都拿了小组的第一名。那谁跑得更快呢? 任务:比较两辆小车哪辆运动得更快。
(二)活动探究
活动 1 怎样比较快慢出示:两辆小车。
问题: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这两辆小车运动的快慢? 讨论:学生讨论比较两辆小车运动快慢的方法。
交流:学生根据经验分享比较两辆小车运动快慢的方法。
小结:可以测量两辆小车行驶相同距离所需要的时间来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问题:实验中需要用到哪些工具?
交流:学生讨论交流实验需要用到的工具(两辆小车、卷尺、秒表)。讲述:教师介绍秒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测量两辆小车行驶相同距离所需要的时间,并比较哪辆小车运动得更快。为了方便,行驶距离可设定为 1 米,提醒学生多测量几次,并把数据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
汇报:学生代表汇报小组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小结:小车行驶相同距离,所用时间越短,小车行驶得越快。问题: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
引导: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了解比较小车运动快慢的另一个方法——比
较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距离。
活动:测量两辆小车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距离,并比较哪辆小车运动得更快。为了方便,行驶时间可设定为 2 秒,把数据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
汇报:学生汇报小组实验的结果,并得出结论。
(
2
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
)
(
2
/
3
)
小结:相同时间下,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小车行驶得越快。
总结:要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除了可以比较物体运动相同距离所需要的时间,还可以比较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距离。
活动 2 了解交通工具的速度
讲述:人们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不同的交通工具运动速度不同, 例如飞机每小时大约飞行 800 千米,自行车每小时大约行驶 10 千米。
媒体:出示几种常见交通工具的大致速度。 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的大致速度?
交流:学生分享课前查阅的常见交通工具的大致速度。
七、板书设计
16. 运动的快与慢
相同距离,比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相同时间,比距离→距离越远,运动越快
(设计者:邓贝)
(
3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