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课 昼夜形成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在合作中设计验证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方案。
2.能积极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敢于对别人的结论提出质疑。
2.认识到科学发展是漫长的,很多事物的运动规律需要从更广泛的范围进行研究,才能真正弄清楚事物的本质。(难点)
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地球在不停地转动,自转一周为一天,需24小时。(重点)
2.能概述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课时安排
建议本课安排2课时。两个活动各用1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能承认地球在不停地自转,敢于对别人的结论提出质疑。
2.能概述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3.能说出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需24小时。
4.意识到科学发展是漫长的过程,很多事物的运动规律需要从更广泛的范围进行研究,才能真正弄清楚事物的本质。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我们每天都要经历白昼和黑夜的变化,可你们想过白天和黑夜是怎样形成的吗?
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
1.提出探究的问题“昼夜形成的原因”。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昼夜形成的原因。
课堂预设:⑴太阳绕着地球转形成
⑵地球绕着太阳转形成
3.小组讨论
⑴分小组来讨论昼夜形成原因
⑵让一部分小组为“太阳绕着地球转”的观点寻找证据。
⑶让一部分小组为“地球绕着太阳转”的观点寻找证据。
⑷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昼夜形成的原因。
4.全班交流
⑴提出要求:比一比谁的理由更充分,谁的解释更清楚。
⑵各小组组织语言说出自己的观点及解释。
目的:引导学生体会古人昼夜成因的解释。
5.教师也参与其中,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6.师生一起来阅读P53的内容。
分析比较,归纳概括
1.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科学在线》
目的:帮学生了解人类科学认识的艰苦过程,并体会哥白尼日心说的巨大贡献。
方法:学生阅读-----交流(通过阅读,你有哪些收获?)---教师总结
2.阅读“科学在线”后的一段文字。
目的:更清楚、完整的让学生理解昼夜交替现象形成。
方法:学生阅读-----交流(通过阅读,你有哪些收获?)---教师总结
四、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
板书设计:
昼夜的形成
地球——自转——昼夜交替
(绕地轴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时间: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