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水力发电站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3.12水力发电站 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5-24 00:4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水力发电站》说课稿
一、说教材
《水力发电站》是五年级鄂教版“能源与矿产”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源与矿产。当学生用电的时候,就一定会想到:电视怎么来的?于是他们会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也许学生知道了能通过水力、风力、火力以及核能来发电,但是对于怎样用这些能源来发电,学生可能就不太清楚了。所以本课在该单元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此外,《水力发电站 》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 ,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道水力以及在生活中利用水力的实例;知道小水轮转动的快慢与水位的高低、水流量的大小、水冲击水轮的位置等因素有关。
2、经历小水轮转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3、乐于参加水力的探究活动,敢于猜想,尊重实验中的证据。
三、说教学重难点
在本着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小水轮转动的快慢与水位的高低、水流量的大小、水冲击水轮的位置等因素有关。
难点:经历小水轮转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四、说教法
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
1、其中探究式教学法,首先是根据目标去创设疑问;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引出新概念;最后归纳总结。设疑 —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
2、而互动式教学法体现在整节课堂中,例如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和回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等。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改进教学方法。
3、本节课还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理论性的知识: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提高兴趣。)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获取相关知识,并得出科学结论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2、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结论,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3、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最大程度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六、 说教学过程
(一)自学交流、质疑思考:
1、创设情景,播放视频。
问题:从刚才的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说的?
2、谈话导入:电从哪里来的?(介绍发电站的种类,引出课题)
3、我国许多地方修建有水力发电站。说一说,水力发电站一般修建成什么样子。
4、设问:那么,水是怎样带动发电机转动的呢?(介绍涡轮机)
(二)合作探究、展示研讨:
1、谈话:水力发电最关键的就是水冲水轮转动。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水轮,你们能用水让它转动起来吗?
①活动一:怎样用水使小水轮转动起来?
②分组实验,汇报交流。
2、谈话:在发电站里,水轮的转动带动发电机转动起来的。
水轮转动的越快,发电机发的电就越强。那么,我们能不能让小水轮转动的更快些呢?
①师生交流得出实验方案。(制定方案)
②活动二:怎样让小水轮转动的更快些?
③分组实验,汇报交流。
3、整理实验结论:水轮转动的快慢与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4、讨论:发电站的发电机是怎样转动起来的?
5、小小设计师:如果让你设计一座水力发电站,你准备怎样设计?
6、思考:修筑大坝对发电有什么作用?
7、参观水力发电站,进一步认识水力发电站的构造。
(三)反馈测评、拓展应用:
1、看数据思考:长江水流不断,为什么还要修大坝拦水呢?
2、利用水的冲击力发电,那么水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呢?
3、观看视频:我国缺水的现状及保护水资源的资料,对学生进行保护水资源的教育。
七、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因此,本课我采用了知识网络式板书,把黑板分为两部分,把知识要点写在左侧,把知识的推导过程写在右边。