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23 14:1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人类活动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为了卫生安全,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
B.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C.尽量坐公交车,减少尾气排放
D.使用可降解的包装袋
2、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列与环境污染都有关的一组是(  )
①酸雨②潮汐③夜盲症④水俣病⑤大脖子病⑥痛痛病.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①③⑤
3、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生物圈造成破坏的是(  )
①排放污水? ②植树造林?? ③养花种草??? ④围湖造田?? ⑤喷洒农药 ⑥大量砍伐森林.
A.?①②③???B.?②③???C.?③④⑤⑥???D.?②⑤
4、下列措施与其环境保护目的不相符的是(  )
A.减少煤炭、石油的燃烧﹣﹣﹣﹣﹣﹣减少大气污染
B.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水污染
C.使用可充电电池﹣﹣﹣﹣﹣﹣减少重金属污染
D.减少使用塑料袋﹣﹣﹣﹣﹣﹣减少酸雨的形成
5、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有很大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森林和草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需要保护和建设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
B.古人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说明黄河水滔滔不绝,不需要保护
C.自然界中的物质是十分丰富的,人类砍伐森林不会产生影响
D.解决生态环境的问题是政府和科学家的事,与中学生无关
6、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以下哪项不是酸雨的“罪过”(  )
A.直接危害植物的叶和芽,使土壤酸化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B.使河、湖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
C.酸化的水源影响饮用,威胁人类健康
D.导致水俣病、痛痛病等,危害人类健康
7、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
A.?碳元素???B.?二氧化碳???C.?碳酸盐??D.?有机物
8、农业上立体高效的种植模式,目的是提高(  )
A.肥料的利用率 B.光能利用率 C.土地肥力 D.呼吸作用
9、为了更好地研究生态系统,美国科学家耗巨资建造了一个模拟地球生物圈的实验基地“生物圈Ⅱ号”.下列关于“生物圈Ⅱ号”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上的生物圈被假设为“生物圈Ⅰ号”
B.除了阳光可以进入外,“生物圈Ⅱ号”是与世隔绝的
C.进驻科学家们呼吸所需要的氧气来自“生物圈Ⅱ号”内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D.“生物圈Ⅱ号”实验给人们的启迪是人类可以创造一个地球以外适合人类居住的生物圈
10、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自然灾害频繁,对人类的影响很大,那么造成温室效应的物质是(  )
A.工业废水 B.汞、银、镉固体废弃物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11、下列做法不能减轻温室效应的是(  )
A.大量使用酒精、沼气,既可解决能源紧张问题,也有利于减轻酸雨污染
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C.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12、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是(  )
A.秸秆焚烧后做肥料 B.鸡粪做饲料
C.秸秆发酵后做肥料 D.沼液、沼渣做肥料
13、我国北方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温室大棚里把种植和养殖结合在一起,体现优势互补,收到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以下关于这种北方生态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养殖为种植提供有机肥料和二氧化碳
B.种植为养殖动物提供丰富的氧气
C.冬季养殖可提高室温,有利于植物生长
D.养殖为种植提供氧气和二氧化碳
14、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下列行为与举措中,有利于保护和恢复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是(  )
A.?大力开发荒地,发展农业???B.?进一步发展畜牧业
C.?退耕还林、还草?? D.?进一步加大城市化建设力度
15、今年我省出现的“毒大米”事件,是由于水稻被工业废水中的镉污染所造成的,你认为这种污染属于(  )
A.重金属污染 B.大气污染
C.噪声污染 D.光污染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2016年1月25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2016地球一小时中国区主题﹣“为”蓝生活,鼓励公众为了蓝色天空和蓝色星球,践行可持续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为此我们倡导低碳生活,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
(1)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与人类的呼吸一样,会消耗大气中的   ,并释放出   气体.
(2)我们倡导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因为森林中的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减少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有利于维持自然界的   平衡.
(3)你能为“低碳生活”做些什么?写一条和大家分享:   .
17、做“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时,有名同学用食醋和清水配置成了“模拟酸雨”,他把pH控制在4.0以下.他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①取两只相同的培养皿标号为A、B,分别在两培养皿底部垫上两层吸水纸,加入等量的水使纸湿润,分别放10粒大豆种子,在种子上面覆盖相同的潮湿的纱布,把培养皿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②每天在A装置上淋几次“模拟酸雨”;在B装置上淋等量清水.③每天观察大豆种子的发芽状况,记录发芽数.
(1)本实验提出的问题是:   .
(2)本实验作出的假设是:   .
(3)本实验是一组   实验,变量为   .
(4)如果A、B 两组种子都发芽了,说明   .
(5)如果两组种子都没有发芽,可能的原因有:   .
(6)最后的实验结果是A组有7粒萌发,B组有3粒萌发,该同学由此得出结论:   .该结论严谨吗?   .如果不严谨,你认为可怎样做使之更加严谨?   .
18、生态农业是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型现代化农业.图是滨城区某一生态农场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农场中,(不考虑人的因素)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是图中的   ,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增加的成分是   .
(2)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它们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促进   .
(3)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   的,以“农作物→牛→人”这条食物链为例,如果消耗农作物100千焦的能量,人最多能增加   千焦能量.
(4)该生态农场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能力较弱.
19、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生态农业能够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使得农民增产增收,又可以保护农村环境,防止农村环境污染.如图是某生态农场的部分结构模式图.请分析作答:
(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划分,图中所列生物属于消费者的是   ,属于分解者的是   .
(3)农作物的秸秆可以作为家畜的饲料,家畜的粪屑可以作为栽培食用菌的原料等事实说明,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   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   ,既使能量流向了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又有效缓解了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和浪费.
(4)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一旦人的作用消失,该生态系统很快就会变化,占优势地位的农作物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取代.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   较小,其原因是   .
20、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必须按生态规律办事,不能以牺牲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繁荣”。所以,首要的任务是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1)从生态因素上来看,改善西部环境首先必须解决________资源的问题,它属于生态因素中的__________因素。
(2)“退耕还林还草”是保护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能力,改善生态平衡,实现__________发展战略。
(3)近年来,北京沙尘暴成灾,启动京津风沙治理工程是必然选择。在京北地区植树造林,以乔灌结合搭配为原则,减少单一林种,原理是防止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少,________简单,导致生态脆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B 4、D 5、A 6、D 7、B 8、B 9、D 10、C 11、A 12、A 13、D 14、C 15、A
二、非选择题
16、 氧气;二氧化碳;光合;碳﹣氧;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多骑自行车,少坐汽车;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使用节能灯泡,提倡节约用电等
17、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对照;模拟酸雨;酸雨不会影响种子的萌发;种子的胚已破坏或是种子处在休眠期;酸雨更利于种子的萌发;不严谨;多做几次实验,取平均值
18、农作物;非生物成分;分解者;物质循环;逐级递减;4;自我调节
19、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农作物→家畜;家畜;食用菌、蚯蚓;多级;能量利用率;自我调节能力;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20、(1)水 非生物 (2)生产者 自动调节 可持续
(3)生物种类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