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10 课《转动的风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转动的风车》是《科学》六年级下册“能量及其转换”单元的第三课,本
课先让学生了解风具有能量,人们可以利用风的能量驱动帆船航行,使风车转动;
接着让学生通过风能小吊车探究风能是否可以把重物提起来,以及风能的大小对
提起重物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人们可以通过机械装置把风能转换成机械能,
体会人们对风能的利用;最后通过一个资料,让学生了解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
生资源,可以用来发电等,但有时风也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危害。m
二、学情分析
在本单元的第一课中,学生已经知道了能量具有多种形式。在四年级下册《设
计与制作:风帆小车》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感受到了风具有能量。在上一课
中,学生知道了让扭扭蛇运动的过程中声能转换成机械能,为本课做了铺垫,可
以帮助学生理解风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1. 能说出风具有能量,风的能量有大小。
2. 经过实验探究,知道风能可以转换成机械能。
3. 能说出人们在生活中利用风能的实例。
4. 知道风能是一种可再生资源,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风具有能量,人们可以通过机械装置把风能转换成机械能。
教学难点:探究风速大小是如何影响小吊车工作的。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带线吊篮、螺母(重物)、塑料棒、风轮、带孔塑料瓶、小电风
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情境:琪琪和彬彬站在山脚下,他们看着山顶上的风车。
问题:山顶上装这么多风车是用来干什么的?
交流:学生讨论风车的作用。
任务: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风能。
(二)活动探究
1. 活动1 风能的利用
问题:风是怎样形成的?
汇报: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回答。(空气流动形成风。)
问题:风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风能?
交流: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进行交流。(帆船航行利用了风能,放
风筝利用了风能,风车转动利用了风能……)
小结:自古人们就把风能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风能
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前我国人民就利用风力提水、灌溉、磨面、舂米,用风帆
推动船舶前进。
2. 活动2 风能小吊车
问题:人们利用风力提水是把什么形式的能量转换成什么形式的能量?
交流:学生根据经验进行回答。
讲述:人们可以通过机械装置把风能转换成机械能。
任务:我们今天也来像古人那样做一个风能小吊车,利用风能提起重物。
问题:制作风能小吊车需要什么材料呢?如何制作?
交流:学生提出风能小吊车需要用到的材料和制作方法。
讲述:风能小吊车需要用到的材料是塑料瓶、小棒、风轮、线、吊篮等。先
在塑料瓶的上部钻两个孔,再将小棒和风轮组装起来,然后将小棒穿过塑料瓶的
两个孔,使小棒能自由转动,最后在小棒的一端系上吊篮,风能小吊车就做好了。
活动:学生制作风能小吊车。
问题:怎样利用风能把小吊车提起来?
交流:学生根据经验进行讨论、交流。
活动:用风扇产生风,将小吊车提起来。
问题:实验说明了什么?这过程中发生了什么能量转换?
交流: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和实验结果进行讨论、交流。
小结:我们可以利用风能小吊车把风能转换为机械能,将小吊车提起来。
问题:如果改变风速,会出现什么现象?是不是风越大,风能就越大,提起
的重物就越多呢?
交流: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进行猜测、交流。
任务:调整风速大小,用风能小吊车进行实验。
问题:实验应该怎样做?怎样改变风速?如何表示提起重物的重量?
交流: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
汇报:小组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引导。
讲述:可以通过改变风扇的挡位来改变风速,可以用回形针的个数来表示提
起重物的重量。
活动: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调整风速大小,观察风能小吊车的工作情况,并
把数据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
汇报:每个小组汇报实验数据。
问题:观察全班的数据,你们有什么发现?
交流: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相互交流。
小结:风速越大,风能就越大,提起的重物也越重。
(三)拓展
问题:通过今天的活动,同学们认识到了风是具有能量的,能说说风的用处
和危害吗?
交流:学生讨论风的用处和危害。例如,风能是清洁能源,环保无污染;风
力太大会造成破坏……
活动:阅读教科书上的资料,了解风的危害。
小结: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资源,可用来发电等,但有时风也会给人们
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龙卷风和台风的危害很大,当龙卷风或台风来临时我们
要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注意安全。
七、板书设计
10. 转动的风车
风能的利用:帆船、风车……
风能小吊车:风能→ 机械能
风速↑ 风能↑ 机械能↑
风的危害:龙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